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人笔记:重庆篇

 宛平2008 2016-04-02

     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渣滓洞,我不是第一次去参观,十几年前就去过,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渣滓洞位于重庆市郊歌乐山下一处不显眼的地方,原是国民党军统关押革命者的集中营。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地形十分隐蔽。我们从外面进去,只见树木参天,抬头看不到天空。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渣滓洞,承载着太多革命者的血泪和苦难,也留下了太多仁人志士的冤魂。直到现在走近它,还有一股阴森恐怖的感觉。你看,通道两边形似碉堡的岗哨,与屋面等高的围墙,灰砖高墙上拉着的电网,山沟深处那影影绰绰的黑色院落,三个犄角居高临下的炮楼,无不使人有一种毛骨悚然之感。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关于渣滓洞的记忆,早在30多年前读初中的时侯就有。罗广斌、杨益言的一部长篇红色经典小说《红岩》曾风靡校园。这部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余新江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英雄形象

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而在现在的渣滓洞里,这些少年时记忆的英雄形象可以一一找到他的原型,所以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参观渣滓洞不仅仅是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更是一次重温儿时记忆、重温历史的机会。

进入这高墙深院,就可看到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是并排的两间平房,一间为特务们的办公室,一间是刑讯室。刑讯室便是国民党军统局特务刑讯、拷打共产党员、革命志士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国民党军统特务刑讯逼供的各种刑具,其中有大挂,老虎凳,压腿的杠子,竹签,夹手的筷子,皮鞭、电椅、狼牙棒等等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外院的墙上写有训示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还有像“命令重于生命,工作岗位就是家庭”的字样,说明军统对于下属的控制很严格,对做特务这种职业要求很高。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内院有一幢两层楼,两层楼上下共有男牢16间,另有两间平房作女牢。从二楼下来到与平房交接处有一扇门,走出小门有一个露台,露台下面是一个黑乎乎的山洞,这里原是人工采煤的小窑洞。因煤少渣多有人就称其渣滓洞,叫的人多了,这名便就沿袭了下来。1938年,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为中美合作所选址时,看中了这里。戴笠手下特务秉承其主子的旨意以“莫须有”的罪名逼死矿主,遂霸占了这座煤窑,将原有的工人宿舍改造成这座用来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秘密监狱。这就是渣滓洞的来历。

现在为了便于参观者识别,各个牢房都用标牌表明了名称。当年的牢房如今成为缅怀先烈的陈列室,每间牢房内都挂着曾经在此关押过的烈士照片及其事迹,还有文字介绍;有的房间里,还陈列着革命志士的诗作遗稿。还有几间牢房恢复了当年的模样,在几乎不见光的陋室里放着破烂棉絮被。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着“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还有“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等标语。然后,这些标语牌当年没能改变革命者的坚强意志,今天到成了人们缅怀革命烈士的最好纪念。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在女囚牢房里,我看到了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的照片及事迹。

江姐,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来自四川自贡的共产党员,随夫一起参加川东武装起义,当城门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时,身为妻子的她潸然泪下,但同时坚持在丈夫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酷刑摧不垮她钢铁般的意志, 19491114日,29岁的她长眠在电台岚垭。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同一个牢房里还关押过《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共产党员邓惠中,她与儿子、儿媳、女儿同时被捕,19491127日,重庆即将解放时与儿子同时殉难,是年45岁。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还有来自延安的杨汉秀,国民党重庆市长杨森的亲侄女,我在电视连续剧《解放大西南》等影片中曾看到过她的事迹。这位出生于地主军阀家庭的大家闺秀,抛家别子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虽三次被捕,但任凭敌人如何威逼利诱,就是摧不垮她钢铁般的革命意志,最后殉难于歌乐山金刚坡上。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内院16间男牢里,关押人员主要有1947年“六、一”大逮捕的“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许建业、余祖胜等烈士曾在此关押过,这里最多时被囚禁的革命者达300余人。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这些男牢里就曾关押过许建业,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成岗就是小说中办《挺进报》的陈然的原型,还有刘思扬即刘国志、余新江即余祖胜,都是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旅人笔记:重庆篇——渣滓洞,军统的魔窟

历史将永远记住了那个悲惨的日子, 1949年11 月27日、也就是重庆解放前三天,一个风高夜黑的日子,国民党军统特务在各个监舍门口架起机枪向监舍里疯狂扫射,并向监舍内泼洒汽油、纵火焚烧,将人的尸骨及监牢一并烧毁以毁灭罪证。几百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仅少数几人逃出魔掌绝处逢生,这其中就有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其余的人都在敌人的枪弹和烈火中罹难。

我们要真诚地感谢罗广斌,感谢他的小说《红岩》,他使我们了解到渣滓洞等狱中的共产党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和平恬静的环境与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使我们永远不敢忘却为这一切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

仰看烈士的事迹和尊容,俯视他们的遗言和遗物,心会被一种无形而伟大的力量所震慑。这种力量源自于先烈的精神,它如阳光与雨露,使每一个踟躇在渣滓洞遗址院内的灵魂,得以洗涤灰尘和污秽,得以今后能淡定平和地面对人生。

这也许正是开辟渣滓洞纪念馆的人们的初衷和希望。

                                   记于2011-9-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