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塘月色》教案

 江山携手 2016-04-01

一、教学目标:

1、  赏析荷塘月色图,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

2、  了解本文的行文线索;

3、  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赏析荷塘月色图;

2、  了解本文的行文线索。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初中时学习过朱自清的《背影》、《春》等等,那么同学们对朱自清了解多少呢?

二、作者介绍:(PPT呈现)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散文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20年秋,创办《诗刊》。    1925年到北京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1948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 1948820,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

三、文本解读:

学生浏览课文,教师提问:

1、文章一开始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会不宁静呢?请看课本P984题的第一段。

 钱理群的“政治影响论”: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朱自清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屠杀”,也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心怀疑惧,所以就陷入了那不知“哪里走”的“惶惶然”。

“家庭生活论”:朱自清是一个早婚而且多子女的人,1916年结婚,共有6个孩子,1918年生长子,到1927的时候已经生了二子二女四个孩子,且妻子又已怀孕。这样势必会产生很大的经济压力,清净的生活势必会被琐事所扰。他在19286月创作的散文《儿女》中就流露出这样的心理: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十年前刚结婚的时候,在胡适之先生的《藏晖室札记》里,见过一条,说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是不结婚的;文中并引培根的话,有妻子者,其命定矣。当时确吃了一惊,仿佛梦醒一般;但是家里已是不由分说给娶了媳妇,又有甚么可说?现在是一个媳妇,跟着来了五个孩子;两个肩头上,加上这么重一副担子,真不知怎样走才好。”

“我若坐在家里看书或写什么东西,管保一分钟里要分几回心,或站起来一两次的。若是雨天或礼拜日,孩子们在家的多,那么,摊开书竟看不下一行,提起笔也写不出一个字的事,也有过的。”

平日里身边孩子的吵闹,对于一心想静心看书做学问的朱自清,自然是一种磨折

“我曾给圣陶写信,说孩子们的磨折,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竟觉着还是自杀的好。这虽是气愤的话,但这样的心情,确也有过的。”

2、由于不满现实的“压抑和苦闷”,作者便到这荷塘月色中去散心,那么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从全文来看,作者所写景物主要在第2段和第46段。

2段勾勒荷塘轮廓:曲折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僻、幽、静。

4段依次写了月下荷塘中的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分别突出了它们的繁盛茂密、洁白袅娜、幽微清雅和饱含深情。

5段写荷塘上的月色,紧扣月色清淡、朦胧的特点。

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由近及远写各种树色、远山、灯光,突出寂静、冷清、朦胧、苍茫的特点。

3、 作者到这荷塘月色中去寻找心灵上的“自由、宁静”,那么他找到了吗?接下来作者的情感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哀愁、苦闷:“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淡淡的喜悦(幻想超脱):“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荷塘月色图的描绘。

失落、哀愁(无法超脱):“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愉悦、向往:“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江南采莲的情景。

失落、怅然:“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经熟睡好久了”。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朱自清的生平经历,熟悉了本文所写的景物,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变化,感悟了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下节课我们将重点赏析荷塘月色图。

五、作业;

    背诵4-6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熟悉了课文所写的景物,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变化,感悟了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今天我们重点来赏析文中所描绘的荷塘月色图。

二、文本赏析:

1、学生齐读课文2-6段,并检查部分学生的背诵。

2、这几段文字写了哪些景物呢?有哪些特点?

荷叶:茂盛繁密;

荷花:洁白袅娜;

荷香:幽微清雅;

流水:饱含深情。

月光:清淡、朦胧。

树色、远山、灯光:寂静、冷清、朦胧、苍茫。

1)、这几段文字所用的的修辞手法:博喻;拟人;通感。

“通感”(PPT呈现)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官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作用。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她的嗓音真甜。”

2写作手法:

有静有动: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这是静的画面。紧接着他就捕捉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是动的画面。

虚实结合:接下去着力写月色,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则又是虚拟,但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虚实为用,写出一种勾人心魄的意境。

浓淡相间:写荷塘四面,凝聚点在柳树。写月下的树景,因为远近高低尽是柳树,把一片荷塘围住了,只有几段空隙,漏进了月光,所以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而杨柳的丰姿就在这一团迷蒙雾气中显露出来。这里着墨较浓。继之,则写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声,树下水里的蛙鼓。这只是随意点染。浓淡相间地勾勒了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

叠词的使用:“田田”、“亭亭”、“层层”、“缕缕”、“密密”、“脉脉”。这些词语使用精当,富有表现力。

写月光与写荷塘交叉:4段没有谈月,但却处处有月,这些景物都是在淡淡月色下的荷塘美景。第5段所写的月光是荷塘中的月光。写月光与写荷塘相互交叉、相互映衬。

抒情与写景交融:5段先写月光下荷叶的景色,接着一段抒情的插笔,是用对比手法来写。先用朗月与淡月相比,再用酣眠和小睡相比,指出美是具有多种情态的,而这种朦胧的梦幻般的美,适应于作者此时的心境。

三、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有动有静、虚实结合、浓淡相间,写月光与写荷塘交叉,抒情与写景交融,形成一幅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文章用词精当,语言清丽,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动词的选择、叠词的使用、博喻和通感的运用,不仅描写形象,而且十分传神。

四、作业:

    XX练习《荷塘月色》做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