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这个,你还执着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吗?

 fanmiaoxin 2016-04-03

五维生命能量

——中国生命能量频率提升第一品牌



一提到坏习惯,有的家长就特别紧张,一提到好习惯,就想拿来训练孩子。


我想问一个根本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培养好习惯?可能家长会说,养成好习惯,孩子将来的生活才能幸福成功。好,既然我们的根本目的都是希望孩子拥有幸福人生,那我们就用苏格拉底的精神,把这个问题看个清清楚楚。


训练出来的好习惯必然带来幸福人生吗?好习惯如何形成?坏习惯如何形成?



周末,两个初中生各自在家玩电脑,都在午饭摆上桌时不愿下线。一位妈妈叫孩子两次,看孩子不愿下线,愉快地把饭碗端给孩子,让他一边玩一边吃,不让孩子别扭;


另一位妈妈叫孩子两次,看孩子不愿下线,不再吱声,吃完饭收拾掉饭桌,把剩下的饭倒垃圾桶,惩罚孩子,不给他吃饭。大家觉得哪个方法好?


这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话题。一些家长训孩子就像训狗一样,通过惩罚、给脸色、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边界,不养成坏习惯。如同狗若尿到地板上就让它少吃顿饭,狗就不会养成地板上尿尿的坏习惯。


这就是行为主义的核心理念:


人跟电脑程序没两样,你允许他边吃边玩,他就会永远边吃边玩,永远不懂得按时专心吃饭。你要求他吃饭时必须放下游戏,他就学会了专心吃饭,从此养成“好习惯”。若给孩子完全的自由,孩子就会一事无成甚至杀人放火。很多家长心目中理想的孩子,不是一个独立丰富的精神存在,而是机器人。


坏习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家长经常担心孩子沉溺网游,觉得今天不管他,将来他就会沉溺其中一事无成。我曾经在小学2年级时疯狂爱上电子游戏,现在看来我的父母真是奇葩,妈妈从来不制止,爸爸甚至主动拉我比赛。这样沉溺了1年,成绩从班里第1名往后掉,父母居然也不担心,还是兴致盎然地陪我玩,后来我们全家人都玩够了,我也充分体验过打游戏的快乐,感到很满足。从中学到大学,对同学们痴迷的网游都不感冒,偶尔玩之,拿得起放得下。


每一个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那些真正长期沉溺戏,影响到正常工作生活的人,一定在现实中匮乏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自在和快乐的能力。而游戏,却能带来掌控感和虚拟的社交。



真实的世界其实远比虚拟世界有趣,但为什么我们不敢进入真实世界呢?作为婴儿,妈妈就是整个世界,如果妈妈能“看到”婴儿,婴儿就能拥抱整个世界,长大后敢于体验真实的生活。若孩子严重匮乏爱和关注,在现实世界中也会不断重复体验到挫折,越来越退缩,最后缩进安全的网络世界。所以网瘾背后最深处的声音是,“我渴望被妈妈看到,但是我太绝望了。”


道理本是为维护感受而生,因为我们的真实感受被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包裹着,干枯地活在头脑中,所以我们需要学生命能量管理学,认识这些防御,最终的目的是让能量自由流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