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暗征文|折耳根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小令! 2016-04-01

黑暗征文|折耳根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在人民网2015年的一项“盘点最难吃的九大蔬菜”调查中,折耳根以“其滋味销魂足以成为天堂和地狱的分界线”高票当选,稳居第一,其“难吃”的江湖地位估计多年内没有任何其他蔬菜能够动摇。

作为一个四川人,我毫不怀疑这项调查的公正性。对于折耳根这种逆天的蔬菜来说,假如它只得了亚军,都是对香菜等其它蔬菜的蔑视和不公,毕竟,它还有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学名:鱼腥草。

黑暗征文|折耳根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黑暗征文|折耳根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想想就够了。鱼腥,烹鱼时拼了老命也要用生姜、黄酒、花椒等佐料祛除掉的味道,如此堂而皇之地长在一个植物身上,对于初尝者来说,无异于让他们感觉是在生吃活鱼,还是没有刮去鳞片的那种。有一个北方朋友的描述十分精准:像吃了一口湿泥土,然后仔细抿。

然而万物存在自有其理。

折耳根的存在,就是对西南地区人民最大的道理。四川人很闲,喜欢在吃上下功夫。不光是对菜肴烹饪,在菜名上也是颇费心思。比如折耳根,四川人又叫“猪屁股”,绝不会在菜市场上大喊:老板,来两斤鱼腥草。对于听上去就不像菜的名字,四川人不屑于使用。“猪屁股”的来源实际上是“猪鼻拱”的读破,因为折耳根圆圆的叶子形状,很像猪的鼻孔。猪鼻拱在四川,绝对是一道柔韧Q弹美味无比的下酒好菜。

黑暗征文|折耳根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关于折耳根是何时端上四川人餐桌的,已不可考。只记得小时候在重庆,折耳根还是作为野菜在田间地头胡乱生长。阳春三月,我们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像张洁在《挖荠菜》里描述的一样,跨上小篮子,跟在大人后面,在田埂上一株一株地挖折耳根。由于外形和味道十分独特,辨认折耳根几乎不需要什么技术。生长的地方泥土湿润,很容易就连根拔起,小半天就能挖满一篮子。叶子正面碧绿,背面深红,根茎白胖,煞是好看。带回家,水里细细洗净泥沙,撒上红油辣椒,小米椒,酱油醋,或者再配上切细的莴笋丝,三下五除二,盘子就能见底。这种美味,远不是那些滋味寡淡的蔬菜可比。

其实关于春天的蔬菜里,大多数都有着自己独特而强烈的味道。香椿、芦蒿、韭菜、荠菜、马兰头,哪一个都不是甘于平庸之辈。但像折耳根这样,在三分之二中国人食谱中人神共愤的还是十分罕见。2003年非典,我在南方某个非疫区。四川的朋友听说折耳根可以预防,特地邮寄过来一大包新鲜折耳根。几个浙江同事出于对非典的恐惧,战战兢兢向折耳根伸出了筷子,脸上带着革命战士上刑场的悲壮。就在我吃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悲剧果然发生了。四个人无一例外在吃下第一筷子的时候,跑到门外狂吐不止,一边吐一边大叫:染上非典我也认了!当然,他们没有感染非典,但折耳根给他们造成的心理阴影面积,估计已经无法计算。

黑暗征文|折耳根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我曾经研究过不吃折耳根人群的想法。他们无一例外地认为,折耳根就是蔬菜界派来毁灭世界的。如果说香菜只是小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折耳根完全就是萨达姆覆灭的真正原因。美国人一定没有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们只是找到了几株折耳根而已。

吃不吃折耳根,已经不是简单的“我之蜜糖他之砒霜”的问题。折耳根的好,就像一个性格独立的美女,你首先要会欣赏美,其次才能接受她特立独行的个性。它药食同源,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单独成菜味道鲜美,配菜绝不把味道传给其他食材,跟苦瓜一样,标准的“君子菜”。

黑暗征文|折耳根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南宋王十朋写过《咏蕺》:“十九年间胆厌尝,盘馐野味当含香。春风又长新芽甲,好撷青青荐越王。” 蕺,就是折耳根。至今绍兴还有山名蕺山,勾践曾采食折耳根。只是不知道几千年后,折耳根为何会流落西南一带,成为小部分人的珍馐,大部分人的噩梦。这是个谜。(By 李力 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黑暗料理·征稿启事】

那些年,令你刻骨铭心的黑!暗!料!理!

吃货如你,行走江湖多年,哪能没一点传奇际遇?

是大学食堂的西红柿炒月饼,

还是英伦风情的炸鱼薯条?

是老北京的豆汁儿麻豆腐,

还是云南的蜂蛹竹虫?

……

这些年,

你吃过、见过、听说过

哪些反人类反社会惨绝人寰的黑暗料理?!

写下来,与我们一起分享被虐的痛苦/欢喜~

期待所有悲惨/痛快的经历~

下期起,知食分子将不定期刊发来稿

入选者将获得神秘红包一份!

投稿邮箱:zhishifenzitougao@126.com

截稿期限:2016年7月 1日

黑暗征文|折耳根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