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很多人说剐蹭是没有前兆的,深度思考后才发现,其实在剐蹭前已经有非常多的预兆...
很多人说剐蹭是没有前兆的,深度思考后才发现,其实在剐蹭前已经有非常多的预兆,倒推剐蹭的起因就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般司机会经历四个阶段,舒服的状态——尴尬的位置——危险的位置——剐蹭。 我们把舒服的状态定义为A状态,尴尬的位置定义为B状态,危险的位置为C状态,剐蹭定义为D状态。 A状态如果不做足功课的话(比如说扫后视镜知晓后方车况)就容易让自己陷入到B状态,B状态再不处置就到C状态,C状态的最坏情况就是D状态——剐蹭! 什么是高手? 高手会一直让自己处在A状态,做足功课,提前一次次化解,避免自己进入到B状态。 举个例子: 我们开车最不喜欢的是什么?是前后都有大车,如果前后都有大车而且旁边车流又大的话,情况就容易失控。 根据四状态理论,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各种状态。 1、前后都无大车,就是最好的A状态。 2、前或后有大车,也还算A状态,但属于A状态的临界点,换句话说,如果你跟一辆大车,现在是没有被大车跟,但保不住稍后就会有大车跟,所以此时得时刻警惕。 3、前后都有大车跟,司机就处在尴尬的状态,也就是我们的B状态。 B状态再不处理,任由发展,如果后面的大车刹不住,或者前面的大车急刹车,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处在了危险状态(C状态)。 4、C状态处理不当(前车急刹车我们没刹住,或者后车刹不住我们没躲开),就让事情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D状态。 发现一件事情没有?从A状态——D状态,其实是经历了B、C两种状态的,换句话说,上天给过你机会了,提醒过了你两次,而你没有在意,失去了最佳的处理时机。 针对,刚刚这个例子,不同的司机(高手、生手、低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1、低手的处理。 这个司机一点安全意识都不具备,前后都有大车的时候还非常坦然,也没有瞟左后视镜观察左道车流情况(因为他不觉得自己危险,所以没有给自己留后路的准备)。 a、此时前车突然急刹,他刹住了,后车没刹住,惨烈被追尾。 b、他没刹住,后车刹住了,他惨烈追尾。 c、最幸运的是,他刹住了,或者后车也刹住了,或者他躲到旁边道上,正好旁边道上无车。然后他还吓了 一大跳,回头和别人说,前车突然刹车啊,我没有错误啊! 换句话说,低手是眼睁睁看着自己从A状态经历B、C然后直奔D状态的,他无动于衷,压根就不知道危险的存在。 2、生手的处理方式 发现自己处在了前后都有大车的境地,非常紧张,经常性得瞟左后视镜,刻意拉开了与前车的距离。 a、旁车道没车,他成功找机会变道了,从B状态(尴尬)回到了A状态 b、旁车道车流大的惊人,他没有机会变道,而此时前车急刹,他幸亏刻意和前车保持了距离,逃过一劫。发现没有,B状态如果不处置,随时有可能变成C状态,这不是由自己能决定的! c、旁车道车流大的惊人,他没有机会变道,而此时,后车没刹住,惨烈追尾。换句话说他被逼着从B状态直接到了D状态,毫无还手之力! 所以生手是稍微有一些安全意识的司机,他们会处理一些情况,但不老道,而现实是很多情况自己决定不了,只能眼睁睁得把自己拱手交给了命运。 可悲的是,我们绝大部分司机都是生手! 3、高手的处理方式 当自己跟着一辆大车,或者被一辆大车跟的时候(A状态的临界状态),马上时刻扫后视镜,果断找到了机会变道。一下子就从A的临界状态,让自己回到了舒服的A状态。 而不会任由事态发展,一步步让自己从A状态——B状态——C状态——D状态。 其实从之前的描述大家发现没?B状态看似无危险,其实一切已经渐渐不可控了,有时候路况会一步步逼得你走投无路,到最后惨烈收场。 所谓的高手是什么?就是一直让自己处在舒服的A状态!一点机会都不会让自己处在B状态! 60%的司机会在C状态时才开始处理(这时候靠运气),少数有点安全意识的司机会在B状态就化解(30%左右),只有极少数的高手会一直让自己处在A状态! 你是哪种情况? 请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哪些行车举措、好习惯或者思维方式,是能让你一直处在A状态的! 2、结合自己之前的险情,思考一下自己是在哪种状态下发生的剐蹭,之前是否有预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