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学习基本分类

 最新剪刀手 2016-03-30

  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概述

  学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基石,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包括:

  1、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2、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3、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变化。

  1.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比较持久的。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

  4.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人和动物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行为方式有两种:

  1.是本能行为;

  2.是习得行为。与本能行为相比,习得行为显得特别重要。

  狭义的学习,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学习的含义。

  1977年,加涅提出学习的分类: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1.根据学习方式,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关系,有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他认为,接受学习并不等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不等于有意义学习。

  前苏联学习分类:1是反射学习,2是认知学习。

  加涅从现代信息加工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看作信息输入.编码.加工.储存.译码.输出的过程。

  简答: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分类

  1)代表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2)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3)命题学习即学习由若干个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杂的复合意义。


  第二节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条件作用的获得: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发射实验中,铃声(CS条件刺激)反复与食物(US定向刺激)相匹配,从而使狗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C: conditional U: unconditional)

  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发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食物不再伴随铃声出现,那么狗对铃声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至最后消失。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发射实验中,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以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发恢复。

  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发射实验中,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CR自动扩展到CS以外的其它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

  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发射实验中,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CS和CS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

  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发射实验中,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称为二级条件作用。

  刺激繁华与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展到原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经典条件反射实际上是一种信号学习,它反应了有机体是如何认识配对的刺激时间之间的关系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怕猫、怕牙医等。


  桑代克以猫的“迷笼实验”创立了学习的联结理论,其基本观点如下:

  1)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情境和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其联结公式为S?R。(不需中介)

  2)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过程,按一定的规律建立起来的

  试误说的规律:

  1)效果律: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后效果的支配。若反应之后得到了满足或奖赏,则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加强;若反应之后得到了烦恼或惩罚,则联结减弱。

  2)练习律:在其它条件相同下,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加强或减弱受练习因素的 的影响。

  斯金纳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分2类:1.应答性行为 2.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范型有4类: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无强化、惩罚。

  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一愉快刺激(阳性强化物),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积极强化,也称阳性强化或正强化。

  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排除或避免了某种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消极强化。

  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不对其施与任何强化,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降低,这种操作即为无强化。

  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一个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

  由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范型可见,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目的都在于增加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而是建立操作性行为的有效手段。而无强化和惩罚目的都在于减少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而是消除操作性行为的重要手段。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把学习看成是反应概率上的变化,把强化看成是增加反应概率的唯一手段。


  简答: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比较

  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程序现有刺激,后有反应先有行为,再伴随强化

  刺激的作用特定S产生R 无特定S产生R

  反应特点反应是诱发的反应是自发的

  涉及的神经系统通常是中枢神经通常是躯体神经系统

  论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应用 P6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