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这座江南古镇,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不知不觉走过了2700年。 2700年前,周朝设铁官于此,始称周铁。周铁文脉厚重,素有“阳羡状元地,周铁教授乡”之美誉。走进周铁,就是走进了一幅历史画卷,就是走进了梦中的水墨江南。周铁是濒临太湖西岸的江南水乡,是宜兴重要的文化古镇,千百年来,周铁凭着它的地之灵气,人之俊杰,收获了太多美誉,积淀了深厚的文脉。细细品读,意韵无穷…… 历史人脉——厚重 周铁古镇有着“阳羡状元地, 周铁教授乡”的美誉,回望历史的足迹,这里名人辈出,足光点点,为周铁的世代子民留下了厚重的历史人脉和吟诵不绝的秀美诗篇。 岳飞衣冠冢 民族英雄岳飞当年金戈铁马,梦回秦关,留给这片土地的绝不仅仅是《满江红》的豪迈情怀。数百年里,岳飞衣冠冢和岳霖墓早已成了岳氏子孙的精神寄托,成了一方志士孝忠报国的荣耀象征,也成了莘莘学子爱国教育的精神领地,他让周铁这块热土,在悠长的岁月中熠熠生辉。 南宋词人蒋捷是一位德业双馨、倍受敬重的好教师。隐居竺山后,他不仅写下了《竹山词》等一批传世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串串品评不厌的佳话。至今,在竺山福善寺中还保存着蒋捷送给寺里的“镜水如意凤缸”。 著名书画艺术家尹瘦石在美术界德高望重,是为毛主席画像的第一人,一生中取得了重大的艺术成就。但他始终不忘家乡的培育,把毕生所藏书画文物全部捐献给了家乡,将一腔挚热的乡情抛洒在了竺山之侧,其博大的情怀与高贵的品格成为周铁人永远的精神敬仰。 现在,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还活跃着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核医学奠基人程天民这样的英才,他们不仅为“阳羡状元地, 周铁教授乡”增添了光彩,也必将载入周铁的史册,彪炳万代。 古风古韵——依旧 周铁有着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古桥7座、古寺4所、清代牌坊5座,还有千年古银杏,百年姜梅藤,岳霖、蒋捷的古墓,以及大量的古刻木雕,每一件都是厚重的文化积淀,每一件都有一个久远而神秘的古老传说。游人的脚步像岁月的针线,把它们缝缀起来,组成了一幅历史的云锦,年代越久,这幅云锦越显得珍贵和厚重。然而,最具周铁古老象征的该是老城区里至今还保存完好的一片古街风貌,很多古迹也都散存其中。 周铁古桥 展开周铁这一幅画卷,古桥无疑是一颗溢彩的明珠,江南水乡周铁的古桥,蕴含着独特的水乡文化,展现出绚丽的艺术丰彩,组合成秀美的自然景观。因为有那么多古桥在身边,周铁这个太湖西岸的古镇才显得底气十足,文化的传承也是如此的流畅和清晰! 周铁祠堂、牌坊 周铁古镇散落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祠堂、牌坊,这些古迹是文化的传承,比较著名的有乾隆年间的孙氏节孝坊、瞿氏节孝坊、城隍庙、张氏宗祠、杭氏宗祠、路氏节孝坊等,每一座祠堂、牌坊都蕴藏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周铁古街 周铁古街是宜兴规模最大的古街区,它就像一位历史老人,静卧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不紧不慢地跺着时间的脚步,从容,淡定,不显眼,也不招摇。古镇保护得极好,处处能看到历史的苍桑印记,民房,店铺,甚至最早的学堂、澡堂、戏社,虽已斑驳破旧,却依然保存着原有的风格和布局。巷子很窄,但从每家开着的门看进去,却又“庭院深深”,给人一种想探寻岁月尽头的神秘之感。走进周铁古镇,会感受到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气息,那是远离了城市的车龙、人潮、高楼、喧闹,回归纯朴、本真之后的恬静和舒适。徜徉在古镇的街上,总会有一些东西,或一种气息,让人不期然与历史邂逅,真真切切地体会来自灵魂深处的翻涌、激动和怅然。 千年银杏 在周铁古镇,有一棵古银杏,树下乘凉的老人说,这棵银杏是东吴孙权的母亲种下的,到现在已经有了1700多年的历史了,枝干粗壮的古银杏,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如同一柄巨伞。老人们说,到深秋,满地金黄的银杏叶和挂满枝头的银杏果,那是最美的风景,1700多个年轮里,银杏树默默地注视着不远处静静流淌的横塘河水和古镇的变迁,历史深深地烙刻在布满褶皱的枝干上,岁月的沧桑吸纳进了古树悠远绵长的根脉之中。 (消息整合自新浪旅游等) 【最江苏】:第一时间发布、解读江苏最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动态,用原创荡涤纷杂,用思想解读资讯,用情怀传递观点。 ※欢迎关注“最江苏”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uijiangsu)←长按复制,看更多精彩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