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游刃有余地缔造了“千古绝唱”

 风过竹笑 2016-03-30

白居易画像

1

2

3

于培民

一说起古诗词就不能不提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长恨歌》和《琵琶行》,而白居易正是这些千古绝唱的缔造者。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二十年间,全国各处名胜古迹、交通要道、驿站邮馆,都题您的诗,王公贵戚、牛童马走都在背诵您的诗,至于刻版翻印、私自贩卖、持之以换茶酒者,处处皆是。邻国宰相有用百金换一首诗者,且能自辨真伪,“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从元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白居易诗歌的盛况。今天我们就请我市学者于培民说说你所不知道的“诗魔”白居易。

幼时聪明过人的白居易

《旧唐书·白居易传》载:“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八世孙)。”白居易幼时聪明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曾带诗稿去拜谒著作郎顾况。顾况,苏州人,善为歌诗,性诙谐,不修检操,工画山水。不知是太过幽默,还是没瞧得上这位少年书生。初见面,顾著作郎久久打量着拜帖上“白居易”三字,徐徐言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当读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突然满面春风,嗟赏曰:“能作这样的诗,居即易矣。

白居易确实天资殊颖,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自己刚生下来六七个月,乳母抱其在玉屏下玩耍,用手指“之”、“无”二字教给他,当时虽口不能言,但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乃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开诗坛先河的《长恨歌》

贞元十四年,白居易去考进士,被礼部侍郎高郢拔为甲科,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四年,被任命为盩厔县尉,集贤校理。就在这时,他完成了千古绝唱《长恨歌》的创作。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一天,白居易和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遗庙荒凉,夕照惨淡,衰草连天之中,三人不觉竟同发思古之幽情,想起了当年的杨贵妃,那是个美丽、可爱而又可怜的女人。只为安史之乱,六军不发,马嵬坡前,婉转娥眉,一根白绫,结束了如诗的生命,从此花钿委地情未了,香消玉损恨不尽。三人越说越激动,最后一致决定用文字把这段美丽而凄婉的故事记录下来,传于后人。王质夫建议由白居易捉刀,陈鸿双手赞成,于是一首七言古体诗——《长恨歌》便诞生在我们的诗人笔下。开篇写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诗人对杨贵妃进行了“漂白”处理,她并非“养在深宫人未识”,而是先被选为寿王妃,后因过于美丽被唐玄宗硬“运作”到手,可能因杨的下场有些凄惨,白居易于心不忍,所以在诗中安排了她死后与唐明皇在灵界缠绵悱恻、亦真亦假、如梦似幻的会面场景。之前,唐人作诗大多只涉及人世而无关乎灵界,《长恨歌》的问世是一次突破。这里,美得到了延伸,爱变成了永恒,所以才能“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江州司马的《琵琶行》

元和十年七月,宰相武元衡被李师道派人刺杀,一时京城大骇,白居易十分愤怒,以为在大唐京师,一个宰相在自家门前平白无故地被刺杀,实为国之大耻。他第一个上书,详论武相之冤,请求全力捕贼,一雪国耻。这本是好事一桩,可是偏有宰相认为白居易身为东宫之官,而非谏官,上疏论事,有出位之嫌,于是群起而攻之。但上疏本身并不构成大错,为解心头之恨,他们只能另出奇招,这时不知从哪儿传出消息,说白居易的母亲因观花不慎坠井身亡,而我们的大诗人不仅毫无悲伤,反而以颇具欣赏的笔调写出了《新井》和《赏花》两首诗,此事原本子虚乌有,皇帝却信以为真,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岂能重用?于是传诏,贬为江表司马,这已然是冤假错案了,仍有人觉得不过瘾,据《册府元龟》载,时中书舍人王涯一派义愤填膺,上书道:“白居易能做出如此之事,怎可再做江表司马?”皇帝以为有理,“乃授江州司马”。

真得感谢王涯。没有他,白居易怎会被贬江州,不到江州,我们又怎会读到《琵琶行》这样的千古名篇呢。

被贬江州司马的第二年,一个秋天的晚上,白居易和几位朋友在浔阳江边饮完酒,作告别,有人已登上船,正待离去,忽然一缕如泣如诉、幽怨渺渺、惝恍迷离的琵琶声,随江风飘来。月白风清之时,凄婉而静美。所有的人都被吸引住了,他们好像从来没听过如此美的天籁之音。于是“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弹琴女子初则“犹抱琵琶半遮面”,继而“未成曲调先有情”,最后竟“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那琴声真是美得妙不可言:“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没有人会不被感动。白居易更是泪水涟涟,他安慰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又要求“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女是幸运的,她在“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人生节点上,遇上了千年不期的大诗人白居易,而白居易则银管轻挼,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绝世喤响。

试想,秋夜沉沉,芦花瑟瑟,明月皓皓,江水澄澄,突然传来一阵“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琴声,那是怎样的一种时空境况啊!

屡涉是非之域而自身无损

白居易虽是文人,却始终抱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淑世情怀,政治上拿捏有度,官场上进退有方。

在牛李党争热火朝天之时,他春冰秋水,克慎克谨,同而不流,合而不污,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要知道,他的夫人为杨颖士的亲姑姑,而杨乃李宗闵、牛僧孺一党的重要成员。躲不了,逃不开,亲热不起,白居易面上与之虚与委蛇,实则退避三舍。

长庆二年河朔藩镇军乱又起,朝廷鸡飞狗跳,白居易几次上书言事,都石沉大海。最要好的朋友元稹,虽在宦官的扶助下攀到了相位,但好景不长,很快被挤了下来。白居易知道是该洁身远引的时候了,要求外放为官,于是来到杭州做刺史。任上,他为当地百姓做了件大好事:于钱塘江上筑起堤坝水闸,放水蓄水完全由人掌控,灌溉良田达千顷以上,可谓造福一方。一句话,白居易无论与谁交往,关系再好,只是友谊,绝不结党入派,所以才能屡涉是非之域,而自身无损。

忧国抨时弊的《卖炭翁》

元和年间,白居易以士的骨鲠和学子的激昂,一口气写了50篇《新乐府》,在其创作生涯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些诗,“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而且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这确非一般气魄和胆量者所可为。其大胆程度,有时会让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如《新丰折臂翁》、《杜陵叟》、《卖炭翁》等篇,对当时边将邀功、百姓涂炭、农民饥寒交迫、宫市采购强抢豪夺的社会现实给予了无情而辛辣的揭露和抨击。有时甚至将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遍查中华5000年文明史,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如白居易这般肆胆放言。读到这样的诗,无论是“秉权于内者”或是“握兵于外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当然不难想象,白居易在给元稹信中所谓:“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仆《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者切齿矣。”当不为虚言。

白居易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文坛全才。在当时流行的文体中,除传奇以外,无一不曾涉猎,而且样样惊艳。任职翰林中书期间所撰大量制诰敕令,号称“白朴”(样本)而被后世效仿。元稹说:大体说来,文人各有所长,而白居易所长实在太多,其讽喻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碑记叙事制诰长于“实”;启表奏状长于“直”,书檄词策剖判长于“尽”。“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

1.庐山上的白居易塑像。

2.每写完诗后,白居易总会征求普通百姓的意见,让他的诗通俗易懂。

3.连环画上的白居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