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呼吸模式的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我院呼吸机由气动呼吸机、高频呼吸机、模拟电路控制呼吸机,发展到计算机控制的具有多种呼吸模式的呼吸机。通气模式更加贴近患者所需的呼吸要求,为抢救病人和患者康复,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院有Servor i 、PB-840、Evita 4等知名品牌的高端呼吸机多台,这些机器都是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呼吸机。先进的模块化设计,带来机器升级、维护和使用的便利。液晶数据显示界面,一指化操作,丰富的软件功能,醒目的报警提示,运行CPU和监控CPU的密切协作。配备有高品质各式比例阀,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使呼吸机系统保证了低系统顺应性、低系统泄漏、低系统死腔和高速响应。 科学技术的飞速变化,适合不同患者的呼吸模式,将更具舒适性,更具治疗性。 1、IPPV(Intermi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间歇正压通气,又称机械控制通气(CMV)。是一项临床应用较多的通气技术,主要用于无自主呼吸的病人。呼吸机不管病人自主呼吸的情况如何,均按预置的通气参数为病人间歇正压通气。临床应用IPPV,需注意叹息技术(sigh)的插入,方法是每隔一定时间供给一个1.5—2倍的潮气量,目的是预防长期IPPV时肺泡凹陷性肺不张。 2、SIMV(Synchronized Intermi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在病人有自主呼吸的同时,间断给予IPPV通气,即自主呼吸+IPPV。自主呼吸的气流由呼吸机的持续大流量恒流供给(70—90)L/min,IPPV由呼吸机按预置的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供给。自主呼吸和IPPV有机结合的通气技术,保证了病人的有效通气,无人机对抗,适当调节SIMV的频率和量,利于患者锻炼呼吸功能。临床上SIMV已成为撤离呼吸机前的必用技术。 3、MMV(Minute Mandatory Ventilation)—一分钟指令性通气。于1997年首先应用于临床,目前许多呼吸机都具有MMV通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重、体位和代谢情况等,预调分钟通气量,呼吸机自动机械辅助一个预调的潮气量或预定的压力或吸气时间的机械通气,无论病人自主呼吸如何变化,总能获得大于或等于预调分钟通气量的通气。使用MMV,减少了人工检测和调节呼吸机的次数,能使某些患者Pa CO2(二氧化碳分压)得到更大控制。发生急性通气不足或呼吸暂停时不会导致突然的高碳酸血症和急性缺氧,对于从药物过量或麻醉状态中恢复的患者,保证从机械通气过渡到自主呼吸,总之MMV利于患者呼吸肌的锻炼和呼吸机的撤离。 4、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机内装有灵敏的气道压测量和调节系统,随时间调整正压气流的流速,维持气道压基本恒定在预测的CPAP水平上。插管病人的CPAP可从(2~5)cmH2O开始,最高不超过15cmH2O。CPAP技术只能用于呼吸中枢功能正常有自主呼吸的病人,作为辅助呼吸,可锻炼呼吸功能。凡是主要因肺内分流量增加引起的低氧血症都可应用CPAP。CPAP可和SIMV、MMV合用。 5、PSV(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压力支持通气。呼吸机的PSV开始送气和停止送气都是从自主触发气流敏感度来启动的,自主呼吸期间病人吸气一开始,呼吸机即开始送气,并使气道压迅速上升到预置的压力值,并维持气道压在这一水平,当自主吸气流速降低至最高吸气流速的25百分之时,送气停止,病人开始呼气,呼吸频率呼吸比由病人决定。PSV可作为撤离呼吸机的一种手段,病人呼吸作工减少自觉舒服,利于呼吸肌疲劳的恢复,对于有人机对抗者,应用PSV易于使呼吸协调。PSV可与CPAP、SIMV、MMV合用,以保证病人的通气量和氧合。 6、PCV(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压力控制通气——预先设置气道压和吸气时间。吸气开始后,气流速度很快上升,达到预置压力水平后,通过反馈系统使气流速度减慢,维持预置压力水平至吸气末,然后呼气开始。使用PCV时,气道压降低,没有峰压,发生气压伤少,利于不易充盈的肺泡充气,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气体交换好。PCV多用于新生儿、婴儿及ARDS或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严重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患者,呼吸管漏气时也能保证潮气量的供给,气管漏气时应选用PCV。 7、VSV(Volume Support Ventolation)—容量支持通气。VSV是一种新型的自主呼吸通气技术,病人自主呼气启动呼吸机后,呼吸机能够在每一次通气过程中自主测定胸/肺顺应性和通气频率,根据自主呼吸能力的情况,自主调节下一次通气的支持水平,使自主呼吸时通气量稳定在预调每分钟通气量之上,VSV与PSV区别是:PSV由吸气支持压力水平来辅助自主呼吸,支持压力水平不能调节,当病人自主呼吸能力发生变化时,潮气量也随之发生改变;VSV则不同,可通过预设分钟通气量和频率来设定潮气量,而吸气压力水平由呼吸机根据胸部/肺顺应性和自主呼吸能力来调节。VSV可用于有自主呼吸能力的大手术恢复期患者,麻醉苏醒期患者,流产后贩血症合并呼吸衰竭者和肺损伤者。VSV改善了机械通气对循环的不良影响,减少机械性肺损伤,病人更舒适,缩短呼吸机的撤离时间。 8、PRVC(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它的独到之处是在确保预先设置的潮气量等参数的基础上,呼吸机能够自动连续测定胸廓/肺顺应性和容积/压力关系,并据调节下一次通气时的吸气压力水平,使气道压尽可能降低,以减少正压机械通气的气压损伤,PRVC是结合VC(容量控制)和PC(压力控制)优点的一种智能化的新型通气技术,适用于无自主呼吸能力患者,肺各部分时间常数明显不等的患者和需要较高的始流速才能打开关闭者的部分肺区域的患者。 9、VAPS(Volume Assured Pressure Support)—容量保证压力支持通气。包含了容量控制呼吸及压力控制呼吸的优点,减少了患者的呼吸做功,通过匹配病人与呼吸机的流速及维持整个吸气周期的峰压来维持氧的供应。VAPS确保提高人机同步及固定潮气量的输出,保证病人舒适。VAPS是一项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新型通气技术。 10、ASV(Adapt Support Ventilation)—适应性支持通气。在自主呼吸和指令性通气时,都可使用ASV。应用ASV,需设分钟通气百分数,气道压报警上限值和患者体重三项参数,从通气工作开始的瞬间就持续检测每一次呼吸的顺应性,气道阻力,呼吸时间常数等各项指标。根据最低做功原理自动调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ASV以最低的气道压力和最低的呼吸频率来满足患者的通气需求,避免压力伤,容量伤和呼吸急促。ASV是目前最理想的通气和撤机的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