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忧愁还在吗? | 清明

 lemon0520 2016-04-03


编辑=家宝 | 转载请联系后台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0+1 苏运莹 - 冥明


明日(4月4日)清明,假期过半,你的忧愁还在吗?“清明”,带着那么点处女座的小洁癖将莫名的情绪洗了一遍,理顺好的心情,袒露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四月,浑身上下的俏皮细胞被清明的风吹醒,伴着这首《2-0+1》跳动的音符,推开门,看月亮的光晕,看云间袅袅的风,看好友熟悉的笑。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也是依据节气而定的传统节日,更是放假的日子,但不得不提醒一下,你的假期余额不足,距离下次五一小长假还有26天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对这首杜牧的《清明》是再熟悉不过的,也常常以为,是这清明雨洗去了往日阴霾,万物焕发新生。其实,这般洁净还应归功于清明风。“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何谓清明风?从“风”字形演变来看,甲骨文“風”假借“鳯”字,其左边像是高飞的大鸟,羽毛四散开来;右边是类似于“口”的变形,表示无边的天际。大鸟当空翱翔,可以猜测“风”应是鸟类飞翔时带来的一股气流,这或许是古人的一种惯常思维,对神秘难解的自然现象都会拟人或拟物化吧。


《说文解字》“风,八风也。”指风从八方而来,每个方向有其各自的名字,清明风是八风之一,也称东南风。


为何清明风可使世间洁净呢?《易·说卦传》曰:万物之 ...... 齐乎巽 , 东南也,言万物之絜齐也 。”巽为风,万物在巽风中生长整齐。巽指东南方向,清明风为东南风,所以清明风属巽。考虑到我国的地理位置,东南方向临海,东南方来的风为海洋之风,海上的洁净之风带来温暖湿润的空气, 使内陆地区焕然一新。


清明三候参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初候,桐始华。


桐,木名。此时的“桐花”为白桐之花,白桐即泡桐,树皮为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叶片呈卵形,每年3、4月开花,桐花大朵,色彩饱满。“桐花”是物候之花,它的开放也预示着季春的到来。宋代高翥《山行即事二首》云:“


落尽桐花春已休,

过墙新竹箨初抽。

山行步步黄泥滑,

小立溪桥听雨鸠。


二候,田鼠化为鴽(rú)


田鼠比普通的老鼠要大,毛短粗,呈青黄色,喜欢吃米谷和蔬菜的根部,多在田间活动。鴽是鹌鹑一类的小鸟,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鼠属阴,鴽属阳。清明时节,阳气盛,阴气衰,故田鼠化为鴽。


三候,虹始见。


儿时常被“不能用手指彩虹,会烂手指”的传言唬住,这个传言来自哪里呢?


《诗经·鄘风·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蝃(dì) 蝀(dōng)”为彩虹,也称“虹蜺(ní)”。彩虹在东方升起,没有人敢用手指。古人认为“虹蜺”是一条相交的双尾龙,较亮的外环称为虹,雄性;较暗的外环称为蜺,雌性,多出现在云雨之后。在古人朴素的思想中,彩虹出现的天气如同男女云雨之后,这个过程是极其隐秘之事,不可声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生殖的崇拜。



清明时节,恰逢洛阳牡丹盛开。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以其雍容华贵的气质,成为“花中之王”。



暮春时分,梅花傲立雪中殆尽后,梨花带雨后的泪痕斑斑,春时百花凋谢,一眼望去,只有牡丹趁着这光景怒放,其中姚黄、魏紫是牡丹中的名贵品种,被称为“牡丹之冠”。


牡丹,花朵极大,色彩鲜艳,毫无保留的绽放,没有半点含蓄隐藏,犹如豪放派词人的直抒胸臆,一泻千里,有夺人的气魄。而用牡丹比作女子,那女子身上也有豪放的做派。


想起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春日于沉香亭赏牡丹的一幕,李白应此情此景赋了曲《清平调》。花见花羞的杨贵妃,在李白诗中以牡丹作比,春风沉醉的夜晚,杨贵妃的衣裳如天上的云,飘逸柔软,面容如身边被露水装饰的牡丹,晶莹滴透娇艳可人。



但可曾想过,看似性格温顺的杨贵妃,也有豪放的一面。一日,唐玄宗与杨贵妃相约百花亭,当杨贵妃赴约后,等了好久不见唐玄宗踪影,后听闻,唐玄宗去找了梅妃。杨贵妃妒火中烧,心生幽怨,借酒消愁,也就有了贵妃醉酒的一幕,人生在世无非一场场的梦,何不畅饮放纵呢!



上坟扫墓


清明节上坟扫墓的习俗来自寒食节。寒食节是冬至后的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二日 。唐代寒食节放七天假,其中清明也在长假七天乐里,渐渐寒食节与清明融合,清明从一种节气演变为一个节日。而唐代寒食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上坟祭祖,从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或许可看出一二: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到了宋代,融合基本完毕,如宋代诗人高翥的《清明》所写: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之时,南山北山遍布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如白蝴蝶般四处飞舞,哭泣声不断,如杜鹃啼血般悲惨。



踏青


有说法称,踏青这一习俗来自上巳节。魏晋时期,上巳节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主要有两大习俗,一为洗濯祓除去病驱害;一为曲水流觞宴赏游乐。唐代继承了这一习俗,并增加了娱乐性,《辇下岁时记》记载:唐人上巳日在曲江倾都禊饮、踏青。”暮春之月,外出郊游成了唐人的一种娱乐形式,而上巳节与寒食节时间相差不多,有时基本同时,三节逐渐融合,习俗也渐渐统一。



放风筝


古代将放风筝视为一种巫术行为,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当风筝放上天后,剪断风筝的线,以期盼好运相伴,消灾祈福。如果不幸,剪落的风筝落到自家屋顶,那么主人就要将风筝置于“镇石”之下,放鞭炮驱邪。



吃青团


江南地区有清明吃青团的习俗,这一习俗也是受到寒食节影响,寒食节禁火,只能吃冷食,青团应运而生,将青艾汁与糯米粉相拌,包上豆沙馅料,有淡淡的草香,正是出门郊游必备的美味零食。



清明时节,天朗气清,人体内阳气盛,气血运行过分活跃,肝气过旺导致有时候会莫名地心情不好。所以应少吃一些有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螃蟹、黄花鱼、虾、羊肉、牛肉、驴肉等。以防大量食用这些食物造成呼吸道、心血管、肝脾的负担。



宜食用一些养肝之物,保证体内气血运行舒畅,比如一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五谷(一般指代稻、麦、稷、黍、菽)、黑米、高粱、薏仁米、芡实等谷物,大枣、枸杞、桂圆、核桃等经典养生食品,大豆及豆制品也是上佳选择。


推荐一款方便省事的粥品,名为“五谷粥”,虽说是五谷,但实际上不止五种谷物,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增加一些辅料。




原料:


  • 米类:大米 荞麦  薏仁米 小米 黑米

  • 豆类:黑豆 绿豆 红豆

  • 辅料:大枣 枸杞 花生 桂圆




步骤:


1. 将除大米以外的米类和豆类洗净后用温水浸泡4个小时。

2. 将全部食材放入电饭锅中,添入适量的水,按下煮粥模式。

3. 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当的糖。



请将手机向右旋转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藏 |


这幅图描绘的是唐天宝年间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游的画面。三名侍从开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紧随,秦国夫人转头看向后方怀抱小孩的保姆,好似在说些什么。一路行进,马蹄声阵阵,画中人神态从容,享尽春天的美妙自在。



宋 苏轼 寒食帖 

|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 释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是苏轼的行书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这首诗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作,惆怅、困顿、孤独、悲凉之感渗透每一字。这幅作品字体刚健,毫不含糊,跌宕起伏,每处用笔都有悲怆之感。




晏殊,北宋词人,字同叔。词清新绮丽,含蓄婉约。晏殊用轻淡的笔触,少了伤春的情怀,多了份隽永之气,《破阵子·春景》描绘的是介乎春分和清明之间的时节少女沐浴春光,嬉戏欢脱的场景。几对少女在采桑的路上相逢,得空一块儿玩起斗草,一少女想起昨日的美梦,原是今日胜利的兆头,随之脸上浮现笑容,响起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少女的忧愁不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