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篇预读︱201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考古发掘主要收获(学术研究)

 弯弯的河东湾 2016-04-02



景德镇御窑遗址的发掘对于进一步探讨明、清两代御窑生产制度、生产工艺,深入理解传世的明、清官窑瓷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景德镇御窑遗址的较大规模正式发掘始自20世纪80年代,此后历经数次发掘,较近的一次是2014年度景德镇御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制瓷作坊遗址,并出土了体现制瓷工艺的瓷器半成品、彩料等相关遗物,为研究御窑厂的功能分区和御窑瓷器的制作工艺提供了新资料。


201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考古发掘主要收获

Jingdezhen Imperial Kiln Site Archae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2014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Jingdezhen Ceramic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of Jiangxi Province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School of Archaeology andMuseologyPekingUniversity

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ThePalaceMuseum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Abstract: As the result of the joint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of the Ming & Qing imperial kiln sitein Jingdezhen in 2014, the foundations of buildings and walls, pits, patios, pavements and a large number of porcelain objects were unearthed including thehalf-finished colored over-glazed ceramic wares which are of the highest valueof all.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Ming workshops for porcelain firing and half-finished over-glazed painting were probably located in this archaeological zone, which has never been found inother excavations in the imperial kiln site over the years by far.


Keywords: Jingdezhen;  imperial kiln site;   the Ming Dynasty;   workshop for porcelain firing


◆  ◆  ◆  ◆  ◆  


发掘概况

2014年10月至12月,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及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区域位于御窑厂遗址公园中部偏西,龙珠阁以南,分南区和北区两个发掘区域(图一,图二)。



图一 2014年御窑遗址发掘区北区鸟瞰图



图二 2014年御窑遗址探方分布图


本次发掘利用全站仪测量布方,共计布5米×5米探方16个,南区2个探方,北区14个探方,布方面积为400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为363平方米(图三,图四)。



图三 2014年御窑遗址遗迹总平面图



图四 2014年御窑遗址考古发掘全景


地层堆积


地层堆积以TN33W15、TN33W16最具代表性。为了保护具有代表性的遗迹现象,发掘工作至第19层下的遗迹即停止清理。现以TN33W16的西壁和南壁为例简要介绍如下:


①层、②层,全方分布,出土景德镇现代瓷片,为现代地层。


③层,全方分布,出土遗物年代跨度较大,年代最晚者为清末民国时期的青花、彩瓷、白瓷等,为清末至民国初的文化堆积层。


④a层,分布于探方东南角,出土物中年代最晚者为雍正时期,判断为清雍正时期的文化堆积。


④b、④c、④d层,分布于探方南部。出土物包括明末民窑青花瓷片,大量康熙时期瓷片,有内白釉外素烧或内外均素烧的侈口曲腹碗,紫金釉瓷片,以及少量低温绿釉、低温蓝釉、素三彩、黄釉、豇豆红釉等。判断为清康熙时期的文化堆积。


⑤、⑥a、⑥b、⑥c、⑥d、⑥e层,非连续分布于探方中部、北部。出土遗物以明末民窑青花瓷片为主,未见更晚遗物,推断为明末文化堆积。


⑦d、⑦e、⑧a,仅发掘Q2南侧部分。出土遗物以嘉靖时期的瓷片、陶器、匣钵残块和少量大型垫饼为主,瓷片包括“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款器物、矾红彩半成品、低温釉半成品、民窑青花瓷片等。判断为明嘉靖时期的文化堆积。


⑩a、⑩b、⑩c、11层至19层,仅发掘Q2南侧部分。出土遗物包含匣钵残块和套钵等窑具。出土瓷片集中于明中期,出土“大明正德年制”款瓷器,主要品种有白釉、黄釉、低温绿釉、内白釉外壁素烧器等。判断为明正德时期的文化堆积。


遗迹


遗迹共计60余处,包括房基11座、墙基10道、灰坑30个、水沟2条、天井和路面各1、辘轳坑3个(图五)、澄泥池2个以及缸2个(图六)。



图五 辘轳坑LLK1(南→北)



图六 缸GA2(南→北)


F6(图七:1,2),位于发掘区北区的中部、南部,为地面式房屋。目前已揭露房址面积约为200平方米,且有向四周扩展的迹象。F6北部、中部各有一道墙基,为F6的隔墙,说明F6是一座大型分间建筑。隔墙两侧残存部分地面,由废弃的窑砖平铺而成。F6东南角有一处立砖平铺而成的路面,发掘时编号为L2,后判断L2实际为F6的天井。F6南侧止于Q2,北部被Q7打破,东部被现代扰坑破坏,西侧暂未发掘。F6地面出土的遗物主要为陶瓷残片,除明嘉靖、万历时期青花瓷片外,还有较多粗瓷器残片。初步判断F6应为制瓷作坊的活动面,其废弃年代应不晚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



图七:1 F6东半部分(北→南)



图七:2 F6西半部分(西→东)


H16(图八:1,2),位于TN33W16探方南部。其平面行状为一规则的圆形。直径0.92米、深0.54米。坑底为圜底,坑壁经过修整。开口于⑧a层下。坑内为集中埋藏的瓷器堆积。出土器物以正德款白釉碗、内白釉外素烧盘为主,还有正德款内白釉、外素烧龙纹花盆,斗彩半成品洗和炉等。初步判断,H16的埋藏年代应为明正德时期。



图八:1 H16(东→西)



图八:2 H16内瓷片堆积


红烧土面(图九),分布于TN33W14和TN33W15内。呈红色,较为坚硬、致密。在TN33W16内被8a层叠压,出土遗物以嘉靖、万历时期为主。红烧土面的存在说明有火烧过的迹象。



图九 TN33W14内的红烧土面


遗物


主要包括瓷器、彩绘颜料、窑具、瓷砖、建筑构件、制瓷工具等。瓷器包括半成品和成品两类。半成品有彩瓷半成品、斗彩半成品等,器形有碗、盘、花盆(图十:1,2)、洗(图十一:1,2)等。



图十:1 “正德年制”青花款侈口鼓腹花盆



图十:2 “正德年制”刻款花口花盆



图十一:1 “正德年制”款斗彩半成品三足洗



图十一:2 斗彩半成品三足洗


其中出土一件侈口鼓腹花盆半成品,外壁模印龙纹,口沿下以青花横书“正德年制”四字,非常少见。瓷器成品种类丰富,年代从元至清均有:元代瓷器有青花瓷、枢府瓷、青白粗瓷等;明代瓷器有青花、斗彩、五彩、红釉、霁蓝釉、白釉、酱釉、孔雀绿釉、青釉、釉里红、矾红(图十二)、青花矾红、黄地绿彩、蓝地白花、珐华器等;清代瓷器有青花、粉彩、郎红、霁蓝、紫金釉等。此外,还出土了一些民国时期江西瓷业公司及建国以后的瓷器。



图十二 矾红彩曲腹豆


除瓷器外,还出土了窑具、制瓷工具,以及瓷土、瓷泥、颜料等。窑具主要包括匣钵、套钵、垫饼、垫圈、火照等;出土颜料主要有铜绿(图十三)、矾红彩料(图十四)等。铜绿和矾红彩料出土于8a层,即嘉靖、万历时期的地层。这在御窑遗址历次发掘中非常少见。



图十三 铜绿



图十四 矾红彩料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对铜绿及矾红彩料样本进行了检测*,采用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仪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可知:矾红彩料样本同成化、正德、嘉靖矾红彩器物标本红彩部分的测试结果相一致。对铜绿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含有铜、铁、铅、锌等元素,而对于几件出土绿釉器物标本的检测表明,其绿釉中含有大量的铜、铅等元素,并有含锌元素者,说明绿釉的着色剂为铜,助溶剂为铅助溶剂,而出土的铜绿样本应该是烧造绿釉的原料。


认识与收获


本次考古发掘,又一次大面积揭露了御窑遗址内的手工作坊区域,并取得了以下主要收获:


1、此次考古发掘揭露出制瓷作坊遗址,在作坊遗址内发现与瓷器制作工艺相关的遗迹及遗物,遗迹包括辘轳坑、练泥池等,遗物有矾红彩料、铜绿料、制瓷工具、瓷器半成品等。这些为研究彩瓷的制作工艺和御窑(器)厂工匠的分工提供了丰富资料。


2、从摆放整齐、保存完整的大量正德时期的半成品器物看,与之相关的遗迹的废弃应该在正德时期。发现的红烧土面,再加上附近出土的矾红材料、铜绿样本,以及半成品瓷器等,推断可能存在给釉上彩半成品上彩的作坊遗址。这在历年来御窑遗址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发现,为我们认识明代御器厂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分区提供了新资料。


3、这次发掘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年代从元延续至清代。部分出土遗物非常少见,如彩瓷半成品花盆、碗、盘,白釉、矾红彩、低温蓝釉、低温黄釉等釉色及素烧的豆等,扩展了我们对明代御窑产品类型的认识。


领队:江建新

参加发掘:秦大树、徐长青、江小民、李军强、韦有明、李鑫、新井崇之、钟燕娣、李扬、单莹莹、唐雪梅、王佳

执笔:江小民、单莹莹、李军强、唐雪梅、李鑫、钟燕娣

摄影:李鑫、唐雪梅

绘图:李军强、钟燕娣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雷勇、李广华、纪东歌对本次出土样本进行了现场检测,并提供检测结果。特此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