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喝完又渴了,只有糖尿病在“作祟”吗?

 珍惜感恩 2016-04-02

烦渴、多饮、多尿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经过治疗待血糖稳定后能够得以缓解。但是如果碰到经过科学治理还是无法缓解的情况,该如何找出真正的病因呢?


作者: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徐乃佳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病例简介】


基本情况:患者,女,52岁,退休。2014年9月12日入院。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5年,加重1月。


病情简介:患者“2型糖尿病”病史5年,予门冬胰岛素30及口服二甲双胍片至今,平素血糖未检测。1月前口干、多饮、多尿症状逐渐加重,每日饮水2000~3000 ml、尿量2000~3000 ml, 2天前患者出现食欲不振,伴右下腹疼痛,无发热,于当地医院就诊,检测静脉血糖值18.4 mmol/l,血钠146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具体数值不详),尿酮体(+++),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予静脉胰岛素持续静滴、补液对症治疗,仍症状烦渴、多饮、多尿,无恶心呕吐,右下腹间断隐痛。遂来转我院。既往无特殊。查体:体温35. 8℃,脉搏110次/min,血压105/63 mmHg,意识模糊,全身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30次/min,律齐,余无异常。


初步检查:尿常规示酮体(++),尿糖(++++),尿比重1.005↓;血生化示血糖15. 6 mmol/L↑,血钠147 mmol/L↑,血氯115 mmol/L↑,血钾4.26 mmol/L;肾功能检查示尿素氮23.3 mmol/L↑,二氧化碳结合率6.4 mmol/L↓;血气分析pH 6.9↓。


初步诊断:①2型糖尿病并酮症酸中毒;②高钠血症查因


【诊治分析】


关于高钠血症:患者入院时血钠高于正常,伴有低比重尿,临床上出现高钠血症可分4种情况:①水摄入不足;②水丢失过多,主要水经肾损失和经肾外损失而引起浓缩性高钠血症;③潴钠性高钠血症,因肾脏排钠减少和/或摄入钠过多引起;④水转入细胞内。


结合本例患者初步分析高钠血症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脱水有关,继续快速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酮症酸中毒逐渐纠正,血钠却持续明显升高,由入院时147 mmol/L上升至158 mmol/L,尿量增多,尿比重下降,单纯用酮症酸中毒、脱水不能解释。


考虑临床常见高钠血症的病因有尿崩症(失水过多引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排钠减少)、皮质醇增多症(肾排钠减少)等。皮质醇增多症一般有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高血压、高血脂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皮质醇升高,昼夜节律消失,小剂量地塞米松不被抑制,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不支持此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血浆醛固酮升高、肾素/醛固酮比值变化,肾上腺CT可见增生或肿瘤。尿崩症患者可出现口渴、多尿、低比重尿和低渗尿,禁水加压试验可明确诊断。


观察到本例患者尿量在休克、重度脱水情况下仍然明显增多,达2800 ml,且入院时尿比重低,疑诊尿崩症,但不能鉴别中枢性尿崩症与肾性尿崩症,在患者脱水不允许行禁水加压试验情况下,给予垂体后叶素6 U,皮下注射试验性治疗,1h后尿量减少,尿比重上升至1.020,血钠165 mmol/L。24h共补液量6000 ml,尿量4100 ml,口唇、皮肤黏膜脱水略好转,血钠156 mmol/L,血糖8. 6 mmol/L,血气分析pH 7.2,考虑患者在脱水、休克状态下,尿量增加,且血糖逐渐趋于正常,尿量仍多,经垂体后叶素试验性治疗,血钠降低,肾脏、肾上腺CT检查未见异常,且垂体核磁示后叶高亮信号消失,支持中枢性尿崩症,故给予去氨加压素4 μg,2次/d,肌肉注射。至入院第4天,24h尿量2800 ml,血钠143 mmol/L,血糖6.0~8.0 mmol/L,甲状腺功能及皮质醇正常,患者能进食,口渴、多饮、多尿缓解,停止静脉补充液体,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12天,患者空腹血糖6.0~7.0 mmol/L,24h尿量2000~3000 ml,进一步支持中枢性尿崩症。


关于糖尿病合并尿崩症:下丘脑的室上核和室旁核是产生抗利尿激素(ADH)的场所,ADH亦称之为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它们被送往位于垂体后叶的神经垂体储藏,当各种原因导致ADH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引起的一组症群叫尿崩症。其特点是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一般行禁水加压试验、垂体磁共振(正常人可见神经垂体部位有一个高密度信号区域,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该信号消失)等来确诊。肾性尿崩症多与遗传、低钾血症、药物中毒等有关,而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包括:①下丘脑、垂体占位性病变或浸润性病变,感染性或免疫性疾病,血管性或其他病变,约占1/3;②头部创伤;③下丘脑手术后放疗;④特发性,一般排除颅脑器质性病变,发病在儿童期;⑤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成员发病史可循。分析该患者糖尿病病史时间长,血糖控制不佳,推测可能系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供血障碍,导致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受到抑制,引起中枢性尿崩症。遵从“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常用去氨加压素片或注射剂。


所以临床诊治过程中如碰到糖尿病患者积极降糖治疗后,烦渴、多饮、多尿症状持续不缓解,出现高血钠,不能单纯以糖尿病一种疾病解释时,需考虑到合并尿崩症的可能,不能被糖尿病“忽悠”了。虽然此种情况罕见,但需注意诊断及鉴别诊断,以防漏诊。


此外,尿崩症还需与精神性烦渴鉴别。精神性烦渴由精神紧张引起,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但在夜间睡眠后烦渴减轻,饮水量及尿量亦较少,血钠及血浆渗透压多在参考范围下限,禁水加压试验在参考范围内。


(本文为“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作者来源。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一定记得推荐更多同行关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