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第十五章:为道谦恭

 道德经学用 2016-04-02

亲爱的家人:

您好!人生旅途中总有人不断走来,有人不断离去。当新的名字变成老的名字,当老的名字渐渐模糊,又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在不断相遇和错开中,我们终于明白:身边的财富与人只能陪着自己走过或近或远的一程,而不能伴自己一生;陪伴自己永远的是我们的灵魂,陪伴自己的是种下的因果、感动或遗憾。

面对人生的感动和遗憾,我们必须对自己要有一个很重要的了解:一个人要幸福天长地久的话,就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要成为自己生命的学习高手——“学习”对于我们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未来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他的学习与改变的速度。一个人要活得很好的话,他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很强,而且学东西要很快,学习的方法一定要对头。

如何让我们的学习方法对头?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就是让我们观察大自然的规律。

您发现过河水吗?越是大河流动起来就越没有声音;越是小河流动起来就越是哗啦哗啦一个劲儿地响个不停。老百姓们常说一句话,用来形容那些浅薄而又自以为是的人:“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然后在生活中,真正悟道、行道之人却往往是勇猛精进的学习,是不断拓展自己深度、高度的人。他们的学习不是肤浅的,也不是为了张扬自己、评判别人;他们的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成就自己,也为了原谅自己。

七月是原谅月,原谅自己不能成就伟业,原谅自己不能才华横溢,原谅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原谅自己的不快乐,原谅自己没有创造天长地久的幸福人生,原谅自己没有创造自己的健康……原谅,不是意味着对自己放纵,原谅并不代表丢弃原则,原谅并不是不热爱生活,原谅并不是逃避生活;原谅,是为了不让自己再生活在痛苦中,受尽折磨。原谅,是让自己沉淀下来,宁静下来,启动再出发。这样的启动再出发是强劲有力的;这样的启动再出发,是一种大道风度,是一种宇宙情怀,是一种慈悲的精神,是一种温顺的能量;这样的启动再出发,足于抵挡人生路上一切污泥浊浪。

现在,让我们一块走进《道德经》第十五章《为道谦恭》,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修炼大道者最根本的学习方法。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yǎn)兮,其若客; 涣(huàn)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乃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自古遵循“道”的人,精微深远而明达,高深到难于认识。正因为常人难于认识,因此只能勉强来形容他:慎重啊,像冬天踩冰过河:犹豫啊,像害怕惊扰四邻;庄严啊,像在外面作客:自在啊,像冰凌消融;敦厚啊,纯朴自然;豁达啊,像幽深的山谷;混沌啊,像混浊的水。谁能使混浊清澈?静到清澄;谁能使安定持久?动而有生机。保持这种道的人,不要求盈满。正因为不要求盈满,所以能够去旧更新。

本章共九十七个字,分四段来诠释。

第一段共十四个字,即:“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这里的“道者”是指真正有学问的悟道者,他们不仅是学习勇猛精进的表率,更是践行道德修养的化身。老子说,人要到达以上身心和谐自在、要到达内外兼通的生命流畅,一定要符合“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八个字原则,做到这八个字才能够称得上“道者”。

微妙的境界,通俗讲就是万事万物皆能恰到好处,不会有不良作用。

玄通的境界,通俗讲就是一个学习道、领悟道的人,不管环境怎么恶劣困扰,都不会松懈自己,反而会更有智慧地适应环境,去探索宇宙真理;反而让生命更能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反而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创造自己、贯通自己、了无障碍,让生命之花更加绚丽芬芳。

不可识的境界,通俗讲就是一个已经圆满和谐的人,他的外表是收敛的、谦下的、不动声色的、没有不顺眼的;一般人简直没有办法认识他,也没有办法确定他;但他内在是流畅的、四通八达的。

第二段四十八个字,即:“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yǎn)兮,其若客;涣(huàn)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这一段讲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修炼自己成功人生的七大品性:

第一品性是“豫”,是谨慎敬畏。

老子这句话说明了,一个懂得学习修炼的人,必须时时怀着好比冬天从冰河上走过的感觉——稍一不慎,就有丧失生命的危险。所以做人做事绝不草率,凡事都先慎重考虑;对待每一个人,都当作比自己高明的,这是一种绅士风度、贵族情怀。

第二品性是“犹”,是警觉戒备。

犹是一种类似猴子的动物,和狐狸一样,出洞或下树前先把四面八方的动静看得清清楚楚,才敢有所行动,这是一种做事小心翼翼的特点。学习道者,对于自己,对于复杂的环境,都要居安思危——丧失警觉,说不定哪天发生就是结果,跌倒就永远爬不起来!所以人生在世,不得不说话小心,做事小心。这既是保护了别人,更是保护了自己心中那份爱的源泉。

第三品性是“俨”,是整洁端庄。

俨表示一个学习道的人,待人处事都很恭敬,在任何环境下工作、学习、生活,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特别是独处的时候,虽然没有其它外人在,却也好像面对祖宗、面对心中的神、面对上天那么恭恭敬敬。任何工作成果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奖励,任何的帮助他人就是壮严、宽厚、博大的人格魅力。整洁端庄并不是那种鞠躬、叩头、礼拜的表面礼行为,而是一种能够原谅一切、包容万物的庄严神态和可贵的生活准则。 

第四品性是“涣”,是热情洋溢。

涣表示一个学习道的自然规律的人,不仅是人格的庄严宽大,更要学习、修炼自己胸襟气度,就像冰雪融化时的怡然自得,就像普润大地的潇洒自在。不管您走到哪里,都把和谐带到哪里,不管您和谁相处,都让人感到亲切温暖舒服。

第五品性是“敦”,是淳厚真纯。

敦表示一个学习道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非常的厚道老实、朴实不夸。一个修炼道的人,表面给人印象没有什么,就像一块粗陋的石头,其貌不扬。殊不知,把他外层杂物层层拨开,在他的里面却蕴藏着金刚钻一样的宝玉光辉,是那样的淳厚清纯。

第六品性是“旷”,是虚心豁达。

旷表示一个学习道、修炼道的人,他的思想是豁达的、空灵的、智慧的,如同山谷一样空空洞洞,一叫就有回声,反应很是灵敏。心境不空的人,人体很多渠道都被心堵塞了,不通窍了;而学习道、修炼道的人,就是把人体堵住的障碍疏通,让自己海阔天空。当空到极点,这时候智慧自然高远,反应也就灵敏,生命也就流畅。

第七品性是“混”,是平易近人,和光同尘。

混表示一个学习道、修炼道的人,用不着刻意表示自己有道,用不着表示自己了不起,用不着表示自己是大师,用不着装模作样、故作姿态。人本来很伟大,但伟大来自平凡。一个真正学习道、修炼道的人,从外表上是很难界定他的,所以老子只好用山谷、朴玉、冰释等等意思来象征他,但那也只是外形的描述而已。

以上学习道、修炼道的七大品性,其中前面的谨慎敬畏、警觉戒备、整洁端庄的修为,可以对外;而热情洋溢、淳厚真纯、虚心豁达、平易近人的修为,可以对内对已。本段主要阐述了:成大事者,高境界人的行为规范。

第三段十八个字,即:“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乃久?动之徐生”。这一段主要讲了所有的学习是为了培养二个能力:

第一,要学习化污浊为清和的能力。

譬如一杯混浊的水,放着不动,这样长久平静下来,混浊的泥渣自然沉淀,终至转浊为清,成为一杯清水——这是一个由浊起修,由静而清,由清而安的前三个阶段。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沉淀,和自己沟通,这样您的心会相对清静,不再那么东张西望,不会那样烦躁。这是管好自己、只管自己的境界。

第二,是要学习化安逸为生机的能力。

“动之徐生”,这里的“动”不是盲目乱动,不是浊世中随波逐流的动,不是举世多从忙里错的乱动;这里的“动”,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这里的“动”,是在交通污染、噪音污染、工业污染、环境污染等等后患无穷的环境下修,在大环境下修,在混浊动乱状态下修——修心平气和的智慧,修生生不息的智慧。这是一个静到极点后,要能够起动,要能够起用,要能够生生不息,要能够永远长生的程序与层次。

这是修真功夫,真力量的大我境界。

以上二个能力,第一是能化乱为治的能力;第二是能化沉闷为活力的能力。这二个能力是成就自己成本最小化的表述,是绽放自己和谐人生效益最大化的标志。

第四段十七个字,即:“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这一段讲了最高境界的学习是为了成就自己善德,这个善德的学习方法就是:“不欲盈”;不欲盈就是不自满,唯有不自满,才能做到推陈出新,永葆活力。若能坚守住“不欲盈”这一点,真就是至善了。

一路走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追求“盈”,许多人走不上天长地久的大道,就是因为违反了不欲盈的原则。修炼“不欲盈”是一种善为道者的系统能力,老子“不欲盈”的善德,可适用于治家、治业、治国,亦可以运用于自己的治身、治事。

本章幸福人生密码有二:

第一,动之徐生定律。

这是指生生不息的长生妙用。如何到达生生不息的长生妙用,只有一个办法:唯有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修不暴、不躁、不埋怨,才能够快速增长自己智慧;只有在恶劣环境下修不乱、不浊、不张扬,才能快速拓宽自己心灵的高度与宽度;只有在浊世中修习感恩、喜悦、博爱,才能营建稳固的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动之徐生规律,不是让我们慢慢修,而是让我们真正平静下来,稳定开来,升华起来。

动之徐生规律,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对于充满宇宙能源的万有存在,要慈悲地对待,要节俭的使用;对于能源若不加节制,乱用一通,那只是自我糟蹋而已。

动之徐生规律,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老子要我们做一切事要从容悠然,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

动之徐生规律,既可以显亦可以隐,既可在动荡中进入静空状态,又可在沉寂中显示生长力。

第二,不欲盈规律。

不欲盈规律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在演绎一个创建、成功以及成功之后又如何保持活力的过程,而且永无止境,永无圆满。修炼道者,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不欲盈”,他们最害怕满,因为满必亏!即使他们处于比较满的状态时,他们更加谨慎小心,他们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为人处事从不自满高傲。所以,他们看似保守,却不断取得成功,故而新成。

不欲盈规律,这也是人类旅途的缩影:韬光养晦,让利让税,修养生息,可以是治国的不欲盈;穷寇勿追,四围缺一,以多胜少,可以是治军的不欲盈;计划开拓,留有余地,让利经营,售后服务,可以是治业的不欲盈,勤俭持家,闲置忙用,集财防灾,可以是治家的不欲盈;调高做事,低调为人,谦让有礼,可以是做事的不欲盈。

不欲盈规律,对于人类的寿命来说,要想保持长久,就不能过盈过满。现代很多人很多病都是过于讲究营养!吃饭九分饱差不多了,有时非要百分百,或者过了头,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愿老子道德经内涵,愿天地对人类的博爱,在我们身上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愿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悟道心得能与我们内在的神圣力量产生共振,能够连接一个更强大、更柔顺的宇宙能量,让我们与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同频率共振,创造自己一切。

现奉上本章的【悟道心得】,希望大家笑纳:

一、感通生命的奥秘要用谨慎、警觉、庄严、热情、朴实、豁达、韬晦、徐生、不盈等九大药方组成,有几分修炼,就有几分福气。

二、如果您觉得别人伤害了您的话,原谅他吧!因为伤害别人的人都是不幸的。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宽容的心,这样自己也能够活得轻松。

三、文化底蕴越高,修养越深的人就会越谦虚;张扬自己,藐视他人,让修养欠缺显露无遗。

四、接纳浑浊,能让浑浊澄清,这是大胸怀、大格局、大气魄。一切生长力源于内在心灵的高度与宽度。

五、和谐幸福的人生,是一个愿意担当、为别人举火把的人;否则,我们都会在危险恐惧和语无伦次中苟活。

六、宁静以后的启动,是对自己思维进程加于掌控,是与无所不能的自然法则互动运用。这样强有力的启动法则,乃是我们的生长力。

七、一个人成熟的生命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0%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所有的发生都是自己创造。

八、所有的成功来自准确的选择,所有的祝福皆来我们的知道和做到,所有的力量都掌控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九、不充盈是大智慧,因为盈后是亏,盛极必衰,事物发展到顶峰一定要走下坡路。留有余地给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留有发展空间。

十、为了自己不摔跟头,得观察人家为什么摔跟头,外在世界所有的发生,都是我们时时要内观自己的镜子。

亲爱的家人,《道德经》学用走的是一条知道更要做到的修行之路!

修行不是宗教的专利,修行是具有非常科学的内涵的。修,就是修正自己不符合自然规律、不符合生命规律的思维、语言和行为;行,就是去真实的去践行、去做到自己的选择。

修行有十二个字的真言。前六个字是:“一切自己创造”;后六个字是:“创造自己一切”。前六个字真言说的是,在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创造——痛苦是自己创造,疾病亦是自己创造;快乐是自己创造,健康是自己创造,一切自己创造。

了解了前六个字的真言“一切自己创造”后,我们知道,不同的思维管道将连接不同的宇宙管道:正面的思维将吸引正面的力量,负面的思维将吸引负面的力量。往往埋怨别人,埋怨社会的人,将会被不舒服的痛苦所吸引。

了解了后六个字真言“创造自己一切”后,我们的眼光是慈悲的、向内的,我们的心念是感恩的、积极的,于是我们所创造的磁场也是幸福的、富足的、天长地久的。

前六个字真言是“知道”,后六个字真言是“做到”。

亲爱的家人,感谢您本月来信的心得分享!

您的来信温暖了我的心,温暖了我们牵手人生,温暖了我们相约安平泰;同时我也非常感谢您给了我《道德经学用每月一信》的分享机会。每月一信是我们缘份,我们将不再坚持我是对的、他是错的;我们将不再恐惧与埋怨;我们只有喜悦与感恩——感恩我们的社会,感恩所有的发生,感恩所有的创造,感恩有机会透过自己努力的觉察,感恩自己给自己签发生命天长地久的通行证。

“种瓜各瓜,种豆得豆”,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生命形态。愿原谅月的谨慎、警觉、庄严、热情、朴实、豁达、韬晦、徐生、不盈等善意功德力,化为春风雨露,让我们沐浴在天地之间,让我们学习着快乐着,让我们活在自己建造的天堂里。

再次谢谢您的每月一信,期待着您《道德经》学用在生活工作中的故事分享,谢谢您的创造!我爱您!

作者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