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情绪,了解自己及家人(二):任何一种管理控制情绪的方法行为技巧都是压制抑制那些先天早就存在的本能...

 昵称30501711 2016-03-30

情绪是一种存在。什么样的存在呢?是先天存在的,是自动自发的条件反射,属于人类的本能的、自然而然的下意识、无意识的反应,属于人的天性(简称人性),每一个人类都具备这些。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8:23 《认识情绪了解自己与家人》2 来自孙红

注:以上是《认识情绪,了解自己及家人》第2讲微课堂录音 ——孙红


这点是人类想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想要解决任何的问题都首先要清晰的前提:人类一生中的每一份喜怒哀乐都是自发自动自然的人性天性,就像大自然一年分四季、有时刮风下雨有时艳阳高照有时和风旭日等等,不论什么季节和天气状况都是正常的自然呈现,是天性,你能说晴天就是高、好,雨天就是低、坏吗?




自然界的天气如此,人类的自然存在的情绪也是如此,无所谓高兴就是好情绪高情商、生气难过就是坏情绪、低情商。


也就是说,人类的性格性情心性是先天本性本能的自然表现,如同大自然的天气变化一样,无所谓高情商低情商。


心理学之所以把情绪进行高低的划分,只是像有的人喜欢接受允许晴天存在觉得晴天好、不喜欢讨厌甚至惧怕受不了雨天电闪雷鸣道路泥泞等觉得雨天不好一样,他们把人性天性中自己不接受、不敢面对、受不了、惧怕、讨厌的部分觉得坏错恶丑列入低情商,把自己喜欢、能面对敢面对、受得了的部分觉得好对善美列入高情商,仅此而已。


除非跳出人类这个层次、如佛陀般达到空的状态、无念无情无心、离一切相(离不是头脑的“离”,而是经过觉察、觉知、觉悟也是我们一直讲的物格、知、意诚、心正的过程,真正体悟到“人生所有的一切都是心的幻化”,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人类任何的理论、科学研究都是片面、偏颇的,包括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课,也只是我现阶段内心的状态让我如此想如此说,过一段内心状态变化了,我所想所讲的就变化了,正如佛陀所说:我讲经说法49年,什么都没有说,说的都是错的,佛陀所说就是我那几年闭关的最大感受。




情绪是西方的说法,因为近几十年西方心理学的传播非常广,情绪、包括情商为许多国人知道,人们似乎忘了如果不用“情绪”这个词表达,他们还能用别的什么词,直到近些年传统文化渐渐回归国人的视线。

5西方人所说的情绪,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多种称谓:

  • 中医称为情志、七情、情志活动,分类:喜怒忧思悲恐惊

  • 儒家称为七情、人情、情志、情感,分类:喜怒哀惧爱恶欲

  • 佛家称为五毒,分类:贪嗔痴慢疑

 

不论中医、儒家、佛家虽然说法称谓千差万别,它们都是先天存在的、是人类的本能,即是自动自发的条件反射,并且,关注点皆在人的心,即《身心灵自然净化系统表2》中的最底下一层的心、心念的元神部分,人类所有的情感心情七情情志都是心发出来的,这点与西方心理学截然不同。


虽然西方的情绪和传统文化中的情志、情感、七情、人情、情志、情感、五毒都涉及到“情”这个字,但中西方所包含的内容完全不同。

西方的称谓“情绪”关注点在第二个字“绪”——头脑的思绪,即头脑因为情而产生的意识,西方心理学分为意识、潜意识(位于上面图表中“想法、观念、念头”的识神部分),西方心理学注重通过改变人的识神部分的意识、潜意识来改变一个人,即对一个人的心的幻化出来的表象去下功夫,结果就是:治标不治本。


还有其他一切想要改变、治疗、修正的方法方式技术技巧知识等有意识而为之、动用后天识神、未触及元神部分的心念、了解自己的心的统称有为法,都是治标不治本,不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是:治标不治本,徒劳无功。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用一生的时间想要改变自己、父母、孩子的性格中某些觉得不好不完美、弱项、短板、瓶颈的部分,却只是一段时间有点改变,然后又故态萌发。比如有的发脾气,控制控制再控制,反省反省再反省,修正修正再修正,结果呢,某一天,你突然又大发脾气了,你奇怪:怎么我这么努力、用了各种方式方法、学了这么多知识还是改变不了自己呢?不行,说明我功夫不到,于是继续学习更多知识、寻找更高级的办法……

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针对着那些心的幻象——梦幻泡影,当然结果就是:徒劳无功。

  •    中医:情志、七情、情志活动,分类:喜怒忧思悲恐惊

  • 儒家:七情、人情、情志、情感,分类:喜怒哀惧爱恶欲

  • 佛家:五毒,分类:贪嗔痴慢疑

 

不论中医、儒家、佛家虽然说法称谓千差万别,它们都是先天存在的、是人类的本能,即是自动自发的条件反射,并且,关注点皆在人的心,即《身心灵自然净化系统表2》中的最底下一层的心、心念的元神部分,人类所有的情感心情七情情志都是心发出来的,这点与西方心理学截然不同。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识神、元神,我举些实际例子。

比如,小孩子摸到烫的水壶手马上缩回去、并且疼得哇哇大哭,这些都是人类的本能、自动自发的条件反射,是下意识、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不是后天的人脑有意识指挥的,我们说小孩子这种本能的表现称为元神占主导的状态。

即小孩子这种行为是随性而为、表现展现出来的是真实的自己。就是说,元神占主导时不论是人们后天的头脑认为觉得好对善美的还是坏错恶丑的比如喜怒忧思悲恐惊都得以真实的表达出来、表现出来,这种状态就是《大学》中“意诚”的状态

然而,随着人类慢慢成长,后天的意识脑越来越发达,元神一点点退位,由元神占主导一点点变成识神占主导,就会出现当一个大人碰被烫到后,他本能的想大叫,但那个识神占主导的状态让他立刻阻止自己发出声音而是忍着疼不喊不叫。

 

前面我们讲了情绪、情感、心情都是人的天性存在,每个人都具备,无所谓情商高和情商低。

如果一定要划分一个人是情商高还是低的话,那么,能够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是高情商的首要因素,这样的人活得比别人明白,看问题比别人深入、透彻,反之不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就是低情商,许多人都是无知无觉活着,只知自己是怎样的这些表面现象、外因,只知其然,却不知自己内心是怎样的令自己外在呈现出那个样子、不知内因是什么,即不知其所以然。



讲到情绪,很多人就会脱口说,情绪需要管理、控制,但是,我想前面我们长篇大论讲解吧那么多,大家应该能够认识到:任何一种管理控制情绪的方法行为技巧都是有为法、是人后天的意识压制抑制那些先天早就存在的本能反应,实质是逃避回避自己不敢面对、不允许、不接受那些情绪情感心情的存在。

 

一个人之所以“趋乐”是为了“避苦”,就像一个人就着甜甜的糖水吃药,是因为他受不了药的苦,如果一个人不怕药苦甚至是不觉得药苦更或者说喜欢吃苦的东西,他还会去有为的就着糖水吃药吗?

 

《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外因是末、终、后,内因是本、始、先,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是:知“道“,即知内因。

我之所以把认识情绪同了解自己及家人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我们人生中所有的一切的存在一切的发生这些都是表像,它们是末、终、后,它们只是心的幻象,即“相由心生”中的相,在下面图表中的最表层的识神部分。

 

而决定这些表象的根本因素是表中最底层的元神部分的心,心发出的心念决定了我们人生所有的一切“相“——决定我是怎样的、我为什么是这样的、我的人生为何如此、我为何如此思言行、我的家人如何如此等等。

 

而心发出的心念的具体表现就是我们的情绪情感心情性情,也就是说,想要了解自己及家人,只有先了解我们内心的情感情绪心情性情这些“本、始、先“,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及他人。



打个比方,一个人看到水面上漂着皮球,他用力把皮球按到水里,直到看不到它了。但是,只要他们一松手那只皮球又浮出水面。在现实中许多人都在重复做这样的事情:想方设法去改变自己不满意不接受受不了不敢面对的状况,不论他们采取何种方式方法策略有多低级还是高级,实质都如把皮球压到水面以下一样,让它们暂时消失。


比如,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从小学就上辅导班,那时还有些效果,到中学效果就差些,到高中成绩越来越差,原因还在?就是因为我们以前讲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称低成就学生是因为“心不正”——即内心有情绪波动不能安心专注学习导致学不会听不懂,心动就会身动脑子乱想。不论他上辅导班、多做习题,这些只是暂时让现有状况有所改变,但没解决根本原因,


再比如孩子逆反这些我们讨厌的觉得是错的坏的,我们想方设法如通过一些方式方法技巧技术让他们变成好的,其实不论何种方式方法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人们不想不敢不愿不能面对元神里面那些先天存在的部分、不让它们从深处浮现出来而采取的有为的压制、抑制、控制的手段,事实是:所有那些人们以为经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的部分依然还在,只不过被压到深处人们暂时看不到、感觉不到、感知不到。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从根源解决问题,所有的问题表面看是解决了其实只是“暂时解决”,它们没有任何实质的变化,依然还存在着,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一生反反复复呈现相同的情感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包括那些难以突破的瓶颈,决定这些模式瓶颈的根源就是心性、天性、人性是先天存在的人类的本能,通过后天的从外在的一切努力只是暂时压制压抑控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