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硅谷,禅修不是一时风尚,它推动您的事业成功(下)

 newzhang0 2016-03-29

我们致力于推广禅修的科学知识与研究报告


宇廷导读




在禅修的练习中,最时常被忽略的,是慈悲心的培养。


若只是练专注和觉察,的确人会比较安静,身心舒畅,效率提高。感觉上,烦恼也会减少一些。但是,如果没有培养慈悲心,这样的禅修,实际上只是把烦恼暂时压了下去,就像睡着了就没烦恼了一样。


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烦恼的起源,是来自于对自我的过度执着




这种执着其实是一种先天带来加上后天培养出来的“习惯”和“思考模式”,像是有些人不论谈到什么事,脑中冒出来的思想,身体出现的行动,都是仅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想不到他人的需求,极端者,甚至不顾别人的死活。


由于人人都不愿意和这种自私自利的人在一起,当一个人仅仅为了自己而活,慢慢周围的人也会用这样的模式对他,造成了他的烦恼和痛苦。


同时,由于他自己内心的扭曲,更会加深他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别人更加对立,包括自己的亲朋好友,则大会加重他的孤独、烦恼和痛苦。




好消息是,过度执着自我,也仅仅是一种习惯,而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方法就是觉性的提升慈悲心的培养


觉性科学点击即可直接查看课程详情中,我们先拿到禅修的钥匙-“觉”,并学习让觉性稳定的方法,然后运用15秒慈悲心等方法,来调整我们的心态,减少对自我的过度执着。




之后,我们再用觉观禅修等方法,更清楚的体验自己的思想、情绪、烦恼、和自我意识,究竟是如何生起的、如何停留的、如何转变的、如何消失的。


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对自我的执着心,会自然开始减少,同时烦恼也会自然开始减少。


不过一定要注意,我们是要减少对自我的执着,不是要去除自我,也不必设下过高的无我利他目标。


只要我们带著纯然和放松的 “觉”,从内心发出对他人的关怀心、同理心,则平等的慈悲心会自然浮现出来,带给周围的人安定、平和、与温暖的感觉,这也是真正大同世界的基础。


下文中,您会看到美国的修行者,己经开始将慈悲心注入企业理念和文化中、甚至产品和服务中了,非常值得我们参考与学习。

 

陈宇廷





在硅谷,禅修不是一时风尚

它推动您的事业成功

(下)


作者:诺亚-史拉兹特曼

自美国《Wired 连线杂志》2013年6月18日



谷歌的搜索内心自我禅修课


智慧2.0以及其它灵修运动在硅谷风声云起。由于剥离了宗教的原教义和许多教条,使大家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剥离似乎对传统的继承,有捡了芝麻掉了西瓜之嫌。


当年释迦牟尼可是抛弃了荣华富贵,在菩提树下发愿悟道,随后开始四处布道,教育大家放下我执。但是,当我们在智慧2.0大会上,看到一帮超级富豪在台上大谈禅修,我们是否感到有些不和谐?


我个人也担心这古老的传承,被用来加固今天社会的不平等。我们不希望这些富豪来参会社交,就像又加入一家俱乐部一样。

 

好在会议的第三天,脸书公司的总监工程师阿士诺-贝加先生与另一位重量级的藏传佛教人士上台,介绍脸书公司正在进行的一个有意思的试验。


这个试验比较微妙,不同寻常但非常有意义。在硅谷其它公司教育员工禅修的同时,脸书尝试在其核心的业务领域注入佛教核心理念-“慈悲心”。

 

贝加先生第一次作为嘉宾参加智慧2.0大会时,一开始其实有些勉强。后来他在台上,与美国佛教界开拓者之一的乔恩·卡巴·金博士有关慈悲心一段对话后,贝加感到耳目一新,有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卡巴·金博士告诉他,当大家能够真诚地相互看待,相互之间就会容易理解,人际关系会变得温柔与体贴。倍加先生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照,深有个人体验。


他小时候受益过当地一名IBM公司的高管给他的一份工作,后来大学学费也是由朋友家庭的世交帮他交的,这位朋友的世交,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沃之尼克。

 

与卡巴·金博士谈话后,贝加先生尝试将同理心、慈悲心的概念,引入脸书的核心应用系统中,改变脸书系统里原来大量充斥着恐吓、威胁的语言与图片的用户环境。


他发现脸书过去用来查找攻击性内容的系统工具不够强大,需要升级。贝加先生在脸书公司多次举办“同理心研究日”,并从伯克莱、耶鲁与斯坦福等高等学府,请来佛学专家指导。

 

佛学研究专家们建议脸书作为交际工具,应该尽量更具个性化,便于对话与沟通,更有感情色彩等特点。当有些用户遇到难堪的上载内容需要删剪时,应予以即时处治。


脸书系统随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更体贴的系统提醒短信息,更礼貌的提醒删除内容的短信息等,乃至考虑到地域文化的敏感性。

例如:在印度,崇拜的偶像在网上被人侮辱时,崇拜者感情受伤的程度要远远要超过在美国的崇拜者。

 

我们或许会诧异为什么禅修老师会与脸书扯上关系,其实不难理解其中原由。


当我们与贝加先生一道审视脸书网络上各种光怪陆离的上载资料,看到多少破碎的亲情、多少不堪入目的图片,以及母女在网络上的争吵不休,你一下子就明白不加清理的线上内容可以产生多大的混乱,伤害多少人的感情!


每天在脸书上可以看到不低于上百万次的争执。如果你就是上帝,你难道会无动于衷?然道不会用你的温暖的大手,轻轻抚平大家的伤痛?


佛教一直倡导慈悲,这是因为我们大家本是一体,众生无别。这是佛教强调同理心、慈悲心的主要初衷。人与人的相互关联可以在脸书上一览无余。

 

阿斯诺·贝加先生并没有想出家修行,他的禅修修行就是提着相机行走,但贝加先生所做的真是了不起。


他把佛教的核心理念:慈悲同理心,融入了一个超过10亿人使用的社交网络,他对佛教的理解与佛教应用远远超过许多禅修者,不管这些禅修者禅修打坐修到什么级别,会散盘、单盘还是双盘。


好,现在让我们的思绪回到“搜索内心自我”课堂。Tan老师对上课的学员们提了一个小要求。他让每两个人结成一对,交替为对方的幸福而冥想禅修。


我正坐在Tan的对面,我闭上眼睛,尽力为他冥想祝福。我心中祈愿他与所有谷歌人一起内心无限升华,没有分别心,内心专注、平和并且满足。

 

但是Tan对这样的练习还有另一个目标,那就是帮助同事们在心境上更有慈悲心。“这种禅修练习”,Tan后来告诉我,“最终能让大家随时随地,常怀慈悲心”。他特地对我微笑着说,仿佛告诉我说他不是在开玩笑。

 

尽管用神经科学或商业发展等语言包装,“搜索内心自我”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复制像Tan一样升华的内心,先遍及谷歌人,然后普及我们乃至世界大众。


我们大家都能成为圣人,因为每一个圣人的习气是可以培育的,Tan就是这样鼓励大家的。

 

“如果从现在做起,我们帮的不仅仅是自己。我的理想是为世界和平而铺垫,在全球范围内重塑众生的内心,倡导和平与悲悯”。他继续这样写道:“幸运的是我们今天有办法。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办法就是禅修”。

 

Tan的一名学员在课堂中举手提问。这位学员提出,虽然这是很神圣的培训练习,但随机为其它人的幸福而祈愿好像有些不真实。她说:“我是感觉得我在默念这些话,但我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Tan告诉她这样就可以了。这个练习将来可以帮助到大家,虽然现在看上去这个练习有些空洞,但“先有形似,后有神似”。

 

这节禅修课就这样结束了。大家走出课堂,感受到炫目的太阳光。下一节禅修课五分钟后开始。




陈宇廷结语


相信大家看完上下辑这两篇关于硅谷禅修的文章,内心都有许多感触。一方面,西方的认真研究和推广,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更应该认真内化和发扬这些本来即是我们东方文化的一部份精彩内容。


这使我想起两年前我父亲在北京大学的演讲《陈履安谈禅修与觉性科学》。其中他谈到:


简而言之,禅修是一套修心的方法,一套开发内心潜能、认识生命实相的方法


我归纳禅修的功能有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能使人身心平衡、和谐、健康快乐

第二个层次能降服烦恼,培养同理心,将儒释道精神落实在生活

第三个层次能使人体悟生命和宇宙的实相。

第四个层次,深入禅修者会自然升起究竟的慈悲心,活出自觉觉他的人生


我内心确认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禅修是落实儒家、道家、佛家三家思想的最直接的科学方法,也就是说,禅修是实践中华文化的根本。我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是推广禅修和「觉性科学」。


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国家全世界的许多问题,其根源都是人心问题。但是,如何用中华文化端正人心呢?该如何将文化带入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呢?说教、读书固然重要,关键的方法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禅修。


我相信禅修也是中国文化能对世界作出贡献、得到世界的尊重的关键方法。”


觉性科学的目标,是将禅修的理论和方法现代化、科学化、生活化。这次新开辟了觉性科学研究院官微。特别希望请朋友们也以温暖的心,不只是转发给朋友,也请他们关注这个新的公众号。


觉性科学研究院公众号,每个月会发给大家4篇精选出来的禅修方面的科学文章。而原来的觉性科学与央金歌舞法公众号,会继续刊登一些深入修行的文章以及我们最新的教学情形与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