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边谈诗002 · 诗词中的“硬格律”和“软格律”

 岭下苏村 2016-04-02



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表达方式,是采用“比兴”的手法来含蓄地诉说诗人的情感,这样,就势必会利用到各种各样的大自然里的物事,我们学习古典诗词,一个很讨巧的办法,就是很好地把握那些已经被古人程式化地固定下来的用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我个人以为,诗词的格律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硬格律”,一种是“软格律”,所谓硬格律,那就是平仄、粘对、对仗、句式等等你必须无条件遵守的规定,所谓软格律,那就是一些虽然没有规定你必须执行、但是你假如不执行就没有那种味道的传统习惯。我们现在的诗词教学,都只会去强调“硬格律”,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所写的东西,虽然硬格律上并无瑕疵,但是总是缺乏那一种该有的味道呢?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软格律”上没有做到位。

此外,现在的人教诗学诗,什么是最要紧的,可能都会异口同声地说:“立意第一”,这种话在唐代可以这么说,在宋元明清可以这么说,但到了今天还这么说就似是而非了。为什么?因为今人的总体水平太差,不对,是总体没有水平。你连水平都没有,谈什么立意?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是此之谓也。


所以说,今人学诗,立意第二,第一要的是味道。连基本的味道都没有,你立意再高,也就一条标语口号而已。加之半个多世纪的“你懂的”教育下,再强调立意,能诌出个啥玩意儿来,不说都能明白。

味道第一,首要的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语感,培养语感,一个不二法门就是要熟悉古典诗词,要多读(不是多看),而要熟悉古典诗词,那就脱离不了对“软格律”的认知、熟识和把握。所以,一开始尝试写诗,你可以不顾平平仄仄,但是一定要顾及“味道”,对于底子很薄的朋友来说,这个其实是远比格律要难把握的。为什么现在的人教诗学诗动不动就教他格律?因为格律这个玩意儿太简单了,只需智商有50,花点时间就弄明白了。为什么现在学写诗动不动就写律?因为律诗有一个程式化的东西,符合了,谁能说你不是律?然后发到诗词圈这个蛮庸俗的圈子里,一片“大赏、学习、点赞”,你就以为自己学会了。

如果你喜欢我的这一类文字,请多多交流,请关注本号,请帮助转发。谢谢!


那么,什么叫“软格律”呢?粗粗想来,大约有这样一些内容:

意象入诗第一,就是已经被前人固化了的一些比兴方式,这种方式也被称之为“意象”。学习写作古典诗词,好好地运用意象,是一个非常讨巧的事,也可以认为是一条非常直线的捷径。什么是意象?我觉得简单明了地说,意象就是一种被古人固化了的象征手法。两个条件:必须是已经约定俗成固定下来的、必须是一种“象征”类的修辞手法。比如说到“梅花”,那就是凌寒不屈、坚贞美丽;说到“柳枝”,那就是执手惜别、依依不舍;说到“飞雁”,那就是归心似箭、怀乡情切。你的作品中老说如何如何思念故乡,那就往往是失败的,你抓一只野鸭子进来,那就得味了。
典故应用第二,常用的典故。这一点也是两个条件:必须是常用的,必须是有出典的。典故的运用,其好处是信息量会非常丰富,它相当于是互联网技术中的一个“导入”机制,可以将几千年的深厚的中华文化只用一个很洗练的词语就导入到我们的诗词中,从而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不过在用典的问题上常见有一个误区,很多人喜欢弄一些过一个礼拜自己都要查词典的生僻典故,自以为很有古典气息,这种掉书袋的做法,其实是没本事的表现,翻书谁不会啊?再说了,诗写出来毕竟是给人看的,你也别说写诗是很私人的事,真那样,也可以,那你就别拿出来。
语言模式第三,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语言模式。这种模式是今天汉语中没有的,比如汉语语词的模糊性特质,比如汉语句法的排列模式等等。我认为诗词中体现的汉语是一种写意性的语言,它的句法是写意的、词性是写意的、甚至读音也是写意的,按照现在的西洋文法,你无法给予解说,西洋文法中一个句子可以没有别的成分,但是必须有谓语,而我们汉语中,没有动词的句子往往是最有诗味的,“枯藤老树昏鸦”,老外读了莫名其妙,我们就觉得很赞。有人说这是省略,错。偶尔一个句子你可以说是省略,说他本来应该还有一个动词,但任何三个语境吻合的名词都可以这么搭,它本来就是允许如此的,还能叫省略么?再比如词性的写意,“红”,可以是一个名称,也可以是一个状态,也可以是一个动作,你还在那里说什么名词动词形容词,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么?有人说那叫活用,也错。一个词偶尔那么用一下,你可以叫活用,他老是那么用还活用么?那是死用,是固定用法。所以,动不动就拿名词动词来说事儿的,其实就根本不懂啥叫诗词。
声韵选择第四,声韵的选择。古典诗词的声韵是最有讲究的一个元素,有的人写诗词,基本不考虑用什么韵来表达什么主旨,实际上它与内容有很多类似“默契”的关系。一东二冬所体现出来的声韵效果,一定和四支不一样,江阳韵一定要比鱼虞韵更开朗辽阔,《满江红》若不用入声一定要缺几分效果,这些都是被无数唐诗宋词所验证了的。从来没有人规定写什么诗必须用什么韵,但是韵和诗的主旨不吻合一定会有吃力不讨好的的结果。所以,在酝酿一首诗之前,考虑好声韵的选择很重要,是否能选好一个最恰当的韵,是你的软格律掌握得好不好的一个检验标准。

声韵的考量当然并不仅仅局限于韵脚,你写一首七言绝句和写一首五言绝句,在调式上的选择就会有所不同,写七言,讲究平平仄仄就很重要,写五言,不讲究平平仄仄才好,为什么?因为五言绝句高古。

这四个方面的认识、训练、掌握,就是“软格律”精进的一个过程,你掌握得好,你的软格律就精,你写的作品就得味,哪怕你不懂平仄格律。

要之,软格律的掌握远比硬格律的掌握,前者需要努力,后者有小学文化就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