分享

陆丰皮影的又一里程碑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6-03-29

陆丰皮影的又一里程碑——传统长剧《嫦娥奔月》创作记

陆丰皮影的又一里程碑

——传统长剧《嫦娥奔月》创作记

 

蔡赞生

 

陆丰皮影的又一里程碑——传统长剧《嫦娥奔月》创作记

     “玉兔有心,惜别依依。父老乡亲难舍,热乡热土难离……”伴随着哀怨凄切而美妙绝伦的演唱,荧屏上一只小白兔和一位衣袂飘飘的仙子紧紧依偎……乍一看,以为屏幕上播放的是动画片,原来,这便是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排演的长剧,名叫《嫦娥奔月》。

                 陆丰皮影戏恢复以来的首部大型长剧

  独特的地方音乐唱腔,高科技的灯光音效,细腻逼真的操作技巧,令人应接不暇。排练的剧目名叫《嫦娥奔月》。在颇具规模的皮影剧院,崭新的荧屏在灯光的照射下,该中心的蔡锦镇和林雪萍带着近20名演员,每人手拿不同的道具,不停地比划着,着实让人看入迷。据介绍,《嫦娥奔月》时长约82分钟,共七场,主要讲述美丽善良的嫦娥和英俊神勇的后羿一见钟情,河妖河伯贪图嫦娥美色未果,放走了九只金翅乌,致使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为助后羿射日,救百姓于危难之中,嫦娥奔赴太阴求神箭,留下了天上人间遥相望的千古佳话。该剧以陆丰传统正字戏曲牌为主,融合渔歌小调,民间小调,易语而歌,自成一格。唱腔哀怨凄美,富有地方传统韵味。人物造型设计上,融入陆丰皮影戏独有的正面影身,大大提高了该剧的表现力,增加了艺术性和观赏性。操作技艺细腻生动,逼真稳实,水袖的运用和表达,大大丰富了剧中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在表演中产生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潮州影系“陆丰皮影戏”的表演风格。该剧目的成功编排标志着陆丰皮影戏自2007年恢复演出以来,拥有了首部大型长剧。

    一直以来,陆丰皮影戏以传统短剧的表演为主,如舞蹈剧《飞天》,寓言剧《鸡斗》、《乌鸦和护理》、《龟兔赛跑》、《龟与鹤》、《东郭先生》、《两个朋友》,童话剧《采蘑菇》,神话剧《闹海》等等,虽都是非常优秀的剧目,但受限于时长,如原先时长最长的剧目《哭塔》也只有19分钟。“在外出参加的各次重大比赛中,因为大赛大多规定必须达到一定的时长,一直我们都是吃了没有长剧目的亏,好几次无法拿到最佳的名次。”演员林雪萍介绍说,“现在就不同了,我们有了自己的长剧目,可以成套节目上场表演,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折子分场分段来表演,如《嫦娥奔月》中的第五场,是全剧的核心部分,是全剧主要唱腔的集中体现,时长约24分钟,也适合单独表演。”

                    动用剧团所有的力量

    “皮影戏是一种传统文化,要想不失传,要想出成绩,必须得挖掘、提升。所以在已有剧目的基础上,我们重新挖掘,重新整编原有优秀传统剧目,像《嫦娥奔月》就是陆丰皮影戏的优秀传统剧目,原由陈茂孝老师作曲,陈守继老师编剧,长剧难度大,人物多,这一次我们运用了所有的力量,整个剧团的人员全派上了,影身设计、道具制作都是自己完成的。我们邀请了本土艺术家来加盟,如总导演彭美英老师、李运启老师、张友辉老师等,还有邀请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部分演员和乐队全体成员帮助配音。”

    林雪萍说,此次新编排的长剧目适合各年龄层次的观众,故事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说唱词都通俗易懂,表现手法更加鲜活,夺人眼球,既有传统皮影的文化内涵,又综合融入各种唱腔和现代的元素。

    团里原有的制作人员比较缺乏,为了完成此次编排的任务,团里更加重视培养新的创作苗子,如有着较好美术功底的张斯熙、林凯芳等人勇挑重担,上手较快,基本掌握了影身道具等的绘制方法。皮影技艺的传承突出“以老带新”的特点,新演员有活力,有干劲,他们通过刻苦学习,也培养出了良好的表演手感,基本上可以独当一面。另一方面,市委市政府通过文化体制改革给皮影戏“造血”,在编制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这大大地激发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日常坚持抓好排练工作,坚持由老艺人传授技艺,每天坚持四五次排练。剧团也给予新演员更多上场的机会,力促他们成长、接班。

 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蔡锦镇看来,皮影戏要发扬光大,就得新老结合才能焕发新生。他说,为了让陆丰皮影戏走得更长远,只要年轻人有兴趣学习,肯吃苦,他就愿意带徒弟,并倾囊相授。

                      整理排演工作步步推进

    陆丰皮影戏,作为南派皮影唯一代表,如何打造自己的代表作?如何创造陆丰皮影戏的又一里程碑?“我们制定了皮影戏剧本整理计划,陆丰市委宣传部十分重视,关心长剧排演的进度。”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拿下这一部能适应陆丰皮影戏现代发展需要的优秀剧目。

    为让排演更加精细,该中心还特地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坐镇”,指导排演的每一个细节。

    这是一份进程表,整理、排演工作步步推进:2014年2月份由该中心创作组对《嫦娥奔月》传统剧目进行整理改编,并完成该剧剧本和曲本的整理工程;2014年9月份完成了全剧七场的音乐录制工作;2014年10月份完成了全剧的影身、道具、灯光、音效的设计方案和图稿;2015年1月份完成了该剧第一场的排演,并于2015年2月1日在陆丰皮影剧院进行了试演,演出效果极佳,2015年度前完成该剧全部七场的排演工作;2016年初将公开首演,一部陆丰皮影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大型皮影戏剧目《嫦娥奔月》将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