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述北京|老天桥艺人的那些绝活儿

 百战归来 2016-04-02

今天想来给您说说天桥,那真是满满的情怀啊,小编是南城的人,打小儿就是从天桥这一片长起来的。

天桥在历史上是一座南北方向的“锣锅桥”,它纵卧在东西向的龙须沟上。旧时天子祭天祭先农要经过这座桥故而称为天桥。明朝天桥这一带河沟纵横,两岸风光绮丽,杨柳垂条,由于距风景区很近,来看景的人络绎不绝,连带着茶馆、酒肆兴起来了,练把势的、说书唱戏唱大鼓书的全来了,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


所谓“撂地”就是在地上画个白圈儿,作为演出场子,行话“画锅”。锅是做饭用的,画了锅,有了个场子,艺人就有碗饭吃了。这些“把式”大多先是嘴上滔滔不绝,然后把观众吸引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时候,才肯表演真功夫。所以就有了“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这句歇后语。天桥的杂耍表演是一大特色,不但项目繁多,而且技艺高超。我记得曹禺先生用“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描绘昔日老天桥盛景。


可以说天桥是旧时代老北京练把势的地方,是百戏杂练的市井喧嚣之地,因此成为数百年来最能体现京城民俗的地方。


下面小编来给您详细介绍几个杂耍艺人的绝活儿。

 

耍中幡

中幡源自佛教法器的“幡”,为佛门八宝之一,中幡由杆伞盖旗组成,全长3丈多高,上有3面旗,中间的叫飞旗,两侧的称小旗,旗下有3把伞。中幡上一般有6个长方形的竹圈,俗称“拍子”,大小不同,音响各异,悦耳动听。中幡演练的特点是惊险紧张、轻松幽默、刚柔兼备。惊险的动作往往使观众目瞪口呆,幽默的表演又使人捧腹大笑。


现在在每年的北京庙会上,耍中幡都是“走会”的表演活动之一,演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名称,还有几个动作组成一个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完整套路,如“霸王举鼎”“苏秦背剑”“太公钓鱼”“封侯挂帅”“张飞骗马”等。


拉弓


拉弓用的弓是硬弓。艺人在表演这个节目前,通常会先请观众中的大力士进场进行试拉试拉者憋得脸红脖子粗,最多只能将弓拉开一半。轮到艺人上阵的时候艺人都能将弓轻轻松松地拉开,有的艺人甚至会左右开弓


拉洋片


拉洋片起源于清代北京天桥,最初叫“拉大画儿”,也叫“西洋景”。表演者有一套自己的家伙什儿,即四周装有镜孔的木箱,里面装有数张图片,使用灯具照明。表演时艺人在箱外拉动绳索箱子里的图片就卷动了通常通常片箱里的图片有完整的故事随着图片的卷动艺人还会使用锣、鼓、镲三样打击乐器,配以说唱,来更生动的讲解图片内容


举刀


同拉弓一样举刀也是显示臂力的节目。表演的艺人所用大刀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差不多张宝忠能用双手、单手将刀平托起,也能用单手将刀竖着举起,还能把一二百斤重的刀舞动起来,连“背花”都能耍


抖空竹


众所周知空竹是北京的民间玩具之一咱公众号还专门写了篇文章给您介绍老北京的空竹。不知道您听说过德子这个人么他是光绪年间人,因生活困难,就到天桥撂地,表演空竹。为了吸人眼球,他研究出很多新的招数,因此人们都称他“空竹德子”。后来有个叫常立全的,不仅抖空竹,还抖嘟噜(黑陶的长脖、大肚的盛酒容器)、壶盖等。


爬杆


爬竿是民间杂技中的传统节目,据考证汉朝时就有了。数一数二的艺人于正明和他的徒弟表演的爬竿难度较大他们在竿顶能表演各种动作,如“扯顺风旗”、“倒立”、“站竿”等,可谓是精彩绝伦让观看者大饱眼福


硬气功


在天桥表演硬气功的人很多朱国良弟兄表演“油锤贯顶”,就是头顶一撂砖(约4~6块),另一人用油锤猛击砖,将它们击碎。还表演“睡钉板”,即将钉尖朝上的木板平放地上,演员脱光上衣,仰躺在钉板上,胸前放一块石磨扇,另一人用大锤敲击磨扇,将它打碎,而表演者前胸后背均无恙。


 
天桥一度成为了北京城的娱乐中心后来建国以后新的政府对天桥进行了整治,天桥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治之后老天桥的艺人已大多不在这里聚集,他们有的改行,有的成为文艺骨干代表天桥地区市井文化的载体渐渐消失了。


如今的天桥变成了商业服务中心,这一代的景象已与过去迥然有异每当我路过天桥商场时我都情不自禁的回忆起那些拥有绝活儿的杂耍艺人他们还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