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胸背部肌筋膜炎,又称为胸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属于风湿相关性疾病,是背部软组织损伤的常见病。由于软组织损伤或风寒湿邪侵袭胸背部的纤维组织,引起无菌性炎症,造成广泛的颈肩背部肌肉疼痛及痉挛等临床综合征。 【局部解剖】 胸背部筋膜为胸背部皮下保护层,上方与项筋膜连接,构成菱形筋膜区,覆盖在斜方肌上层;外侧方以肩胛背筋膜与腹外筋膜连接,覆盖在肩胛骨表面的肌层与腹外斜肌上层。下方与腰骶筋膜连接,覆盖在背阔肌上层。因此,上肢运动也包括这些胸背肌的运动。长期的单侧上肢劳累,容易引起胸背肌的损伤。
【病因病理】 1.慢性劳损 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引起胸背部肌筋膜持续性超负荷受到牵拉,迁延日久而致病,伴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粘连。 2.急性损伤撞击伤 胸背部软组织遭受急性损伤撞击伤,使肌筋膜发生撕裂,散在出血,在机化过程中,产生瘢痕组织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肌筋膜附着处炎性反应较重。因为这些部位是牵拉应力的集中区,故易受损伤。该部位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无菌性炎症刺激可引起疼痛,引起肌筋膜紧张、痉挛,使血管痉挛,营养障碍加剧,加重了无菌性炎症,造成胸背部肌筋膜广泛性疼痛、僵硬、活动受限,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 3.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临床表现与诊断】 1.胸背部肌筋膜广泛性疼痛、酸胀、沉重及麻木感,可向头部及上肢放射。 2.疼痛常呈持续性,晨起较重,活动后可减轻。 3.受寒冷潮湿刺激后胸背部肌筋膜沉痛、不适加重,遇热常减轻。 4.部分患者可出现肩胛肋骨关节弹响声。 5.动静触诊 胸背部棘突旁、胸肋关节周围、肩胛骨周围肌肉紧张、压痛,筋膜结节伴有弹响声。 6.实验室及X线片检查 无异常。 鉴别诊断 1.胸椎病 X线及CT或MRI检查,常有颈椎骨质增生影像及神经系统病变的改变。 2.肩周炎 常有肩关节活动障碍。 3.项韧带炎 与本病十分相似,但疼痛及压痛一般仅局限于颈椎棘突,低头时加重。 【治则治法】 松解筋结,活血消肿,化瘀止痛。 【治疗步骤】 1.松解液配方 复方风湿宁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1000μg、利多卡因注射液3ml备用。 2.针具 选取小号扁圆刃水针刀。 3.针法 筋膜弹拨分离法、筋膜扇形分离法。 4. 体位 坐位或俯卧位。 5.操作规程 按 “一明二严三选择”的操作规程,令患者坐位或俯卧位,额下垫一薄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具体操作如下: 在胸椎棘突及肩胛骨周围、胸肋关节周围的骶棘肌、斜方肌及菱形肌等处寻找阳性筋膜结节点,取小号扁圆刃水针刀,快速斜行进针,应用筋膜扇形分离法,逐层松解筋膜结节,回抽无血,注药2ml,快速出针,贴创可贴。 每周治疗2次,3~5次1个疗程。
【中药方剂】 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为治法,方选蠲痹汤加减: 当归12g,川芎10g,血参30g,赤芍15g,葛根20g,防己10g,羌活10g,络石藤10g,千年健10g,苍术10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
【注意事项】 1.术前中药热敷或蜡疗,术后中频照射,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 2.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水针刀松解时,严格掌握深度,防止损伤脊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