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创观点】文化在景区详细设计中的四类表达手法

 羊之君子 2016-04-01
引言
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以猎奇的心态体验异地的文化是旅游的出发点之一,而旅游本身也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任何景区都会经历不同的生命周期,文化的植入是保持景区生命力的有效方式。然而文化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任何旅游产品或旅游方式都应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文化氛围的营造、文化景观的设计都能使旅游景区保持魅力,在进行文化传承的同时做到旅游目的地的创新,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笔者认为对文化的挖掘及开发实质上是对文化的表达。


景区中的文化


景区中的文化可以归结为以下七个方面


(1)山水文化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毫不吝啬在名山大川间挥洒笔墨,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酣畅淋漓,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洒脱。山水文化历来注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尊重生态、减少干扰,于真山真水中感悟自然的真谛是对山水文化最质朴的传承。


(2)园林文化

园林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浓缩,窥一斑而知全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诗词歌赋的热爱、对仕途沉浮的无奈,种种情怀都被文人寄托在这壶中山水间。


而在旅游景区中对园林文化的运用无处不在。它往往以组团的形式运用在不同条件的场地中,或单独成景,或烘托建筑的氛围,或围合特定的空间……不同空间的艺术形态,完美的构景手法,构建出浓厚的意境氛围,使得旅游景区浑然天成,蕴涵不同的情趣。


(3)建筑文化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游赏于旅游景区,无论是传统的民居民宅还是亭台楼阁,无论是本土建筑还是国外建筑,无不是运用了多样化的屋顶形式、和谐的建筑色彩、丰富的尺度空间,结合各种图案样式,营造出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单体或组群,作为主体统领这个景区的布局,使景区充满层次感,在给人视觉感受的同时沿承文化。


(4)民俗文化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民俗文化是景区中丰厚的文化资源。民俗文化有很强的弹性,经过时代的变迁,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更加深刻。通过节庆活动、实景演出、立体展示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使民俗文化历久弥新。


(5)宗教文化

我国的宗教文化博大精深,佛、道、禅宗、各民族自身的神灵崇拜等等,这些宗教文化作为文化形态点缀在名山大川之中,给景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各方虔诚的信徒朝圣而来。


(6)历史传说

景区因历史而精彩,风景因传说而迷人。一个历史典故、一段神话故事可能成就一个景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引爆了今天的华清池,白素贞与许仙的相逢成就了今天的断桥等等。


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在《乌龙山景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对乌龙山的文化资源进行了挖掘和梳理:乌龙山因《乌龙山剿匪记》闻名,山间山洞罗列,这些山洞曾是土匪的安身之地,其间发生的种种故事传世流传到现在;山上曾有土家族的聚居部落,土家文化积淀,至今还保留着传统土家民居的建筑风格;山间峰峦连绵,有众多古刹名寺藏于其中;因此,此次规划尊重当地的山水文化,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以独特的绿林文化为内核,以宗教文化和土家民俗文化为特色,采用生态环保的设计手法,与周边的山地旅游产品在文化上形成差异化发展。


文化在景区规划中的表达

在景区的规划中,文化的表达往往从以下层面展开:


(1)文字  

文字,作为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符号象征,可以大量运用在旅游景区文化中,提醒游客对传统历史文化和民族风土人情的怀念。它不仅能够充分展现区域风情,更能彰显民族文化的强盛,在目睹文字的同时感受时代文明的进步。


在《乌龙山景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对标识系统的设计充分运用了文字这一文化符号。标示标牌是游客认识景区的第一界面,设计中以突出文字内容为主旨,使游客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氛围。



乌龙山标识系统设计意向


(2)图案

图案元素大都有很强代表性,它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原始信仰。例如各民族的图腾图案可作为民族文化的缩影;龙凤呈祥、松鹤长春、麟吐玉书等经典的传统图案已经深入人心,并被广泛应用于景区之中。无论是道路铺装上的几何纹还是建筑装饰上的吉祥纹,无一不透露出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变性,在充分展示民俗文化的同时也给旅游景区的活动增添了别样的生趣。


在《乌龙山景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就大量运用了与土家族相关的图案:在广场和铺装中融入土家族图腾;提取土家族多神教的神灵图案并抽象的运用于景区的造景之中等。



土家族民族图腾



游客服务中心门前土家图腾状魔纹植坛


(3)材料

人们常说“因地制宜,因宜制景”,在旅游景区设计中人们会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风情,运用不同的材料来展现独特的文化氛围,让人们身临其中不但感受到区域风情的独特更能体会出人类智慧结晶的伟大。


在《乌龙山景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大量采用乡土材料。运用当地石材对建筑进行修复,修旧如旧;植被的配置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既突出地方特色,又节约成本。



修旧如旧的特色民俗商业街


(4)色彩

从古至今,色彩都被赋予了文化情感:皇家园林往往金碧辉煌,运用大量浓郁的色彩来彰显地位的尊贵;江南私宅则以粉墙黛瓦来表达清新雅致的小情怀;各民族服饰都有自己的主色调,彝族的黑色、白族的白色、哈尼族的藏青等等,景区中对民族色的运用是展现地域文化的基本手法。不同的颜色会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不同色彩的相互搭配也会呈现出别样的文化氛围。例如在宗教气氛和古典文化浓郁的旅游景区中,经常会看到把传统色彩根据阴阳五行变换成五方色的概念,并运用在设计之中。


在《乌龙山景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进行了色彩的提炼与运用。乌龙山最突出的自然资源——一望无垠的高山草甸,汇成一片苍茫的绿色。土家族喜爱红色,认为有热烈、鲜艳、醒目、祥和之感。棕色系是宗教的经典色彩。在设计中,以青翠的植被为基调,必要的场地点缀有土家族文化象征的红色小品,如景观墙、小型雕塑等。宗教片区以土黄色来展现神圣与厚重感。



仙灵寺建筑群的屋顶取色


文化是一个景区的灵魂所在。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是景区规划中的基本准则。本文对文化在景区规划中的表达形式进行简单的总结。然而,如何将文化的表达和景区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恰到好处的展现文化内涵,又能使游客在景区得到更多的游览体验?仍需要更多实践的摸索。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奇创旅游规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