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中的大智慧

 昵称30232863 2016-04-03

(上)

    《易经》六十四卦,说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六十四种事情,并且正确引导我们如何应对。比如,其中有一个卦叫做蒙卦,就是讲如何启蒙小孩子的。那里面说,“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其意思是说,启蒙小孩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要注意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首次请问应该答复,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这样利于守持正道。

    首先,教育要注重“童蒙求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求学,也就是说尽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犹太人为了这一点,还专门把蜂蜜撒在经书上面让孩子来舔,以此培养他们书是最甜蜜的意思。相反地,如果不是孩子本身愿意请家教,而是家长强加要求孩子参加这个兴趣班,那个培训班,还花大费用请补习家教,这样往往会出现反效果的。要注意啊,“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如果一个孩子问你同一个问题几次,你就不要再理他了,他那是在无理取闹,并不是真正的求学。那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易经》蒙卦里面就继续说了,启示蒙昧,施加处分手腕是有利的,使人免犯法过。放任其发展下去必定造成遗憾。说白了,就是要处分。那怎么处分呢?当然要视其情况而定,性质一般的,口头警告两句就可以了,但如果是性质严重的,那么就要“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击蒙”,也就是要敲击他,甚至鞭打他。因为性质严重了,处分的方法当然也要加重,否则“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到时候变成贼寇,那就追悔莫及了。但要把握尺度,不要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逼得他从小就会说谎,甚至远离教育而成为“寇”。

    鞭打孩子?这好象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啊!当然,如果鞭打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使他进步的话,那鞭打就是一种教育方法,但如果是为了泄你心中的怒气的话,那就涉及法律问题。鞭打孩子,如果把握得好,那就是爱孩子的方式不同而已。自古至今,严父出孝子的例子处处可见。身边有些原来很坏的孩子,经常偷东西打架,某天他的父亲把他送到军营里,没过几个月,竟然变得乖巧起来,问其教官的教育方法,回答就是,鞭打与讲理双管齐下,恩威并施。对啊,恩与威就象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恩不施威怎么完美呢!

    大家不妨可以看看西方的《圣经》怎么说。

    撒母耳记下7:14「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他若犯了罪,我必用人的杖责打他,用人的鞭责罚他。」

    箴言22:15「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

    箴言23:13「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

    箴言29:15「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能,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

    看到了吧,人家西方的经典也是承认责打这种教育方法的嘛,并且还说,“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言13:24)”看看吧,你不要认为责打孩子就是不舍得,就是疼爱他,殊不知,“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你只不过做了一件和老母鸡一样的事情而已,相反地,“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并不是真的爱他啊!这种溺爱,除了会放纵,没有进步。

 (中)

    接下来我想说说随卦(兑上震下)与归妹卦(震上兑下)。

易经中的大智慧

随:元亨利贞,无咎。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随卦,少女(兑)在上而长男(震)在下,是长男追求少女之象。内动(震)而外悦(兑),是先动于心而后外悦于表。以男求女,以大求小,符合“大者宜为下”的基本原则,所以“元亨利贞,无咎。”

    随卦所表达的是一类事物现象,但如果说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恐怕就是恋爱中的男女了。兑上震下,兑是阴柔的,震是刚强的,现在震在下,就是男子会低下一切的刚强而迎合女子,将女子捧得高高在上,都捧上天了。一切以女子为中心,甚至男子会倾尽所能以满足女子的一切要求。

易经中的大智慧

    然后到了归妹卦。顾名思义,就是女子出嫁,归于夫家。大家看看,从随卦与归妹卦,一个兑上震下,一个震上兑下,都反过来了,变卦变得很厉害。既然卦象变得如此厉害,当事人的很多东西包括地位就应该有所变化。但是现在的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些,总是怪怎么婚前婚后男子都变了一个人似的。如果稍微懂得易经,你就会觉得这一切都很正常。否则,你就会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以前天天帮我买早餐,还哄着我吃,现在不但不是你去弄早餐,反而是我去张罗,连小孩那份也是我哄着他吃。于是你就和自己的男人吵架?

    然后在随卦中有这样一句:“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应该以太阳下山为标准而吃饭休息。这其实任何时候都应该是这样。但在随卦里,由于是在“热恋”之中,所谓“月上梢树头,人约黄昏后”,于是圣贤们就提一个醒,“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如果是在热恋中,女子恐怕觉得这太不浪漫了,但如果这个男子变成了自己丈夫,恐怕又希望他早点回家吃饭休息吧。现代人,要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恐怕也不是很现实,但至少得在子时之前安睡吧。

  (下)

    古人谓:“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其意思是说,你不知易做不了一个高明的中医。那什么是“易”呢?“易”字就是由上面一个“日”字下面一个“月”字所组成,说白了就是日月之道,就是阴阳之道。知易就是要通晓阴阳之道,而不仅仅是看了多少遍《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易经》里面的一句话。请问如何厚德?“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的范围,是万物之生灵。那我们是否参与其中了,是否很好地尊重生命了呢?经常大鱼大肉还是经常放生?不尊重生命如何“厚德”,不“厚德”如何“载物”?就是给你省长当,恐怕也是“德不配位”而不敢承载吧?

    我们人类,是天地自然的产物,我们唯一能够做的,是参与天地之造化,并且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比如,和面揉面做得好的人,他做出来的面条就是口感好点,同样是面粉,同样的材料,正是因为参与的人不同,结果就有所不同,但不管如何,总不会令面粉变成羊肉,这就是有限地参与天地之造化。

    同样的道理,我们搞中医的,其实也一样只是有限地参与天地之造化,有限地参与病人的健康建设。病人胃痛了,可以用药或者针灸等方法处理一下,然后就不痛了,甚至他的慢性胃炎什么的也能够治好,然后如果以沾沾自喜的心态看待这个事件的结果,恐怕就不应该是真正中医人所持的态度,因为医学是面对生命的,是有点沉重的。我们只是有限地参与治病,如果这是一个要命的胃痛,恐怕我们所谓的一切医术,不管你是祖传秘方还是高科技产品,最终的结果基本是不会改变的。除了高明的中医,在“上工治未病”的层次,在事情还没有质变之前,让病人也参与进来,才有可能改变,我们姑且将此归为“变易”的范围。

    有一次,我跟师父以及一个师兄在一起,师兄正在泡茶,突然把茶壶给弄坏了,然后师兄赶紧跟师父说对不起。师父回答说,与你无关,是某某师兄出现问题了,这是上天在起卦象,这个卦就是代表他的,然后师兄打电话过去问情况,果然如师父所言。这个事件给我很大的震撼,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如此的必然,那个茶壶在那一刻是一定会坏的,只是为什么会坏在某人的手里?缘。

    自此之后,我对《易经》就放下了,不再去学习它,因为我希望通过修炼达到师父那样的层次,可以随时地看懂天地所起的卦。怎么修炼?师父说,请按照天地的步骤,顺应天地的意愿吧,很简单,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天下雨了你就打伞,多放生少吃肉尊重生命,好好地孝敬父母,因为他们就是你的天地。当把这些基础建设好之后,就开始守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有了智慧,就能读懂天地而通晓阴阳了。说白一点,就是尽量与天地保持一致的频率,然后信号的接收通道才能对接得上,接得上才能叫做“通”,通了之后才晓得什么才是真正的阴阳之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易”。否则,太阳早就下山了,天地所发出的信号就是“君子以向晦入宴息”,你还在唱歌跳舞呀,唱到打烊然后再去吃顿宵夜,宵夜的时候还得来点啤酒什么的,做着与天地道德违反的事情,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对天地给你的信息,给你起的卦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如此,你与天地的沟通就关上了门。这一道门关上了,还谈什么通晓阴阳之道?还谈什么做一个高明的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