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谊的《鵩鸟赋》

 霄石文哲图书馆 2016-04-03

胡光凡

在屈原自沉汨罗江100多年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因被贬谪来到湖南,为古老的湖湘文化增添了异彩。这个人就是西汉的贾谊(前220—前168)。他是洛阳人,年轻时就是闻名于郡的才子,刚刚20多岁便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很快又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参与国家事务。他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因年少气盛,锋芒太露,招致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长沙谪居四年多。

贾谊不但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写过《过秦论》等很有名的议论文,而且是一位杰出的辞赋家,他在长沙写下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就是其代表作。赋本是诵的意思,《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是在楚辞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文体。

《吊屈原赋》是贾谊谪往长沙途经湘水时所作。由于他同屈原的遭遇有相同之处,所以这篇赋同屈原的《离骚》一样,表现了一种愤世嫉俗、抑郁不平的强烈感情,对“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的社会现象,作了猛烈抨击。贾谊对屈原“逢时不祥”竟毁灭了清白之躯的遭遇,深表同情,但他似乎并不赞成先生自沉汨罗江的行动,认为尽管环境恶劣,壮志难酬,也应该顽强地活下去,乃至“远浊世而自藏,做个隐士也好。”他振振有词地评说。

凤皇翔于千仞兮,贤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摇增翮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吞舟之鱼?

……

生在汉初的贾谊,除具有儒家思想外,还受到当时盛行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在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上,他虽不及屈原那么执着,但对世事却显得更豁达,更彻悟。这种思想观点在《鵩鸟赋》中表现得更充分。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鹄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鹄曰鵩。贾生既已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鵩即猫头鹰,长沙古俗,认为它是不祥之鸟,飞入人家,是主人将死的凶兆。贾谊谪居长沙,本已郁郁不得志,又碰上这种事,更感哀伤,于是借主人与鵩鸟的问答,真切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情愫,并用道家祸福相倚、齐生死、等荣辱的哲学思想来自我宽解。他用一连串贴切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错缪相纷。大钧播物兮,坱扎无垠。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

这些句子的意思是:祸福互相依附纠缠,如同绳索绞在一起。天命不可解说,谁知道它的究竟!水流矢飞,都是为外力所激动,或猛或远,非由自身决定。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相互激荡、影响、转化。水受热而上蒸为云,云又因遇冷而下降为雨。阴阳造化,就像大轮运转以造器,大自然推动万物的运行,真是变幻莫测,无边无际呀!总之,天和道之理极为深远,不可预为思虑谋度,人的死生迟速有命,又哪能预知其期限?作者接着提出了“小智自私”“达人大观”的观点,说明人生在世贵在乐天知命,不要为无欲所累。最后用人活着好像是行舟一样作比喻,“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强调“德人无累,知命不忧”,与天地合其德的伟人,其心胸必然开朗,绝不会为猫头鹰闯入宅中这等芥蒂小事而疑虑重重。

《鵩鸟赋》是我国赋史上第一篇成熟的哲理赋,也是汉代第一篇散理赋,它预示着一种新赋体的产生。它讲的是哲理,却并不使人感到枯燥。读贾谊的赋,和读他的名文《过秦论》一样,那种愤激悲切的感情,铺张扬厉的风格,溢于言表,既有屈子《离骚》之余韵,又有战国策士说辞那种雄辩的遗风,确实令人击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