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心血管养护日,分享高血压、冠心病等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云儿FRDL 2016-03-31


高血压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和患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包括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减少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1.控制体重
将BMI尽可能控制在<24kg/m2;体重降低对于血压管理、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
2.限盐摄入
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
3.补充钾盐
每日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减少脂肪摄入
减少食用油摄入(<25g/d),鼓励摄入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等),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5.戒烟少酒。
6.增加运动

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调节适应能力,稳定血压水平。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8.抗高血压药物可以控制但不能治愈高血压,必须坚持长期治疗来控制血压及预防其对身体多个系统的损害。
9.血压计的正确使用(略)
10.在没有医生建议的情况下,不能随意开始或停止服药或改变剂量
11.高血压患者出现胸闷、气短、运动耐力下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2新加用降压药物的患者若出现相应不良反应(如面部潮红、脚踝水肿、高钾血症、干咳等)且不能耐受时,应及时就医换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在正常人群中预防冠心病属一级预防,已有冠心病者还应预防再次梗死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称之为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除年龄、性别、家族史和种族不可改变,其他8种传统危险因素均是可以改变的,换言之,是可以预防的。
1.生活方式干预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富含水果和蔬菜)、戒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心理平衡。
2.血脂异常干预
一般人群健康体检应包括血脂检测。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所有血脂异常患者首先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首选他汀类药物。
3.血糖监测与控制
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4.血压监测与控制
18岁以上健康成人至少每2年监测血压1次,35岁以上成人至少每年监测1次,心血管门诊患者应常规接受血压测量。高血压患者调整治疗期间每日监测至少2次,血压平稳后每周监测2次。鼓励家庭自测血压。
二级预防
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一般要坚持长期药物治疗,控制缺血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服用一种或两种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药物和ACEI/ARB,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进行有计划及适当的运动锻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个体化治疗。所谓ABCDE方案对于指导二级预防有帮助(A指阿司匹林和ACEI,B指β受体阻断剂,C指控制胆固醇和戒烟,D指控制饮食和糖尿病,E指健康教育和运动)。
患者教育
(1)预防监测
正常人群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冠心病,有冠心病者及其危险因素者要规律服用药物,监测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2)去除诱因
一次进食不应过饱;戒烟限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以不致发生疼痛症状为度。
(3)发作急救
一旦怀疑急性冠心病发作,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舌下用硝酸酯类,打急救电话120。同时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
(4)监测出血症状
首次使用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药时应密切监测出血症状,如皮下出现点、大便潜血等。

血脂异常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用药注意
(1)长期甚至终生接受调脂治疗

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甚至终生接受调脂治疗。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很大。

(2他汀类药物服用时间

他汀类药物多数需要晚间或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服用。

(3)服药注意事项

避免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素同用;服药期间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肌痛或压痛,尤其是伴有全身不适或发热时,应立即就诊。

(4)监测血脂水平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脂水平和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肌酶、肝功能、肾功能和血常规等。共病的老年患者常需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加之老化带来的肝肾功能减退,易于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患者教育

1)医学营养治疗

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需长期坚持。营养治疗应根据血脂异常的程度、分型以及性别、年龄和劳动强度等制订食谱。饮食中减少饱和脂肪酸摄人(<总热量的7%)和胆固醇摄入(<200mg/d),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1025g/d)。

2)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控制体重,保持合适的BMI

3)戒烟、限盐、限制饮酒,禁烈性酒。

心力衰竭(HF)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用药注意
1.治疗心力衰竭不仅要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改善长期预后。因此,应当坚持长期使用足够剂量的ACEI和β受体阻断剂,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2.开始治疗后数日,应监测血钾和肌酐,病情稳定后,可延长检测时间至数周或数月1次。


3.洋地黄中毒及其处理

①洋地黄中毒表现:最重要的表现为各类心律失常,常见有室性期前收缩,多表现为二联律,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胃肠道表现可有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可有视力模糊、黄视、绿视等。


②洋地黄中毒的风险因素:地高辛血药浓度>2.0ng/ml易发生洋地黄中毒,但在心肌缺血、缺氧及低血钾、低血镁、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下则中毒剂量更小。心血管病常甩药物如胺碘酮、维拉帕米及奎尼丁等均可降低地高辛的经肾排泄率而增加中毒的可能性。


③洋地黄中毒的处理:发生洋地黄中毒后应立即停药。单发性室性期前收缩、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停药后常自行消失;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如血钾浓度低则可用静脉补钾,如血钾不低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电复律一般禁用,因易致心室颤动。有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予阿托品静脉注射,此时异丙肾上腺素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不宜应用。

患者教育
1.了解心力衰竭知识
患者及家属应得到准确的有关疾病知识和管理的指导,内容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平稳的情绪、诱因的规避、规范的药物服用、合理的随访计划等。


2.日常体重监测

能简便直观地反映患者体液储留情况及利尿剂疗效,帮助指导调整治疗方案。体重改变往往出现在临床体液潴留症状和征之前。


3.饮食管理

心衰患者体内水钠储留,故控制液体入量、减少钠盐摄入有利于改善上述情况。


4.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或病情不稳定者应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以降低心脏负荷,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但长期卧床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同时也可能出现消化功能减低、肌肉萎缩、坠积性肺炎、压疮等,适宜的活动能提高骨骼肌功能,改善活动耐量。因此,应鼓励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主动运动,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在不诱发症状的前提下从床边小坐开始逐步增加有氧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