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画华夏情| 朱乃正

 123宝妈456 2016-04-04


最绘画

朱乃正

1935年11月生,浙江省海盐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


朱乃正是极富诗人气质的当代油画家。他习惯于用诗人的心灵和画家的眼睛对待生活,虽然他经历了那些排斥艺术和毁灭心灵的岁月,但他的诗人气质始终不泯。                



初夏 120×87cm 1986年


春华秋实(三联)之二 180×350cm 1979年


丹霞飞动 100×100cm 1996-1998年


风雪云松 200×200cm 1998年


归巢 140×140cm 1986年


国魂·屈原颂 190×190cm 1984年


黄河之水天上来 70×50cm


金色的季节 160×168cm 1962-1963年


临流 60×60cm


青海长云 178×145cm 1980年


维纳斯 70×42cm 1955年


五月星光下 60×90cm 1963年


新曼巴 120×150cm 1972年


银铺黄土坡 180×180cm 1997-1998年


朱乃正是极富诗人气质的当代油画家。他习惯于用诗人的心灵和画家的眼睛对待生活,虽然他经历了那些排斥艺术和毁灭心灵的岁月,但他的诗人气质始终不泯。

在人类艺术史上,中国画家最早将自然风景作为独立的绘画对象。魏晋时期那些高才逸度的隐逸文士,完成了绘画史上的这一重大转变。这一转变的背景,是文人对黑暗社会环境的无可奈何的反抗。我们从朱乃正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与古代文人相对应的变化。他回忆由北京到青海,“略识杜工部颠沛流离之味与徐文长北穷朔漠之欢”。在他的回忆里,没有将他从事风景画创作的动机,与古老的文化传统直接联结。但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传统文化精神的遗传潜能,为他的艺术追求树起了路标。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目标,是抒发文人雅士富于诗意的生活理想,是营造他们“卧游”的天地。到了二十世纪,这种生活方式和艺术观念已经失去原有的吸引力,被排除于现代主流文化之外。当中国的油画家们用油画颜料在画布上描绘风景时,传统山水画只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力。

朱乃正的画里,天空和大地是一个完整自足的世界。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精神上,都远比人类制作的那个世界更深刻,更博大,它们是永恒和无垠的,可以引发人们心灵的扩展。因此,他主张“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北渡黄河,去大西北才能完成”。那里有健康、开阔、沉雄、博大的诗情。在历史上,对西部边疆风物的渴望或淡漠,往往是中国文化活力兴盛或衰颓的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