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多数创业者走的都是跟风的路,自己永无创新,永远跟随。对手上一个新产品,自己马上跟进;对手在繁华路段开一个店,自己也跟着在附近开店;对手策划一个大型的公益性活动,自己也搞公益活动;对手提出一个新理念,自己马上也推出一个相同的理念。一味模仿竞争对手,看似贴身肉搏,实则很容易被对手扰乱了阵脚,被对手玩得团团转。 1.摸着石头过大江 中国的民营企业早年习惯“摸着石头过小河”,而今天他们要过的是大江,左有国有企业,右有外资公司,它们共同需要的都是现代化的帆船或者快艇。但也有经验主义者,想要“摸着石头过大江”,其悲惨结局不问可知。 2.用人才而藐视人才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几千年来的传统。对于知识型人才,很多老板往往“既爱之,又恨之”。不得不用,却又从内心深处瞧不起他们,“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在很多中国企业里,人才没有归宿感,老板没有放松感。 3.形象即业务,豪华出效益 这是一种肤浅的创业心态,加浪漫主义的创业形态。主要表现为办公场地选高档写字楼,员工工资向大公司看齐,出差住四星级宾馆,请客上希尔顿酒店……最终的结果是,别人还没搞懂你的企业是干什么的,你的流动资金已开始告急。 4.外行管死内行 企业雪球越滚越大,公司开始分隔为越来越多的精细领域,而每一个领域都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去加以管理。此时,创业者已经从原来的内行变成外行,但他仍然保持着内行的心态,用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管理企业。很多时候,企业活力就这样慢慢窒息。 5.以江湖气为荣 耿直、爽快、兄弟多、与某某老大称兄道弟……在很多商人的心中,江湖形象和江湖背景,是一件比阅历背景、学历背景还要重要的事情。还有人自以为企业背后有靠山,面对竞争对手,便每每“拳打脚踢”。要么强行要求对方退出地方市场,要么背地里给竞争对手的产品下套破坏其市场形象,要么联合某些政府部门三天两头上门“服务”。对手知趣便罢,否则便拳脚相加、大打出手。这些江湖气不利于企业长久健康的发展。 6.一味模仿竞争对手 现在大多数创业者走的都是跟风的路,自己永无创新,永远跟随。对手上一个新产品,自己马上跟进;对手在繁华路段开一个店,自己也跟着在附近开店;对手策划一个大型的公益性活动,自己也搞公益活动;对手提出一个新理念,自己马上也推出一个相同的理念。一味模仿竞争对手,看似贴身肉搏,实则很容易被对手扰乱了阵脚,被对手玩得团团转。 7.权力控制欲 许多企业家都极尽政治家才能,牢控企业每一个角落的权力不被流失。他们认为公司是自己辛辛苦苦创立起来的,凭什么要“白白分给其他人”?以为守住了金元宝,其实掉进了大陷阱。随着企业的壮大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密,管理者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必然不会满足于永远打工的地位。吸引部分管理者入股是大势所趋,既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又是当代社会企业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8.假面认同 许多老板恨不得人人三呼万岁,事事溜须拍马,恭顺者提拔,意见者遭殃。虽然口头上讲的是征求民主意见,但是往往在开会之前,老板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还是要大家畅所欲言,结果凡是与老板相左的意见全部被否定掉。久而久之,员工都明白这只不过是走过场,于是全部按照老板的意思去说。到最后表面上看起来所有的议题都得到了一致同意,但实际上都是老板自己的意见而已。 9.有患难,无富贵 中国企业最常见的聚散模式是,公司创办之初,合伙者们以感情和义气去处理相互关系,制度和股权或者没有确定,或者有而模糊。企业做大后,制度变得重要,利益开始惹眼,于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企业不是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许多创业者笃信“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馍”,对创业的功臣,既怕其功高震主,更惧其伸手要财。企业走上平稳发展的快车道之日,就是上演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之时。这种看似聪明的做法,往往只会带来“财散人散”的结局。 10.存小术。废大道 一个企业要获得持续成长,企业家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技巧,是为小术;二是立身社会、凝聚人才的信仰及人格魅力,是为大道。存小术而废大道,企业终究只是获小利而失根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