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亿天价,宋版书是多少人的白月光?

 建盏 2021-09-17

2018年,一部失传千年的罕见宋刻孤本——陈鉴辑《石壁精舍注唐书详节》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1.104亿人民币成交。

收藏界历来就有“一叶宋版,黄金十六两”的说法,但高昂的价格依旧无法改变宋版书众多拥趸的初心。

宋版书为何价值连城?历代文人藏家对宋版书有着怎样的特殊情结?

※本文约7000字,列出每小节目录,根据喜好阅读即可。



一、中国发明雕版印刷术
二、宋代雕版印刷业的繁荣
三、官府、私家与书坊刻书
四、宋版书浩如烟海的刊刻内容
五、人间至美宋版书
(一)校勘缜密
(二)纸墨考究
(三)字体端秀
(四)版式舒朗 
(五)装帧精美
六、历代藏家对宋版书的爱重


一、中国发明雕版印刷术

我国是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诞生首创纸张印本书籍先河。古代中国自此淘汰了笨重的竹简与昂贵的帛书,告别费时耗力的手抄本,开启了印刷书籍时代

▲世界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雕版印刷书籍——《金刚经》,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敦煌出土,大英图书馆藏

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广泛应用于书籍制作中,北宋毕昇(约970年-1051年)在雕版印刷基础上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

但由于自宋版书起印刷书籍十分讲究汉字美感,且排版设计中字迹往往大小不一,有的还需插配版画图谱,雕版印刷更易操作与保存,因此其在中国古代印刷书籍中从未缺席。

▲雕版印刷


两宋后又出现了锡活字木活字的工艺改革,清代印书对活字版印刷的使用不但远超于任何时代,且各种活字俱备。

近代铅印技术等西方印刷术相继传入我国,至20世纪王选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我国传统印刷业终于“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二、宋代雕版印刷业的繁荣

纵观我国印刷史可以发现,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业萌兴繁荣的重要时期。

宋朝在经过五代十国的兵戎战火后重文偃武、休养生息,统治者极力恢复农业经济,开荒造田、兴修水利,卓有成效。

手工业此间如日方升,丝织绫绢与各大名窑精美瓷器远销海外、饱受赞誉。

此外,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于京城设国子学四门学宗学等学府,地方又立郡县学书院,学生众多、人才辈出。

因此宋代科学技术迎来前所未有的兴盛期,文化艺术亦呈现一派恢宏绚烂的繁荣景象,宋代诗词、绘画、书法等均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南宋 刘松年《西园雅集图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百年余年来,宋王朝虽一面外患重重、战乱频仍,但另一面却是百姓安乐、文治聿兴。朝廷自上而下鼓励文化、推动出版,雕版印刷在经过唐代的简单尝试与五代的仓促铺垫后步入繁荣时期。


视频《雕版印刷的雕与印》

(来源: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


▲雕版印刷过程: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锯成标准大小的木板,将所印内容写在薄纸上,反帖于木板,根据笔划刀刻为阳文。

雕版刻好后,先用蘸墨的刷子在版上刷一遍,后将一纸张覆于版上,再拿另一把干净刷子轻刷纸背,一页书的内容便印好了。



三、官府、私家与书坊刻书

北宋末年政府解除刻书之禁,官府、私家与书坊竞相刊刻书籍,刻书业几乎遍及全国,其刻印之多、规模之大、版印之精、流通之广,都堪称前所未有、后世楷模。

▲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毛诗二十卷图谱一卷,(汉)毛苌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释文,宋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宋代政府主持整理刊刻儒家经典历代史书等,又编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与《文苑英华》四大类书佛、道经典等。

官刻本大多开本阔朗、纸墨精良,分中央与地方刻本。

▲南宋,刘日新宅三桂堂刻本《童溪先生易传》


私家刻书由私人出资,注重底本、校订精细,以流行的经史典籍、文学书籍为主;

书坊刻书则面向广大市场,刻印应举教辅、经史百家、唐宋诗文、通俗读物、实用百科诸类书籍。

▲(宋)周邦彦撰(宋)陈元龙集注《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十卷,应为建安书坊所刻,国家图书馆藏
四、宋版书浩如烟海的刊刻内容

宋代刻书多以唐时旧本为依据,因而在文字上最能还原旧时面貌;而对于宋人著述,则是当代人刻印当代作品,相比后世刻书在内容上更为接近作者原意,因此宋版书学术价值较高,历来为世所珍。

除前文述及官府十分重视对儒家经典历代史书的刻印外,官员也会积极参与校对刻书。王安石变法时设经义局,专为《诗》《书》《周礼》三经作“新义”。
有的士人为宣传自己的学说,直接刊印个人经学著作,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印书,始有“四书”之说。

▲宋抚州公使库刻递修本《春秋经传集解》,国家图书馆藏

诗词刊印兴盛,一种为唐人别集或宋人选编的唐诗作品, 有的附加宋人诗话笔记,另一种自然是灿若繁星的当朝诗词。

如两宋时期留诗最多的大诗人陆游撰《剑南诗稿》收其9300余首诗,编《渭南文集》录其词文。

▲宋嘉定(1208-1224)刻本陆游《渭南文集》,国家图书馆藏

宋代科技水平高度发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彪炳史册,天文观测器和星图引领天文学潮流,几代数学大家沿袭宋代数学领先世界的奇迹,医学领域全面进步、造福万民。

这就促使一些科技类著作刊刻流传,如宋元数学四大家之一秦九韶《数学九章》、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等。

▲《太平圣惠方》,北宋王怀隐等奉敕编纂,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综合类药方巨著
此外,禅宗佛经通俗读物实用百科等诸类书籍也在宋代大量刊印。

▲《二经同卷》,包含碛砂版大藏经(南宋时开始私刻大藏最后的一种)《沙弥尼戒经》、《舍利弗问经》两篇



交流购盏



微信ID:2970846335

五、人间至美宋版书

宋版书除刊刻内容丰富渊博、学术价值极高外,其校勘缜密、刊印精美、装潢考究等优胜之处,也是任何时代的刻书都难以超越的。


(一)校勘缜密

宋人读书治学之风历来为人称道,他们对待书籍校勘的态度极为严谨。

宋代有完善的校对体系,校对者均是博古通今之人,书籍最终确定刻板前需要由校勘官、复堪官、主判馆阁官进行三次校正,确认无误后方能拿去刻版
刻版完成后还要对版样重新校对,并在卷末留下经手校勘者姓名。

官刻本需严格遵循校勘条例,由读书人或藏书家自行刊刻的家刻本亦是谬误甚少,那么“徒为射利计”的坊刻本校勘是否精细呢?

事实上,宋代刻书业极为发达,各书坊之间为抢夺市场在题材、版式、装帧等方面争相革新,延请当地文人参与编辑校勘,刻本中自然不乏品质精良者。

▲宋刻本(宋)程大昌著《程氏演繁露》,国家图书馆藏

(二)纸墨考究

造纸业发展到宋代已较为发达,印刷用纸品类繁多,主要有竹纸皮纸,亦有少量麻纸

▼《平复帖》卷,晋,陆机书,纸本,手卷,纵23.7厘米,横20.6厘米 ,所用纸张为早期麻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麻纸以麻类纤维(苎麻、火麻、黄麻、布头等为主料)制成,空隙较多,易于书写及墨汁渗透;纸张质地粗糙、纸质强韧,利于保存。

麻纸约于西汉时期就已出现,经东汉蔡伦改进后大力推广,主要分白麻纸黄麻纸两类。

由汉至唐麻纸一直是产量最大的纸张,宋代逐步退出主流舞台,但因其历时长久依旧完整如新的特点一直未被舍弃。

▼《苕溪诗》卷,北宋,米芾书,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所用纸张为皮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皮纸是用树皮制成的纸张,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隋唐五代时期;其用途广泛,多用于书画纸张书籍印刷生活器物等;因以不同种类的树皮为原料,纸张成品与命名也各不相同。
赫赫有名的宣纸即是皮纸的一种,主料为安徽特产的檀树皮,具有洁白稠密、质地细腻、韧性十足、润墨性强、防止虫蛀的特点,享有“纸寿千年”的美誉。
▲《钜宋广韵》五卷,南宋麻沙镇南(地处今福建建阳)刘仕隆宅刻本,北京保利2018年拍品,成交价8510万人民币

竹纸年代较晚,自宋代起用于书籍刊印,《天工开物》中载:“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传其盛”。
南方地区竹林资源丰富,宋时福建建阳麻沙,印刷业与造纸业都发展得如日中天,其纸名“麻沙纸”,其本称“麻沙本”。

竹纸原料易取、成纸迅速,但色黄而薄、纸质不算上佳,也不易长存。同时正因竹纸造价低廉,以是多用来大量刊刻通俗读物与实用书籍,客观上促进了书籍通俗化进程。

▲宋刻本《乐府诗集》,大约刊于南北宋交替时,应为浙江杭州地区风范,国家图书馆藏

清代著名藏书家孙从添《藏书纪要》云:
“若果南北宋刻本,纸质罗文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苍润,展卷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之妙尽之矣。”

除了用纸,宋刻本在用墨上也很讲究,宋墨色泽匀净,在原料配制、艺术加工、品种质地上较前代大为提高,“浓黑无光”的松烟墨就诞生在宋代,印刷书籍墨质精良、墨色如漆。

(三)字体端秀

现代印刷书籍中常见的宋体来起源于宋刻本,而宋体的说法却在明代才形成。

宋版书在明代文人间极受推崇,其字体汲取楷书笔意,笔画平整、字形方正;明代刻书家心慕手追,效仿宋版书字体,是为“宋体”

只不过彼时的宋体已演变为横竖对比较为鲜明的一类字体,失了宋版书原有字体的些许风韵,亦被称为“老宋”“明体”

▲《宋体之发展》,杭州聿书堂创始人张弥迪绘

此外,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仿宋体,是1916年丁善之、丁辅之兄弟创制的一款新型印刷字体,在保留宋刻本优点基础上结合欧体字的结构特征,当时称为“聚珍仿宋”,乃仿宋体之源。

▲《仿宋体之发展》,杭州聿书堂创始人张弥迪绘

那么,真正的宋版书字体是何样貌呢?

宋人工书“尚意”,追求韵外之致、意在笔先,但苏黄米蔡宋四家之书在当世尚未脱胎成型。

人们偏爱稳重庄严的楷体,推崇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唐代书法家,此风气亦影响到刊刻业。

▲南宋初年浙东地区刻本《尔雅注》(浙江刻本)

宋版书多由书工书写,再由刻工雕刻,后用木板印于纸上,字体常用名家书体,呈现一定的时代与地域特征。
北宋初期盛行欧体,后期转而颜体柳体较为风靡。

▲(西汉)戴德、戴圣编 《礼记》,(南宋)建阳余仁仲万卷堂本,国家图书馆藏(福建刻本)

通常来说,浙江刻本多用欧体,字形偏瘦,意态俊逸;福建刻本多用柳体,笔画刚劲,字硬如骨;四川刻本多尚颜体,间架开阔、字形丰满;江西刻本则兼而有之,吸收各地特点。

▲蜀刻大字《春秋经传集解》,南宋孝宗(1162-1189)四川官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代博物学家谢肇淛在其《五杂俎》中总结“凡宋刻有肥瘦两种,肥者学颜,瘦者学欧。行款疏密,任意不一,而字势皆生动。”

宋版书在字形、分布、大小、间距、墨色等方面都相当考究,字形可千变万化,但章法依旧森然谨严,臻于至美、韵美两合。
(四)版式舒朗 
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与出版业勃兴的年代,书籍在版式设计上也逐渐考究起来。
宋刻本版式多简洁美观、舒朗悦目,蕴含宋人至简至雅的审美态度;每页版面一般由界行版框版心书耳行款等部分构成。

日本著名汉学家岛田翰(1879-1915)《古文旧书考》中道:
“宋之初,去古未远,其刊四部之书,以其多出于卷子本,界栏尚是则乌丝界栏之旧,大抵用单边画,其非美观也,则有左右双边。宋之南渡,流风既远,古法几乎息矣,于是始有四周双边。”

▲版面示意图

界行:宋代刻书多有边栏界行,墨色者称“乌丝栏”,之后渐以不同颜色区别刻本

如此行线之间形成的每列文字,仿佛片片竹简,这显然是旧时竹木简书之流风余韵,这样的格局也影响了其后上千年印制书籍的风貌。

▲宋临安府陈宅经籍铺刻《朱庆余诗集》,国家图书馆藏


版框:宋代前期刻书常见白口、四周单边的版框设计;中期白口、左右双边者居多;后期出现细黑口,仍以左右双边者为主,黑口始见于建本(福建建阳刻本)

▼宋版书白口与黑口示意图

版心:宋本版心绘有多种鱼尾装饰,不仅便于左右页面对折,且增强美观性

鱼尾上方象鼻(黑口/白口)处印本版大小字数,版心下端刻刊工姓名,鱼尾之间镌书名简称、卷第、页码等信息。

▼宋版书版心鱼尾装饰


书耳:边栏之外增刻书耳,内附篇名或章节名,方便检索。

行款:宋本行款多元,多以10行本、每行18字者居多,具体会因开本尺寸与印刷成本等因素变化。

官刻本财大气粗,往往字大行疏、宏朗大气。坊刻本则需考虑印刷成本,往往字形削瘦、排布紧密。

▲南宋临安府陈起书籍铺刻岳珂(岳飞之孙)《棠湖诗稿》,天津图书馆藏
天头地脚:宋本开创性地加入天头、地脚的设计,使版框边栏内的信息得以完整呈现,适当的留白设计也体现出宋人简淡的心境与审美。

▲南宋“世綵堂”刻本《河东先生集》,国家图书馆镇库之宝

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赞宋刻本“开卷一种书香”,这种“书卷气”当然不仅在于“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更在于版面舒朗、观之悦目;

这种精细考究的书品,不仅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成为后世刻书的楷模风范,影响中国上千年的刻书风格,以至后人一直以“景宋”“影宋”“覆宋”为行业追求。

(五)装帧精美

古籍装帧是一种独到的艺术,广义上囊括封面、版式、插图、装订等方面,狭义上专指装订形式。

▲卷轴装:早期书籍装帧形式,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便于收藏插架。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均为此种形式。

装帧形式很大程度与古籍的材质选择、制作方法的变化关系密切,同时也与阅读与收藏的需求不无关联;
先后经历过简策(编简成册)、帛书卷轴装纸书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等形式演变。
其中蝴蝶装包背装是宋版书最主要的两种装帧形式。

宋代雕版印刷术的盛行,使雕版印刷书籍逐渐取代手抄本成为主流。

不同于手抄本书写篇幅可随意裁切,雕版印刷必须将一本书分为若干版面,一版一版地雕刻印刷,因此宋代书籍首创单页印刷、合页装订的蝴蝶装

蝴蝶装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籍装帧彻底从卷轴过渡到册页阶段,直至今日书籍装帧仍处于此阶段中,只不过形式更多样、技艺更高超罢了。

▲蝴蝶装

蝴蝶装”就是将书叶依中缝将有字纸面对折,版心向内,再将各叶中缝背口对齐,然后于书脊处用浆糊逐页粘连,同时将作为封皮的厚包背纸粘在书脊上,最后裁齐成册。

翻阅时,书叶有如蝴蝶两翼开展,故名“蝴蝶装”,为宋代主流书籍装帧形式。

蝴蝶装古籍:现存围棋著作的最早印本、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本《忘忧清乐集》


蝴蝶装书籍文字朝内,版心集中书脊,版框之内的文字不易磨损,适合藏书
但宋代书籍纸张较薄,多为单面书写,蝴蝶装导致翻阅时先看到无字面,不仅翻阅不便,且时间久了还会使得书页散乱。

▲蝴蝶装与包背装对比示意图
南宋中晚期,宋人又在蝴蝶装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明了包背装,这是元代最基本的书籍形制,甚至经元历明,直至清末,风行数百年。

包背装

包背装一反蝴蝶装折叶方式,而将书叶对折、版心向外,用纸捻在书脑部分装订成册,并以书皮包裹书背,较好地解决了蝴蝶装开卷便是无字反面及装订不牢固的弊病。

▲包背装古籍

宋版书的装帧方式在我国古籍发展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蝴蝶装包背装均赋予宋版书独特的典雅美感。


六、历代藏家对宋版书的爱重

高濂《遵生八笺》中曾言:“宋代刻书,雕镂不苟,校阅不讹,书写肥细有则,印刷清朗。”
宋版书一直是古籍皇冠上的耀眼明珠,自明代起就已是藏书家的案头所爱,历代文人皆以拥有宋版书的数量作为藏书家身份与品位的象征。

▲《春秋经传集解卷》第三十,南宋高宗(1127-1162)蜀刻中字群经本 1册 中国嘉德2019年拍品,成交价2,415,000人民币


明代藏书家钱谦益、毛晋等开收藏宋版书风气之先。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在自家藏书楼前悬挂启事 ,重金收购宋版书。

“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页抽签,每页出二百。有以旧钞本至者,每页出四十。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叶德辉《书林清话》

▲《范文正公集》存卷十六至二十,宋德祐年间刻本,1册,中国嘉德2019年拍品,成交价920,000人民币


宋版书传至清代已为稀世之珍,藏书家对其格外垂青、趋之如骛。

黄丕烈积半生之力购得宋版书百余部,并建“百宋一廛”专门收藏宋刻本,自号“佞宋主人”,收藏界亦悄然兴起“佞宋之风”。
陆心源合单刻及丛书号称珍藏宋版书两百部,更其室名为“皕宋楼”。

在很多流传至今的宋版书上,可见书页之内留有历朝收藏家钤印,这不仅是藏家给心爱之物留下的专属印迹,更足以表达人们对宋版书的信仰与追崇。

▲(南北朝)萧统编《文选》牌记,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建阳崇化书坊陈八郎宅刊本,台北图书馆藏


时至今日,宋版书存世量更是极为稀少。目前存世绝大多数宋版书珍藏于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各大藏书机构中。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陆馆藏宋版书达3000种,台湾约500种,日本近600种,欧美地区30余种,合计4000种

▲(隋)陆法言撰《钜宋广韵》,南宋乾道五年(1169)建宁府黄三郎刻本,日本内阁文库藏

此外,民间藏家亦有零星收藏、秘不示人。拍卖场上偶见真容的宋版书数量寥寥,传承有序的宋刻善本价值可达一亿

▲南宋建安人陈鉴辑《石壁精舍音注唐书详节》,1箱6函51册,中国嘉德2018年拍品,成交价1.104亿人民币

数百年来,宋版书之一直是爱书之人心头的白月光,而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善本概念亦由宋肇始。
宋版书在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上均是卓越代表,于校勘、刻版、纸张、字体、版式、装订等方面也都有着独树一帜的讲究与创新。

宋代刻书遍布全国,尤以浙江、四川、福建三地最盛,浙本、蜀本、闽本享誉天下。
其中,福建建阳书坊、麻沙两地号称“图书之府”,建阳版本书籍称“建本”,始于五代、绵亘前清,数百年来销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受到历代文人和普通百姓喜爱。

建本究竟有何魅力?其作为宋版书中的佼佼者有何特征?我们下篇文章继续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