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教育的前提

 江山携手 2016-04-04

    理解,教育的前提
范德沃斯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夺得银牌时的情形

 

    对于双腿瘫痪的残障者,健全人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对他们而言,最难过的事情就是不能凭借自己的双腿直立行走。其实,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曾勇夺2008北京残障奥运两面银牌的荷兰自由车女将范德沃丝特,在瘫痪13年后,因为撞车奇迹般站了起来。

    现年27岁的范德沃丝特,在13岁刚接触自由车时,因为一次很平常的脚踝小手术,伤及神经,一条腿由髋部以下变成麻痹,从此只能骑残障轮式自由车。

  范德沃丝特并不气馁,她用手推动残障自由车,得过六次欧洲及三次世界比赛冠军。祸不单行,2008年,范德沃丝特被汽车撞到,伤及脊椎骨,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但她毫不气馁,同年稍后在北京残奥自由车比赛获得两面银牌。

  2010年,范德沃丝特正为2012伦敦残奥训练冲刺,却与另一位车手相撞,她身体发生抽搐,没想到奇迹由此发生:她的两脚相继恢复知觉,到年底已经能站起来走路,她今年3月还到罗马参加短程马拉松比赛。

  范德沃丝特日前与荷兰顶尖的女性职业自由车队签约,志在参加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自由车项目。

    在失去行走能力13年后复原,她无法形容那种感觉。她说,能与他人并肩行走、直视别人的眼睛,真是太好了。

    读了这篇报道,读了范德沃斯的话,我生出很多感慨:原来,对一个双腿残疾者而言,能够直视他人的眼睛,与能够用自己的双腿走路,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始终只能仰视他人,这种感觉对敏感的心灵而言实在过于残酷。但是,假如不是范德沃斯这样说出来,正常的人大概很难想到这一点,由此可见,这个世界上,“理解”,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民族之间的理解,国家之间的理解,政治之间的理解,文化之间的理解,这种困难自不待言。更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也就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而老师对学生的理解,比通常意义上的人与人的理解更加困难,因为他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成年人的世界和未成年人的世界。

    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自己想当然的逻辑推断为孩子做结论,以自己对知识理解的难易程度来判断学生理解的难易度,结果就是我们自以为很辛苦地做了很多事情,在学生那里却没有相应的收获和反应。

    在我看来,教学的低效、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很多情况下都源自“理解”的通道发生了阻塞。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

    要推动教育教学的本质变化,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推动老师对学生的理解。一个好的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首先就应当是一个童心未泯的老师;有一颗童心,理解孩子才有可能。

    当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急匆匆培养老师的专业素养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培养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力”,别忘了一个似乎与专业素养无关的词语——童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