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反叛的灵魂,铸造世界最著名的私人美术馆

 ynhnzp 2016-03-31

 文:jelly

古根海姆美术馆建馆至今一直是人类世界最著名的私人艺术机构,没有之一。

这两座堪称最瞩目美术馆建筑一家在西班牙,一家在纽约,均属于古根海姆基金会。后者成为美国纽约第五大道上的一个先锋艺术标志。


这座还在盛年的美术馆却包含了三个人的一生:一个男人对成功的渴求和两个女人对时代的反抗


在西方,古根海姆家族与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齐名。它是美国最富有的犹太家族,曾一度掌控着美国矿产业的命脉。

这个家族的第一代人其实是位瑞士籍的裁缝,如果不是瑞士雷人的“犹太人+寡妇=犯罪”的规定,或许今天就没有这间美术馆了。因为爱情,这位父亲牺牲事业,带着寡妇漂洋过海去了美国。人生路不熟,这位先生只好当起矿工;但身为“西方温州人”的犹太人很快就靠着头脑发财致富。

以上是序幕。


男主人公所罗门·古根海姆是家族第3代传人。照理说,“富不过三代”的尴尬地位会让他感到不安;但当时家族共有8兄弟,实力仍旧不减。真正让他烦恼的是土豪标签。和欧洲拥有血统的优越感不同,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所以资产阶级在家族壮大后都得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像欧洲贵族那样高雅?


答案不言而喻。和洛克菲勒家族一样,所罗门也创立了基金会,开始收藏艺术。

那是二十世纪20年代。

为什么我要强调年份呢?

因为那会儿“现代风”吹遍整个西方世界。印象派被正名,马蒂斯、蒙德里安、毕加索和杜尚开始他们的“艺术革命”。

但所罗门大叔自小被“贵族教育”洗脑,说起艺术,就自然切换到“古典模式”:达芬奇,拉斐尔,鲁本斯,等等人。但除了伦勃朗之外,古典派的作品已经很少进入拍卖市场,除了不断被炒热的印象派作品,所罗门的选择非常有限。


所罗门身后那张叫“放大”的作品是他第一批藏品之一,经一位“高人”指点收藏。


这位犹太人知道,他需要专家的帮助。

一个年轻的女人出现了:希拉·瑞贝·冯·厄尔维森。这位长得不算美的女子当年被请来给所罗门画肖像。所罗门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后半生将和这个女人紧密联系——她会成为他的收藏顾问和代理人,协助他成立古根海姆美术馆并成为首任馆长

希拉


当时仍名不见经传的希拉居然嫌弃这工作太大材小用了自己。这个女人出身德国贵族家庭,虽然已经没落,但仍旧“一身傲骨”。她厌恶lady first这种包含“性别歧视”的传统,所以一直寻求新鲜的文化。她读了当时最先锋的一本书:


这让年轻的希拉对线和图形产生疯狂的爱,当然还有作者康定斯基。先锋激进的艺术风格俘虏了她。

她为这些先锋艺术取了个名号:“非具象”


遇到所罗门之后,希拉敲开了她梦寐已久的那道门:她结识了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和波洛克。她不断替所罗门“洗脑”,告诉他新艺术时代已经到来,追求过去的艺术已经没有意义


康定斯基的作品很让所罗门困惑


所罗门也确实被洗脑。他不懂这些奇怪的新风格,但他相信这位极有魄力的女人。第一次去拜访康定斯基后,所罗门问她:你让我看的这些东西我一点也不懂,你怎么能够确定它们是好的艺术?

希拉的回答后来成为古根海姆的座右铭:您必须站在未来去看,因为它们是属于明天的艺术。

所罗门很满意这个答案。他几乎把康定斯基那个时期的所有创作都买了下来。至今,纽约的古根海姆总部仍藏有康定斯基最多的作品


所罗门夫妇夹击着尴尬而笑的康定斯基,旁边的希拉笑得最开心。


买了画,希拉对说:现在你得让人家知道是有艺术品位的人了。

所罗门同意,但他并不满意于向其他人那样办办展览、开开画廊。

一家美术馆才足够体现他的野心。

希拉只提了一个意见:“你的美术馆必须和你的藏品一样,先锋而且独立,让人过目不忘。


希拉和所罗门看着设计模型,很是满意。


所罗门拉来当时最著名的建筑师赖特给自己设计。

很快,古根海姆成为唯一一家足以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媲美的私人艺术机构。

这种开放、独特的室内空间是古根海姆的标志之一


而这时,所罗门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却在意大利逼格地活着。

她叫佩吉·古根海姆,所罗门的侄女。

所罗门对她并无好感。而他同样想不到:这个女人将会替他建立第一家分馆


佩吉的童年生活并不美好。因为太有钱,她爸爸长期包养情妇。后来他干脆和情妇呆在法国。后来去英国旅行,回来时决定搭邮轮环球旅行;不料那艘堪称“最大最豪华最安全”的船在海上撞上冰山,裂成两半沉入了大海。

她爸爸就这样成了“泰坦尼克号”的背景人物


佩吉爸爸被写进卡梅隆的“泰坦尼克”里


佩吉在这个破碎的家庭里成长,又被逼接受“古典教育”;这让她很不爽。她曾对朋友说:Guggenheim men are jerks.

爸爸死后,她拿着遗产跑到欧洲去。她不喜欢家里那种“贵族”式的教育,也不喜欢古板的“贵妇”标准,但她也知道:自己喜欢过“贵族”的生活。她四处结识才俊,结婚又离婚,买了达利、贾科梅蒂和毕加索等人的作品。


佩吉喜欢混在男人堆里


像佩吉那位知道即将葬身大海就马上从床上翻起换上晚礼服的父亲一样,古根海姆家族的男人们并不喜欢这个“特立独行”的成员。他们欣赏的是“淑女和绅士”。但佩吉不在乎。她回到美国后也开画廊,让人意外地是,同样反叛的佩吉瞧不起希拉,说她是个“艺术推销员”,拒绝把自己的藏品借给古根海姆博物馆。


佩吉无惧和家族闹翻,独自一人跑去威尼斯定居,买下古堡韦尼尔·莱奥尼宫,天天遛狗,继续收藏她的先锋艺术。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她死前,佩吉留下的遗言只有两条:一,把自己葬在狗的旁边;二,把自己的藏品赠送给叔叔的美术馆


佩吉住所前门的景色:仍旧是个男性。


还有段插曲:

所罗门的基金会跑去威尼斯搬佩吉的艺术品的时候被意大利的政府军拦下;意大利说:这是意大利的艺术珍品,不能被带出境。后来有个聪明人进言:既然搬不回来,何不让那成为古根海姆的分馆?

第一家分馆就这样诞生。


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人生成就了西方私人艺术机构的传奇。在这背后自然有钱作为基础,但重要的是他们都在恪守自己的人生理念,不顾他人的流言蜚语,坚持自己的选择。艺术与人生,真的很接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