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越都邮驿 2016-04-03



清明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即便从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的西汉《淮南子》算起,它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清明时间在阴历的三月,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逸周书·周月》说:“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经过了漫长的冬藏,也过了春寒料峭,正是万物生发、清洁明净之时,清明可谓名副其实。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ID:zyjwjcbwz)


明原本是指导农耕活动的节气,而后随着时代演进,清明逐渐由节气而演变为习俗性的节日,它甚至容纳了寒食节、上巳节的内容,成为至今活跃于人们生活中的清明节日。踏青、扫墓、插柳、蹴鞠,人们将各种情感寄托于丰富的活动,在清明节中尽情展示


农耕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适宜春耕春种

踏青

出来晒晒太阳


插柳


插柳留春

蹴鞠

活动活动筋骨


放风筝


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

吃青团


江浙一带把青团作为清明时令点心


宋元时期春游踏青活动十分丰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

几乎所有的清明活动似乎都折射出人们对于古往今来时序变化的思考。在清明节,人们洒扫墓地祭祀先人,是一种缅怀;人们踏青、插柳、蹴鞠,又不无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

清明意味着春天最好时光的开始,之后就是谷雨,气温开始上升,降水增加,无论贫富贵贱,人们公平地体会到了自然所赐予的美好风景和天气。清明激发了文人墨客的诗兴,成为历代文人创作的高发期。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清明日》
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采桑子》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即事》
瞿祐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游丝倒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
满院晓烟闻燕语,半窗晴日照蚕生。
秋千一架名园里,人隔垂杨听笑声。
“清明”这一名词除做节气名称之外,还是人的气质爽朗、社会政治清明的指称。在传统中国语境中,清明正是这样一个蕴含着美好自然寓意和人文寓意的名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鲍爽 赵国利 施希茜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