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机糖”,饮料商们,你们真的绝望到这个地步了吗?

 昵称535749 2016-04-03
“有机糖”,饮料商们,你们真的绝望到这个地步了吗?

商业 商业

“有机糖”,饮料商们,你们真的绝望到这个地步了吗?

吴容 吴容 7 小时前

食品工业先是向最具效率化的方向发展,如今要照顾人们细分的健康需求,不得不追求所谓的天然。

越来越少的人喝含糖量爆棚的软饮料了。根据纽约一家饮料咨询公司的数据,在过去的五年里,美国每年汽水销量跌了 1%- 3%,就连低糖汽水的跌幅都在 2.5%- 6%。

这里面可能有渠道萎缩的原因,更大的是人们对于健康的担忧(就好像过去他们完全不在意这事儿似的)。

为了挽救软饮料的销售,不少饮料生产商找到了一个新卖点,也就是强调它们“含有天然的蔗糖”——“我这瓶里面的糖不一样”。

新泽西饮料商 Boylan 推出了十几种新口味的饮料,它们都写上了“蔗糖”标签。而在洛杉矶和华盛顿特区的连锁餐厅卖的 Puck 喷泉汽水,也声称它们含有“天然的蔗糖”。

这个星期,百事可乐推出了一系列汽水饮料,百事说这些饮料的配方是其创始人在 1893 年创造的。这些饮料的包装上特别列出了配方中含有“真正的糖”。

一般食品中使用的糖分为以下几种:蔗糖(甘蔗糖、甜菜糖)、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另外就是代糖也叫甜味剂,如木糖醇、山梨醇、阿斯巴甜等。其中阿斯巴甜最为流行,由于它的甜度很高,是蔗糖的 180 多倍。这代表只要摄入一点点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甜味感受,因此人们不会摄入太多。

饮料商再三地强调它们饮料中的糖是“天然的”,一部分是因为在过去,因为食品工业化追求效益,出于降低成本的动机,软饮料大多用的是代糖(阿斯巴甜),但随后就有“代糖并不利于健康”的传播。

但事情其实是这样的:阿斯巴甜在碳酸饮料中相当稳定,但是在我们的体内则容易发生水解,形成氨基酸和甲醇。公众对阿斯巴甜的忧虑,主要就出在甲醇上面。但事实上,饮料中的甲醇含量非常微小,甚至小于天然果汁中的甲醇含量。很多实验表明,阿斯巴甜在正常剂量下无法导致神经毒性作用,也并不致癌,只有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食用,因为阿斯巴甜的代谢产物中包括患者禁食的苯丙氨酸。

但更有可能的原因,是零售商希望让自己和“有机”、“天然”之类的概念联系起来——是的,就算他们是卖碳酸饮料的也想这么做。

所以他们不遗余力宣传“有机糖”的概念。这指的是,一种在种植、收获和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品或人造添加剂的糖。

现在,用这种新型糖制作的产品无处不在。在超市,你可以买到用从大枣、椰子和罗汉果里面提炼出来的糖做的食品。比如 Nutiva 的椰子糖,商家声称这是一个“超级有机食品”,是收集提炼椰子树花蕾的汁液制成。而Chatfield的枣糖则是从大枣里面提炼的,可以用于烘焙面包,商家说这是一个“好吃健康的甜味素”。

但营养学家说,更多的天然成分,不一定意味着他们是健康的食物。

芝加哥营养学会的营养师说,商家他们会用花哨、有趣的方式去使用这些糖,让它们的味道尝起来可能也有点不一样。但还是要适量使用,毕竟它们仍然是糖。

在过去一年里,根据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标注“有机糖”产品的销量增长了 15%,标注“天然糖”产品的销量也增长 10.5%。

事实上,有机的标准复杂而模糊,并且在各个地区并不统一。这个消费大潮,越来越像是为人们对生命的恐惧而设计种种概念。人人都不免提起二战后嬉皮士推动下的有机生活概念,它的本质是一种反政府主义。而如今,有机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商业元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