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人笔记

 宛平2008 2016-04-02

       秦皇陵和兵马俑

 临潼的秦皇陵在离西安市区30公里的骊山上,这里层峦叠嶂,山林葱郁;北临渭水,逶迤曲转,银蛇横卧。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能与之媲美的是古埃及金字塔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皇陵。

在参观兵马俑前,我们先去观看了一个人工建造的秦陵地宫,这是根据现探明的秦皇陵地宫的建筑布局按比例缩小后建造。据导游说,现在之所以不把秦陵地宫打开,主要是因为一是里面的文物出土以后,现在还没有可靠的技术保存它,根据勘测,秦陵内的宝藏基本体现了秦王朝当时雄厚的国力,这个数量是十分惊人的;二是因为秦陵地宫四周浇铸着一条水银河,开挖的过程中无法保证这种有毒气体不损害劳工。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秦陵地宫下面明知道宝藏惊人,可至今仍没人敢去盗挖,这也使得秦陵能够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
旅人笔记——陕西篇五:秦皇陵和兵马俑
    而现在仿造的地宫就不一样,游客从地下甬道慢慢进入,一路上有各种雕塑的秦朝士兵把守,曲曲折折地走入,里面是一个很大的场所,各种各样的塑像和灯光琳琅满目。我们沿着甬道走,甬道上侧雕塑的是各种佛像和菩萨像,还有其他一些塑像,另一侧离路面二米深处是一块有几百平方米的场地,放置着秦王的棺木及其他东西,规模确实不小。秦皇陵虽没打开,但让游客在此了解一下皇陵的布局结构,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旅游点子。

出了秦陵地宫,我们才正式去兵马俑。秦皇陵兵马坑在骊山脚下,进入参观区的大门是一个很大的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秦始皇的巨幅雕像。据说,在兵马俑没发现前,这里名叫狼窝坑,是一个荒凉得连鸟都不撒屎的地方,人们穷的连口水都喝不上。1974329日,这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一个名叫杨培彦的农民在这里挖井时,竟挖到一个俑头,他是一个初识文化的人,觉得这俑头可能是文物,于是就用一辆独轮车将挖到的俑头运到二十多里外的县城博物馆,从而引起了各方面重视。

兵马俑的发现成了世界第八大奇迹,也成了“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最伟大发现之一”,而杨培彦作为发现奇迹的第一人,现在整天坐在“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的东侧签名销售《世界第八大奇迹》这本书。

进入兵马坑一号大厅,正中是一个巨大的秦皇陵沙盘模型,据介绍,整个皇陵总面积54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澳门的总面积。一号坑的兵马俑出土并整理得最多,但也不到整个坑内兵马俑的二分之一,其余地方仍被厚厚的黄土覆盖着。据说秦俑出土时都是彩色的,出土后不久就失色了,现代保存手段还不过关,所以不宜都出土。但仅凭这出土一半的兵马俑,也是很有气势了,这里展现了秦朝军队的主力阵容,坑的最东端3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是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一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军士们高大的身躯和整个军阵森严的气势,显示了秦国军队的威武整肃,规模庞大。现一号坑已出土整理陶俑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士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中德二国专家正在积极整理和修补兵马俑,因为刚出土的兵马俑基本都是碎片,经过修整后才能展出。旅人笔记——陕西篇五:秦皇陵和兵马俑

旅人笔记——陕西篇五:秦皇陵和兵马俑

 凭栏远眺,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军阵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磅礴,势不可当,刹那间,你会感觉历史距离的消失,一种神秘的力量把你带进喊声震天、战马嘶鸣的古战场。

旅人笔记——陕西篇五:秦皇陵和兵马俑 兵马俑二号坑是199411月开放的。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品字形方阵,是秦军的特种部队。整个坑占地 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一个小方阵,有许多个弯兵俑组成;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的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排;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的徒手兵俑;北部是战车和骑兵,有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二号坑挖掘出土的各种俑比一号坑少了许多,并发现了近代的井扰和盗洞。旅人笔记——陕西篇五:秦皇陵和兵马俑

三号坑位于二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它呈凹字形。在三号坑里,考古专家们只发现1辆战车和64件武士捅。它们两两相对站立,手执仪仗卫兵器具。专家认为,从这个坑里武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与秦陵的位置来判断,三号坑应该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导游介绍,123号坑全部兵马俑约8000多件。这些俑相貌各异: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可谓栩栩如生。因为,它们全是根据秦始皇彻林军中的将士们相貌制作的,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你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俑。他们一个个气度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最轻的也有100多公斤。如果大家仔细观看,不难分辨出兵俑中那些是陕西人,那些是四川人,那些是甘肃东部人。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胡”,其实兵俑中就有蓄仁丹胡的,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俑坑中出土的马俑为典型的河西走廊马。它身高1.5米,长2,腿为实心,躯干中空,分段烧制,再组合在一起。马的两耳直立,体型健壮优美。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为养马世族。

旅人笔记——陕西篇五:秦皇陵和兵马俑

难以言说的秦朝,迷一样的秦朝,秦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是那样的短暂,但却留下了太多的痕迹,留在地面上万里长城不消说了,湮灭的阿房宫也不消说了,而地底下的一次次发现真是让人惊异,让世界惊异,以致过去了二千多年还是让后世捉摸不透。最让人不敢忘记的,还是自秦代以来所沿袭的中央集权统治建制和思想禁锢的办法,一直延续至今仍阴魂不散,我觉得自秦始皇焚书坑儒,禁忌诗书百家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真正出现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从兵马俑这些庞大的军阵里,我们除了听到战争与集权的旋律之外,不是也能体会到那种排斥异端,禁锢民智,强求一律的个性湮灭吗?也是从秦朝起中国民众背负的历史包袱太重太累,这一背就是二千多年。

                      记于20077月,修改于201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