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溪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教训

 谈谈休闲农业 2021-03-12

导语

清溪村位于益阳市高新区谢林港镇,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就在此村。故居自2008年9月对外开放,该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生态旅游村”等等。

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让益阳人脸上有光,湖南益阳市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也因周立波而远近闻名。

2008年9月周立波故居对外开放,清溪村也理所当然的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生态旅游村”、“特色景观旅游名村”、“4A旅游景区”等等。但是清溪村在经历了开业初期的人潮涌动、争抢摊位之后,从近两年开始景区人流就出现下降,近期景区客流更是大幅度锐减。新鲜劲过去之后,清溪村的生气却没能招来更多人。

一、大量店铺关门,巷道里几乎空无一人

星期天,阳光灿烂,天空蔚蓝,正是周末出游的好天气。在周立波故居旁的集市街道里,大量商铺已经关门,但店前遗留的招牌、废弃灶具物料等显示出不久前还开门营业过。绝大部分商铺关门,而巷道里也几乎空无一人。与刚开业鼎盛时人流如织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我们走访了几个商户,据介绍,周立波故居刚开始营业的前几年,确实游客多,生意火爆,当时商铺甚至“一铺难求”。而现在绝大部分都无人问津。“烂在手上了!”有的商户还介绍说,“这还是周末,如果是周一到周五,几乎没有人。我平时就不开门,只有周末来开两天门,也卖不了多少钱,赔本生意。”清溪村旅游景区为何商铺纷纷关门,游客数量锐减?

二、乡村旅游民俗少,体验只有吃吃吃

据相关人员介绍,清溪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主要靠政府资金扶持投入,估计总投资不会少于2亿元,目的是依托周立波故居,打造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农事活动体验及乡村精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乡村旅游综合项目。在清溪村景区里,木水车、石碾盘、织布机……偶尔可见一些摆放的“老物件”,但数量稀少,被淹没在浓郁的现代商业氛围中。显然,目前,清溪村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整体上处于成品展示阶段。

漫步在清溪村景区,看到最多的是各种餐馆。除了益阳本地土菜馆外,还有擂茶、烧烤店等。游客在此一吃完饭就走,留不住人,缺乏互动和参与。据一位当地朋友介绍,这里是硬撑着在经营,如果不及时调整和转型,完全有可能出现关门的局面。他分析,游客稀少的核心原因是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点增多,大家几乎都是复制,而且只是复制了餐饮。各种餐馆格局都差不多,业态单一容易让人审美疲劳。而消费者以本的游客为主,虽然有外地旅游团但数量很少。根源是前期缺乏足够的经营策划,中期缺乏更新升级和市场调研。

三、乡村旅游,一味模仿大同小异

现实中的清溪村旅游景区似乎只有吃吃吃了,而这并非建设者的本意。近几年,在清溪村旅游景区的发展中,当地政府也想了一些办法。如在周立波故居前,种植了300亩荷花,据村干部介绍:这个荷塘的布局、风格、品种还是从成都“五朵金花”那学来的,目的是想打造荷塘月色的美景。但由于只有赏荷花、摘莲蓬,也只红火了一两年就少有人来了。

清溪村旅游景区没有大企业参与,主要是政府投入。农民经营,当地村委又缺乏组织,老百姓只会做自己熟悉的,这就是“卖吃的”,进入餐厅,每个包厢里除了餐桌外,还放着一台麻将机,一看餐馆就只是接待当地人的。

“周立波故居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文化底韵厚重,我们不想将周立波的乡土文化镶在框里、挂在墙上,而是让人们不仅看得见,还摸得着、感受得到。”这是当地谢林镇的一位干部这样对我说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清溪村景区不可避免地为了竞争当地客源,急功近利地分享着“周立波”这个资源。景区投入上亿元建造,主要是基础设施,如村民的房屋穿衣戴帽等,真正的乡村民俗文化配套不齐全,其结果也只能成了小吃大杂烩。

我们认为,近年来很多乡村旅游项目新建、改建的许多“古镇、民俗村、文化村”之类人造景区,一味模仿大同小异,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因需要又建设了应景的仿古建筑,一拆一建失去的不仅是有形的建筑,还失去了和建筑互通互溶的灵魂,难怪这些“道具”一般的项目,开业时火了一下,而最终还是悄然熄火。

四、看乡愁品乡土,如何让游客留下来?

那么,类似清溪村这样的乡村旅游景区怎样吸引到游客“常来常往”?

我们认为:乡村旅游景区应该更注重于体验、互动式的深度旅游,再现历史而传统的生活场景,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回归。

清溪村的情况很典型。本来是想迎合城市市民疲劳厌倦,希望寻找乡愁、感悟“周立波”文化、周末出去走一走的愿望。但清溪村乡村旅游景区没有认真定位就快速上马,其结果造成业态单一、招商难以为继、持续吸引力不足。结果成了民俗餐饮街,缺乏生命力。

城市人到农村是去寻找乡愁,不是简单的下车吃饭拍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和民俗村等没有把握住需求,没有抓住城市人看乡愁、品味乡土气息的出发点。表面看确实摆放了不少农耕器具,也似乎古色古香,但这远远不够,不能把人留下来,因为乡村旅游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

此外,城市游客消费心理细腻,消费者也比较挑剔,新鲜劲一过就厌倦了。一些景区有一些可参与的互动活动,但还是不够,文化特征表现不出来就很难激发需求。

有人认为人造景点没意思,但迪士尼、长隆、方特也是人造景点,为何人山人海呢?关键是抓住需求。其实有些项目还是可以静心做好策划的。需要更加精准化,什么样的消费者过去玩,干什么。主要还是定位和市场问题,定位不准、运营方法、盈利模式不准确。如果在保持原貌(味)基础上、主打地方特色文化,用包容的心态留住当地文化的魂,不仅能吸引游客的眼,还能留住游客的心。

乡村旅游,不但需要地域特色浓郁的生态与建筑为"身体",更需要历史人文铸"灵魂"。

我们给你帮助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