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状肌损伤综合症

 古今独步刘 2016-04-04


 梨状肌损伤是梨状肌因为外伤、劳损或解剖变异等原因引起梨状肌水肿、肥厚、粘连及挛缩,进而压迫坐骨神经及其压迫血管而造成供血不足等症状。是坐骨神经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神经、血管及梨状肌本身损害的症状,常有过度内外旋、外展病史,出现坐骨神经痛或臀部的疼痛,其中最突出的是干性坐骨神经痛。初期症状多为臀部钝痛、刺痛并伴有紧困、酸张感,且常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或足外缘放射,走路或其他体力劳动时加剧。此外,有时尚可伴有下腹部及会阴部感觉异常。通过临床研究证明,梨状肌的挛缩可以引起临床上许多人体症状,比如:顽固性的头疼头晕,肩背酸胀,顽固性的腰疼,膝关节疼痛,脊柱侧弯等疑难杂症都和它的压迫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采用中医经络微创疗法治疗,疗效确切。



 

局部解剖: 梨状肌呈三角形,位居臀深层,起于骶骨盆面第2~4骶骨前孔旁,沿小骨盆壁向外下行,通过坐骨大孔将该孔分为上下两孔,最终以腱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的后部。其作用是使髋关节外旋,该肌受第1~2骶神经支配。在梨状肌下孔有臀上神经和臀上动、静脉通过,在梨状肌下孔有臀下神经、坐骨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和臀下动、静脉及阴部内动脉通过。


其中的坐骨神经由第4腰神经~第3骶神经前支组成,沿骨盆后壁下行,多数自梨状肌下孔穿出,为正常型。但变异类型可自梨状肌中穿出,或分成两支,一支穿出梨状肌下孔而另一支穿梨状肌或从梨状肌上孔通过,这些变异易导致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体表投影:由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在该线上从髂后上棘下2cm处与股骨大转子所作连线为梨状肌体表投影。


 

诊断: ①外伤史及劳损史; ②下肢后外侧疼痛,小腿后外侧及足底麻木; ③梨状肌投影区有压痛,并向股后、小腿后外侧、足底放散; ④双足并拢,患肢主动外旋抗阻力时疼痛加重(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⑤直腿抬高试验中,抬腿60°以前疼痛明显,超过60°后疼痛反而减轻,因此可区别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中医经络微创治疗此证效果非常理想, 嘱患者俯卧,取髂后上棘、尾骨连线中点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的中内1/3点作为进针刀点。常规消毒皮肤后进针刀,刀口线与坐骨神经走向平行,针刀体与皮肤表面垂直。刺入后探索进针,当针刀通过臀大肌,达到梨状肌时,可出现空虚的感觉(如果该肌粘连变性会有硬韧酸胀感,同时会有麻串感,如麻串强烈并沿坐骨神经下传,提示针刀已触及神经干,需提起针刀向外侧移动5mm,再进针刀。直至出现酸胀感时则确定为病变处)。排切2~3刀即可出针。 经络微创术后,嘱患者仰卧,屈髋屈膝90°,术者用手压住患者膝部外侧,让患者做外旋抗阻力动作2次,经过中医经络微创治疗后,一般一次即可消除神经受到压迫后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