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丝描

 烟雨江南go 2016-03-31
游丝描类行笔慢,多以中锋出之,压力均匀,线性始终如一,变化较少。属平平直光滑的线条,以粗细程度再分3种。线条两端可平可圆可尖,视描绘对象而定。
1)、高古游丝描(极细的尖笔线条)
2)、琴弦描(略粗些)
3)、铁线描(又粗些)
一根线,在行笔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节奏和韵律。尤其是长线,在行笔中切不可一泻千里,要尽量利用笔触运行的快慢、轻重来控制线条的节奏变化,在转折 的地方要“顿笔”,这样既可以调整笔锋运行的轨迹方向,又可以产生节奏感,这种有节奏变化的线条才能产生韵律,只有有节奏和韵律的线条才有生命力。
只有“中锋运笔”,线条才能在运行过程中要流畅,要求线型要统一,如“春蚕吐丝”般地劲健连绵。如铁线描、琴弦描、高古游丝描。 
要使线条流畅,首先要做到呼吸均匀,千万不要憋着一口气,尤其是画长线,更要气息流畅,这样就会克服紧张情绪,有效地减轻停顿和颤抖等现象。这就解决线条不会出现“蜂腰”、“侧锋”和“飞白”等现象。中锋、侧锋、偏锋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
中锋笔尖,以平稳移动为主,极细的尖笔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致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
线条虚起虚收,整个线条纤细而流畅,如一根蚕丝一般,,连绵婉曲,不用折线,也没有粗细变化亦称“春蚕吐丝描” 。
给人含蓄、飘忽,舒缓平静。运笔时,运用笔尖,用力均匀,达到线条较细,但又不失劲力的静中动。此种描法灵动流畅是首要追求,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飞舞的表现,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也常用来绘制流云、人物的飘带等等.. 
高古游丝描”这种线条的特征在于能够出格简便、冗长、紧张自若地发挥阐发人物与鸟兽景色。

“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者……其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云,皆出自然。”足见此类“高古游丝描”线条的特殊表现力。

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49窟窟顶白描画《群猪图》的线描即是比较典型的高古游丝描。

第285窟东、北二壁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亦是以高古游丝描塑造,其人物褒衣博带,线描周密,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更使其显得飘飘如仙,有顾恺之《洛神赋图》之遗风。 


中锋、侧锋、偏锋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琴弦描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线条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其线条外形多为直线,规律的间距像琴弦,有功整又带点写意味道。
描法特点:此描法适合于表现丝绢质地垂降衣纹。
运笔时强调气要足,全神贯注,笔笔到位。其笔法沉着稳健,线条流畅、犀利,有一股张力。
利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用颤笔,如颇笔皴法,使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线条幅度不大。铁线描用圆劲之笔描写,无丝毫柔弱之迹方为合格。创始于晚唐,周昉善画师惯用。
铁线描的线条,是使毛笔时,永远连结中锋用笔,笔尖在笔划的中心,所画进去的线条有着圆厚的平面感,并富饶弹性,健劲无力。为了点缀必要,这种带有图案性的线多用程式化的本事组成,精简冗长,使之具有清晰条理的点缀美和某种符号性。

中锋、侧锋、偏锋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铁线描
“屈铁盘丝”的“铁线描”,是一种粗细变化大致均匀,粗硬道劲有力的圆笔,线条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直挺进,行笔凝重,无丝毫柔弱之迹,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即线条粗细均匀,起笔藏头,收笔护尾不提笔,似铁丝弄弯的形态。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线条类似一根铁丝一般,粗细均匀而有力,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粗线硬折的坚韧有力感觉。适合于绘制较庄重典雅的体裁。由铁线描钩勒成形的衣纹线条,常常稠叠下坠,有若“曹衣出水”。常用来绘制竹杆、亭台楼阁、各种道具等.花鸟中运用不可过多,过多容易显得呆板。

中锋、侧锋、偏锋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行云流水描
用较长的线条呈波浪状自如运行,似水转折不滞,使线条有流动感,表现出软而弯转的衣纹, 强调线与线之间的关系,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形状。 以中锋下笔首尾一气,衣纹翻折而如云章 ,穿插而似水纹,疏而不散,密而不乱,风生笔底,用之以画佛像最为合宜。明清道释人物画中的细布袈裟多用此法。李公麟白描《免冑图》中,画面迎风飘动的旗帜和兵土身上软质罩衫,线条流畅,纤柔曼妙,动感十足,极似此种描法。因线条较长,运笔咬气长且连贯,避免产生断笔、滞笔,注意保持线条圆滑流畅的特征,勾描前先将线条来龙去脉熟悉,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唐代吴道子惯用。
中锋、侧锋、偏锋 - 法珍 - 法珍的博客
 曹衣描
衣褶纹多用直笔紧束,所谓曹衣描笔法最讲沉着。有一说是,来自于西域的北齐画家曹仲达,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不蓬松,贴身如出水状,皱褶多为直线,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勾线稠密重迭,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一般都用直线来表现,且衣贴形体,把丝绸、轻柔布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的肢体动态,透过衣服的遮掩,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
来自于西域造型风格的“曹衣出水”,“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从早期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它流行于北朝时期,在莫高窟第272、275、263、254等北凉、北魏洞窟的壁画雕塑人物衣纹线条中都有所应用。
“曹衣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线描技法,更是一种外来的造型风格。这种线描技法在魏晋南北朝时风靡一时,直接影响了隋唐时期的佛教绘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