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文化视域下的宋代文学研究 ——甲斐雄一《南宋的文人与出版文化:围绕王十朋与陆游的研究》出版
卞东波
《南宋の文人と出版文化:王十朋と陸游をめぐって》 甲斐雄一 著 九州大学出版会,2016年3月
近年来国际汉学界越来重视物质文化对中国古典文学生成的影响,即从所谓“文学文化”(literary culture)的视域出发研析中国古典文学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及其相互关系,关注尤多的是从手抄本或印刷术的视角来看古典文学的生产与传播,如田晓菲的《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英文版,华盛顿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中华书局,2007年)、倪健(Christopher M. B. Nugent)的Manifest in Words, Written on Paper: Producing and CirculatingPoetry in Tang Dynasty China(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10年),分别从手抄本的流动性讨论了手抄本文化对六朝文学与唐朝文学形成的影响。尽管其研究范式并没有得到中国学界的完全认同,但他们提出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方式值得中国学者仔细思考。 而中国古代印刷术、印刷史及其与中国古典文本之间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海外汉学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出版了不少相关的著述,如井上进《中国出版文化史:書物世界と知の風景》(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2年;中译本《中国出版文化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贾晋珠(Lucille Chia)Printing for Profit 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Jianyang Fujian ,11th-17th Centuries(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03年)、包筠雅(Cynthia J. Brokaw), Commerce in Culture: The Sibao Book Trade in the Qing and Republican Periods(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03年;中译本《文化贸易: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堡的书籍交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大木康《明末江南の出版文化》(研文出版,2004年;中译本《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周佳荣(Kai-wing Chow)Publishing, Culture, and Power in Early Modern China(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4年)、包筠雅与周佳荣合编的Printing and Book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柏克莱加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井上进《书林の眺望:伝统中国の书物世界》(平凡社,2006年)、宫纪子的《モンゴル時代の出版文化》(《蒙古时代的出版文化》,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6年),这些著作从印刷史、版本学、社会史的角度,讨论了印刷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印刷术与中国地域之关系,但较少触及印刷术与中国古典文学这个课题。 日本学者内山精也《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讨论了北宋兴起的印刷术对苏轼“乌台诗案”的影响。台湾学者张高评的《印刷传媒与宋诗特色——兼论图书传播与诗分唐宋》(里仁书局,2008年)专门讨论了印刷术对宋代诗学的影响。朱迎平《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则详细研究了宋代刻书业对宋代文学的影响。王宇根Ten Thousand Scrolls: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Poetics of Huang Tingjian and the Late Northern Song(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11年;中文版《万卷:黄庭坚和北宋晚期诗学中的阅读与写作》,三联书局,2015年)则具体讨论了印刷术对黄庭坚诗学及江西诗派可能产生的影响。 2016年3月,日本九州大学出版会出版了日本青年汉学研究者甲斐雄一的新著《南宋的文人与出版文化:围绕王十朋与陆游的研究》(南宋の文人と出版文化:王十朋と陸游をめぐって,九州大学人文学丛书第9种),其论述的触角则延伸到南宋。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印刷业更加发达,当时的三大印刷业中心福建建阳、杭州、四川成都皆在其版图之内,特别是建阳地区的印刷业已经高度产业化和商业化,其产业业态一直延续到17世纪而不衰。本书并不是全面研究南宋文人与当时出版文化关系的著作,而是选取了当时极有代表性的两个文人:一个是有科举状元之称的王十朋,一个是当时诗坛巨擘陆游为例来说明,南宋文人的学术与创作如何借助印刷术的力量如何在南宋传播并发生影响的。
本书除序章、终章外,按王十朋与陆游分为两部分,共计六章,每一章皆从一个专题出发,讨论南宋的刻书业对南宋文人编纂事业的影响,特别精彩的是本书的第三章《“王状元”与福建——王十朋与〈王状元集百家注东坡先生诗〉之注释者们》。现存《集百家注东坡先生诗》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本,黄善夫是南宋福建地区著名的刻书者,最早的宋版《史记》三家注合刻本就是由其刊刻的。关于《集百家注东坡先生诗》的编者,传统说法是王十朋所编,但很多学者表示怀疑,认为是福建书商借状元王十朋之名加以刊刻牟利的。但甲斐雄一通过研究发现,王十朋与此书的编纂不是一点关系没有,而是关系密切,如百家注收入的很多注释者是秦桧的反对者,这与王十朋的思想倾向一致,还有很多人是王十朋友故乡温州的同乡,以及王十朋在福建泉州做官时交游的朋友。这样说来,百家注中的很多注者是王十朋交流圈中的人物,王十朋很容易获得他们的资料,并汇集到他的著作中,所以王十朋完全可能是《集百家注东坡先生诗》的编者。后来书商为了射利,在书名中加上“王状元”字样,完全是为了广告效应。本章以《集百家注东坡先生诗》为例,向我们展现了南宋时期,在高度商业化的背景下,书商刊刻时如何借助“状元”的品牌,获得市场认可,文人如何通过印刷业推广精英圈中的文人文化,这一历史场景的。 总之,甲斐雄一《南宋文人与出版文化:围绕王十朋与陆游的研究》为我们观察南宋文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甲斐雄一,1982年生,日本宫崎县人,九州大学文学博士,现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在大阪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本书目次如下: 序章 一 宋代文人と版本の普及 二 南宋出版文化における地域性 三 士大夫と中間層文人 四 王十朋と陸游 五 関連する先行研究の概要 六 本書の構成と目的 上篇 「状元」王十朋と南宋出版業 第一章 王十朋編『楚東唱酬集』について 一 はじめに 二 紹興二十四年、二十七年の科挙が象徴するもの 三 「楚東詩社」と張浚 四 楚東唱和活動とその内容 五 『楚東集』の刊行と王?張唱和 六 官僚文人の唱和としての楚東唱和活動 第二章 王十朋『会稽三賦』と史鋳注 一 南宋期における創作主体の移行 二 王十朋「会稽三賦」と周世則注 三 史鋳と『会稽三賦』 四 史鋳注の特徴 第三章 「王状元」と福建 一 南宋刊本と冠辞 二 百名の注釈者について 三 王十朋と反秦檜勢力 四 王十朋と故郷?温州 五 泉州赴任期における王十朋と注釈者の交流 六 朱熹による王十朋評価とその継承 七 「王状元」の価値と王状元本の編集者 下篇 陸游の四川体験と『剣南詩稿』の刊刻 第四章 陸游と四川人士の交流 一 陸游と四川 二 陸游と張【エン】の交流 三 「放翁」の号と四川人士 四 范成大の成都赴任 五 陸游詩の憂国表現と四川人士 六 陸游と「元祐」 七 南宋における文学交流と地方出版の成熟 第五章 陸游の厳州赴任と『剣南詩稿』の刊刻 一 問題の所在 二 陸游の知厳州拝命と詩人陸游の名声 三 『剣南詩稿』初編本から厳州刊本へ 四 厳州刊本への反応からみた陸游評価 五 蔵書家·山陰陸氏と厳州の出版 第六章 南宋の陸游評価における入蜀をめぐって 一 問題の所在 二 陸游の同時代評価と杜甫 三 宋代杜甫詩評と四川 四 おわりに 終章 一 集注本、詩話総集と中間層文人の諸相 二 中間層文人と江湖詩人 三 南宋文化の地域的偏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