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拨开迷雾 带您认清九大投保误区

 蓝色不忧不郁 2016-04-02



  近期,由央视财经频道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保险位列中国百姓2016年投资意愿第一位。受访的10万家庭中,更多人选择了保险。保险一直以来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您对保险是否还存在着种种不了解甚至误解。为此,小编特意总结了大众关于保险及投保的九大理解误区,希望能借此拨开迷雾,让大家更加了解保险的用途。


1
误区一
我身体健康,不会生大病的




  对自己身体状况满意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可能遇到健康方面的风险。实际上,身体健康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罹患重大疾病的可能。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新增癌症病例居世界第一。购买保险所交的保费与被保险人的年龄、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购买时间越早,相关险种的保险费率会越低。

2
误区二
公司上的保险够用,不需额外买




  一般情况下,公司购买的只是社会保险,社保是最基本的保障,不仅有起付线与封顶线,同时也是按比例报销的,剩下的部分需自己承担。对于工作稳定、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社保可以维持基本需求,而一旦遭遇风险,社保是无法为大家提供风险发生后的充足保障的。所以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建议购买商业保险作为社保的补充。

3
误区三
合同条款这么多,我懒得细看




  保险合同涉及到不少保险专业术语,不少人都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因此往往懒得去认真阅读条款中列明的保险责任、权利义务等内容,更别提仔细分析了。但恰恰是这些专业术语,能让您在出现意外时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因此,一定要在负责任的保险营销员或金融从业人员指导下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
误区四
给孩子买就行,自己用不投保




  第一份保单给孩子,不少家庭都有这样的投保计划。实际上专家不建议过分强调这种先为小孩投保,而忽略大人自身保障的行为。其实父母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比孩子更需要保障。假如大人发生意外,不但会因为没有保险而得不到赔付,孩子的后期续保也是个问题。因此在考虑给孩子投保时,一定要先考虑给孩子父母投保。

5
误区五
当然是投入产出比越高越好了




  保险到底是不是一门赚钱工具?相信每个人都想搞清楚。总得来说,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等保险是以保障为主的,而具有一些投资功能的分红型保险,则具备一定理财特质。如何把握一份保险的“投资功能”与“保障功能”,还要具体看投保人的需求。因此,不要盲目追求投保收益,保险并不是短期让您获得高额利润的工具,而是一种稳健的保障产品。

6
误区六
发生了意外,意外险就得赔啊




  即使是购买了“意外险”,发生意外时保险也会出现不予赔付的情况。一种是因为“意外医疗险”和“意外伤害险”都被大家习惯性简称为“意外险”,在发生意外后,要分析投保人的具体情况,看是否购买了相对应的保险。另一种情况则是因为有些“意外”不在承保范围内。因此,在投保时看清免责条款非常重要,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7
误区七
重疾险覆盖疾病种类越多越好




  近年来,重大疾病保险覆盖的病种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少则十多种,多则能达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购重疾险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为增加一些发病率非常低的重疾保障种类而支付更多的保费,会降低投保的性价比。

8
误区八
买消费型保险吃亏,投资型划算




  不少人购买消费型保险后,如果没有遇到需要赔付的情况,总有一种吃亏的感觉,因此认为还是购买投资型保险最划算。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世界上没有最好的险种,只有最适合的险种。投资型保险是保险与投资产品之间的产品,这种保险与传统保险有所区别,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购买投资型保险产品,尤其是需要高保障的人群。

9
误区九
保单拿回家放好就行,不用再看




  购买保险后不仅仅要谨慎保存保单、收据等重要资料,还要定期对已有保单进行审核,从而确定是否需要终止或新增保险类别。有的人在没有新保险保障之前,就草率解除已有的保险合同,这种行为具有高风险性。同时,一旦投保人的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致电保险公司客服中心办理变更手续,以免出现不能及时取得联系等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