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振为了保护老家的一片菜地,竟不惜牺牲几十万人的性命

 文山书院 2016-03-30

 他为了保护老家的一片菜地,竟不惜牺牲几十万人的性命

2016-03-30 百代旅行网 国家人文历史


智化寺

文 | 百代旅行网

转自百代旅行网(微信ID:baidaitrip ) ,本文经公众号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历史上擅权的太监不少
但是擅权后穷极土木为自己盖家庙
连天花板都能成为国宝的太监
只有他一个
这座家庙叫智化寺

它的主人是明朝四大奸臣之一

 

王振


他擅权后,大明逐渐走向衰败

1

为了雄心壮志,他剌了自己一刀


如果用“传宗接代”这种传统观念来衡量一个男人的话,那么要挨一刀,比别人少点东西的太监,绝对是当时社会里的一个奇葩。如果谁家里要是出了个太监,那说出去是十分丢人的事儿。

 
从这一点上来说,在当时的人们考公务员的时候达成了一个共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考太监这个岗位。
 
但是凡事总有个例外。
 
永乐末年,朝廷下达了一道旨意,大致意思是这样的:凡是各省各市教育局的官员,如果长期工作表现不好的,可以调到京城当官。
 
按照这个标准,恐怕现在的政府系统里全是教育官员了吧。跑题了,当时并没有人去响应这一号召,为什么呢?因为这份差事就是调到京城后要干一件比较特殊的工作——“净身入宫中训女官辈”。
 


当时所有人把这个政策当笑话的时候,一个因为犯错而即将受到惩罚的老师正在自己的家中犹豫。

 
他已娶妻生子,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过个有车有房中产生活还是不成问题的,但在他的心中,却有着别人无法了解的雄心壮志——当大官,扬名立万!
 
但是能力有限的他知道,通过常规的公务员考试肯定是没机会了,必须要找到一条常人都不愿意走的一条路——挨一刀!这意味着自己将与妻子儿女天人永隔。


王振

他这剌了自己一刀不要紧,这一刀从此打破了明宣宗朱瞻基的初衷和他创造的良好氛围,影响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
 
2

最有学问的太监,成功进入权力中心


王振的命运极好,因为是个教书先生,他在宫里竟成为了太监里最有学问的一个人。王振进宫后在一堆文盲和小学文化者中鹤立鸡群,被大家称为“王先生”,因此名声越来越大,并受到了宣宗的关注,朱瞻基感觉到他是个人才,便派他去侍奉太子读书。
 
从此,这位叫王振的太监就和当时还是太子的朱祁镇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就是这种过于深厚的感情和信任,最终酿成一场大祸。
 
在朱瞻基临死之前,他为自己那年仅九岁的儿子选择了五位顾命大臣,虽然儿子还年幼,但朱瞻基并不担心,因为他相信这五个人决不会让自己失望。
 
此五人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胡濙
 
这个阵容堪称辅政的豪华阵容,文有三杨,武有张辅,还有一个专干秘密工作的,朱瞻基应该走得很安心。但他想不到的是,这五位风云人物,朝廷精英最终还是让他失望了。
 

朱瞻基像

在朱瞻基死后,王振以为自己终于等来了独掌大权的机会,万万没想到,有两个人成为了他的拦路虎:一个是杨士奇,另一个就是朱祁镇的奶奶——张太皇太后。这两个人成为王振当时绝对无法匹敌的两股势力。
 
王振最后是如何胜出的呢?一个字,等。
 
明英宗即位时,杨士奇已经71岁,不久死去。7年后,张太皇太后也死了。好了,我王振虽然斗不过你们,但是,看谁能把谁熬死!
 
王振的机会来了。他通过种种手段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内得皇帝信任,外有打手帮忙,独掌大权,鱼肉百官,可谓风光无限,成为了明朝开国以来最有权势的太监。
 


有权之后,王振在京城内外建造了几座穷奢极侈的宅第,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家庙——智化寺。《明史·王振传》记载:王振“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
 


智化寺在当时的营造规格非同寻常,直追皇家建筑。共五进院落,房屋200 多间。第三进的如来殿(万佛殿)居然是五脊庑殿顶,明间中央的藻井作斗八式杂饰云龙,极尽精美。
 


这个王振的家庙在现在都算得上豪宅,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木质结构的精品建筑。当时这座庙装修的时候完全依照皇家标准,没有用一颗钉子,全部都是用木头拼凑建起来的,历经500多年,依然熠熠生辉。
 

现存费城博物馆的智化寺藻井


现存纳尔逊博物馆的智化寺藻井

虽说王振人品不咋样,但是他家庙内的藻井建的实在漂亮。后来竟成为我国民间藻井艺术的最高典范。尤其是如来殿和智化殿天花板(藻井),已经成为国宝,现在藏在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和费城艺术博物馆。
 


100多年后,乾隆御史沈廷芳途经禄米仓胡同,见智化寺“其后殿西庑,逆振之像,俨居高座,玉带锦衣,香火不绝。殿西檐下现有英宗谕祭之碑,褒其忠义”。心里十分不爽,于是上奏乾隆帝,砸了王振塑像、拉倒石碑,“以示惩创”。
 
当年被拆下放到地上的智化殿藻井情景照片(引自相关资料)

智化寺的经历也是造化弄人。在民国的时候,这个王振家庙里的和尚穷的都吃不上饭了,打起了变卖寺产的主意。雕龙上贴有明代黄金,用楠木的藻井,便成为他们要卖的对象。知道他们当初卖藻井用来干什么吗? 

做棺材!
 
当时两个美国人早就看上这两个藻井了,一听说寺里要变卖这两个藻井,便出高价买了下来。买就买吧,这买了总比做棺材要好。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
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指数:★★★★

扯远了,接着说回王振。

3

王振与朱祁镇共同的心结——带兵


王振的可怕之处在于,大权在手的他并不满足,事实上,王振并不只是一个贪财贪权的人,他有自己的终极抱负。他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像自己的偶像一样,横扫千军,锐不可当。他的偶像是朱祁镇的太爷爷——朱棣。
 
他还有一个偶像,就是自己的前辈——郑和。他十分向往像郑和一样能够威风凛凛率军出征。太监就不能横刀立马么?立给你们看看!
 
如果一个吃饱的人又找不到什么好事干,他可能就会去干坏事,实现自我价值。
 
上天偏偏给了王振这样一个不要脸的机会,这下问题严重了。
 
在当时明朝与蒙古的贸易当中,王振收受了不少回扣。蒙古首领也先每次来做生意,都会给王振行贿,然而时间一长,便把这茬给忘了。王振一生气便趁机要报复。有一次蒙古人照常来明朝做生意,王振突然之间愤怒起来,命令核实使者人数,然后一下子减去了应付金额的五分之四。
 
就算也先做生意不老实,是个奸商,但人家毕竟还是讲信用的,牛羊还是送给你了,而王振却一下子成了外贸稽查员,竟然几乎全部没收,连发票也不给。
 
也先被彻底激怒了。35年前,祖父马哈木就是被眼前的这个庞大帝国所击败,复仇的机会到了!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挥刀出鞘。
 
消息传到京城,大臣们十分紧张,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事发突然,很多大臣心中都没底,但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十分兴奋。
 
此人又是王振。
 
让大家不解的是,受贿的是你,查货的是你,惹事的也是你,现在人家都要打到家门口了,你有啥可兴奋的?他之所以兴奋,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实现自己抱负,扬威天下的机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开始秘密地筹划。
 
本来当时是派一个很能打的武将驸马井源出征,大家心里还都挺高兴,没想到他出征后第二天,皇宫就传出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的人。
 
皇帝要亲征了!
 


王征不但要自己作死,还要把皇帝给玩死。当时王振美之言要实现皇帝带兵征战的梦想,忽悠朱祁镇像先祖一样建功立业,英宗朱祁镇下达了亲征的命令,召集大军共二十万,立刻准备出征。

 
最牛的是,当年朱棣远征之时,光准备后勤时间就长达几个月,那么王振统领的这二十万大军出发准备用了多长时间呢?答:不到五天!七月中旬接到边关急报,七月十七日就出征了!
 
在王振眼里,战争不过跟打架斗殴一样,我用20万人群殴也先的2万人,10个打1个,赢下来还不是分分钟得事儿?
 
王振在出发前的短短的几天中,已经开始做着青史留名的美梦,而其他的人也有着各自的行动。当然,劝阻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儿。吏部尚书王直、兵部尚书邝埜和兵部侍郎于谦上奏折反对。反对无效后,也只好去继续他们的工作,为远征作准备。按照规定,皇帝出征,兵部主要领导应该陪同,经过内部商议,最终做出了决定:
        
邝埜陪同出征,于谦暂时代理兵部事宜。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留下于谦,正是这一决定挽救了大明帝国的国运。
 
4

将错误进行到底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十七日,大军出征。23岁的朱祁镇绝对不会想到,他的传奇经历就要开始了。这一切都要得益于他一直尊重有加的“王先生”。
 


8月1日,大军到达大同,在大军出征前,明军已经跟也先的先头部队在阳和交上火了,结果明军全军覆没,差点被干掉的郭敬已经逃回来,并见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王振。

 
看着郭敬那惊魂未定的眼神和体态,王振不禁嘲笑了他一番。
 
“我有二十万大军,还怕也先吗?”
 
但郭敬接下来说的话,却真正震惊了本就是无胆小人的王振。他汇声汇色地向王振讲述了那从前的战斗故事,并添油加醋地描述了战败时的惨况。
 
听完介绍后,王振吓得屁滚尿流,一改之前的豪言壮语,立刻下令班师。虽说师出无功,就算是出来旅游了一圈吧。
 
但是王振连撤退偏要搞出点花样来——他只想炫耀。
 
王振的家在蔚县,当时属于大同府的管辖范围,于是他决定请皇帝带着20万人到自己的家乡看看。他就是想炫耀一下而已,当年那个穷学官,现在出人头地了!
 
虽然已经变成了太监。
 
既然王振决定要回家去看看,那就去吧,大军于是调转方向,向蔚县出发。事实上,只要沿着这条路进发,足可以平安抵达京城。
 
8月3日,大军开始前行,但行进仅五十里,队伍突然停了下来,然后接到命令,所有的部队立刻转向,回到大同,沿来时的居庸关回京。好好的路不走,走到半路,居然要回头取一条远路回京!
 
发布这条命令的王振还有正当的理由,而且似乎还很高尚。
 
 “秋收在即,大军路过蔚县,必会践踏庄稼,现命大军转向,以免扰民。”
 
王振最终还是挽救了蔚县的庄稼,显示了自己的权威,当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这个代价就是数十万条人命。
 
8月13日,明军赶到了土木堡,这里离军事重镇怀来只有二十五里,只要进入怀来,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王振这个时候又站出来了不让进。理由是:
 
 “我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暂时不入城,就在这里等待!”
 
一个人犯一次错误不难,难的是从头到尾都犯错误。一个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被骂,而在于骂无可骂。就这样,明军失去了最后一个脱困的机会。也先终于赶到了,他准备大开杀戒。
 
8月15日,也先突然派来使臣,表示愿意和谈,王振十分高兴,立刻派出曹鼎参与和谈,此时,似乎是为了表示诚意,也先的军队已退去。面对这种情况,熟知兵法的兵部尚书邝埜冷静地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是也先军队的诡计,不能轻信,应该固守待援。也就在这个时刻,王振终于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愚蠢,犯了最后一个错误。
 
 “大军立刻越出壕沟,马上转移!”

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
 
如果一个人做事,以正确开头,正确结尾,叫坚持不懈;以错误开头,以正确结尾,叫知错能改;以正确开头,错误结尾,叫愚昧无知;像王振这样以错误开头,用错误结尾,还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错误意见,那只能叫厚颜无耻了。一个人的厚颜无耻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一个国家如果厚颜无耻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