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和学校,谁的责任更大?京城校长辩论家校教育| 思享

 Purefact 2016-04-03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两大重要途径,彼此分工不同,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如此,家庭和学校谁该承担更重要的教育责任,这一争论却长期存在。本期校长圆桌,来自学校、培训机构的校长及社会专业人士就该话题展开辩论、探讨。


现场交锋

孩子的“底色”来自家庭

严彩莉:我认为学校教育负有更重大的责任。因为,学生只有在学校才能有更多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在学校才能得到系统培养。

在当今社会,合作早已凸显出比竞争更大的价值,学校能够提供平台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下与同伴交流、沟通和合作,这是家庭教育替代不了的。从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到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达成,这都体现了学校是作为教育职能部门的专业性。此外,学校教育还明确肩负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从其承担传承民族文化和价值体系的责任等来看,也能证明学校承担的责任更大一些。

何石明:每个家庭的家风不同,教育的效果就不同。孩子的“底色”来自家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庭更应该承担教育的责任。丰台二中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我都会握着家长的手说,“这个孩子又回到家庭了”。

学校不可能完成教育的全部,孩子的价值观、幸福感,都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中国有很多好学校,也有很多不够好的学校,但他们都要承担同样的责任。但对于家长来说,好家长就能够带出好孩子。忽视家庭教育的家长,也会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从责任来看,家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学校教育影响家庭价值观

曹彦彦:家庭价值观是影响着孩子的重要因素,家庭价值观是家庭文化的核心,它在家人之间发挥着隐秘的作用。如果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改变学生,就必须要碰触这个核心。家庭教育是内力,学校教育是外力。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但是,每一个家庭都无法破解自己的困境,无法客观的评价和改造自己,只能依靠外力。而学校教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外力。

郝玉伟:家庭的价值观从哪里来?更多是由学校、社会习得的价值观,经过家长的提炼和筛选之后传授给孩子的。因此,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基和源泉。大家都知道都德的《最后一课》,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侵略,最先办的事情是建教堂、建学校,向民众传播特定的意识形态,学校通过改变民族记忆,改变家庭的价值观。

齐浛:孩子在家庭中会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尽管也有背离的情况,家庭给孩子的东西包括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是根深蒂固的。

学校教育是群体教育,并不是针对个人的,它带有更多的普适性,很难做到个性化,而家庭教育则起到更多个性化发展的关键作用。

学校教育是家庭的“风向标”

徐加胜: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家庭教育更多是力量的维度,学校教育则是方向的维度。虽然学校没有家长跟孩子的情感联系强大,但学校教育最具专业性,并且是社会教育的把关者,起到火车头司机的作用。唐代学子的理想除了进士及第,还有一个就是娶五姓女。因为她们是书香门第,经学大家的后裔,她掌握着儒家经典,家风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工业革命之后,现代公立学校制度更多是提供技术的支持。男女平权,女性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妈妈走出了家庭,就意味着父母放弃了家庭教育的机会。父母将教育的权利交给专业的教师去承担,因为教师是工业化时代的社会分工的专业教育领域者。因为家长的过分期待和方向的不正确,才催生了社会上很多浮躁的现象。作为教育的配合力量,学校比不上家庭,无论是情感,还是相关度,家庭都远远在学校之上。但是,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种资源的方向只能由学校来决定,家庭只能听从学校的指挥。

齐浛: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公立学校教育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离不开政治导向,而学校对人的培养和对家庭的影响具有时段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整体影响也未必是最正确、最长远的。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或许比学校看得更清醒,想得要更长远。更何况每一所学校的价值导向,也受校长甚至班主任的价值导向的影响。

此外,“成材”和“成功”定义的标准在当今社会是多元的,一个人可能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一项擅长的技能作为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很温馨的家庭,这可能就是“成功”的。

不能把教育责任都推给家庭

林乐光:教育是人影响人的过程,人的品质、素养、习惯,包括学习和交往习惯决定着人的高度和广度。家庭教育影响着学生自我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等等,而学校教育只是在学生某个成长阶段提供了帮助和平台。因此,从时间上来说,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负有更长期的责任。家长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施加更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家长的言传身教更重要。

徐加胜:不能将教育的责任都推给家庭。苏格拉底说过,其实没有人愿意做坏事,知识即美德,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教育孩子具备应有的品质不是家长忽视了,也不是想忽视,而是有时候没有能力去关注。而学生能力的缺失与公立教育体系也有很大关系。

从归因上讲,学校应该承担教育的使命。家长再有能力,多数也只能接触一个孩子,而老师却有很多的样本,我们对教育规律的研究,是以大量样本为基础的研究,是以实践经验和反思作为基础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比只有一个孩子(大多数家庭)的家长更有可能了解教育的真谛,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育工作者有更好的条件、更大的可能性把握教育的规律,从而掌握教育的正确方向。因此,要不断提升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尊严,这样才会促进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将来学生会变成家长,他们的素质也是以此前的学校教育作为积淀的。

刘有忠:我是上世纪70年代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当时全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仅占3%,农村孩子就更少了。从上大学这部分农村孩子来说,学校教育对他们来说就太重要了,是他们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

有时候也说寒门难出贵子,这一方面强调了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但如果学校不提供一个好平台的话,孩子就更难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后发展的机会也会更少。这体现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学校教育的责任更重要。

出场嘉宾

丰台二中校长何石明
北京九中校长林乐光
北京大峪中学校长曹彦彦
丰台二中初中部执行校长严彩莉
北京教育学院实验学校校长郝玉伟
北京四中璞瑅分校副校长徐加胜
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副校长齐浛
新光明英语校长刘有忠

微观点

孩子的“底色”来自家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的责任不可推卸。

——何石明

学校教育通过影响家庭价值观来影响家庭教育。——曹彦彦

从时间上来说,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负有更长期的责任。
——林乐光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家庭教育更多是力量的维度,学校教育则是方向的维度。——徐加胜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基和源泉,也承担着守护民族记忆的重任。
——郝玉伟

学校教育是群体教育,它带有更多的普适性,很难做到个性化,而家庭教育则不然。
——齐浛

学生在学校能获得更多与同伴合作的机会,能习得更系统的知识、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彩莉
作者| 赵艳国
来源| 现代教育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