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逸诗”阅读方法点拨

 江山携手 2016-04-04

“隐逸诗”阅读方法点拨

蒋如先

 

隐逸诗也称“归隐诗”,它一般是指诗人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美好田园生活向往的诗歌。要解读好这类诗歌,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写作背景。《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欣赏古代的作品,更需要了解古人,因为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这就还需要了解他们的时代。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世而作”,一切诗歌都是为了表达诗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心境的,这种心境是多种多样的,诸如降官贬职、失子丧妻、国破民亡、改革失败、小人当道、善谏被拒、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等情况,都可以促使诗人写出归隐主题的诗歌。如陶渊明的《饮酒》一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歌作于陶渊明归隐之初。陶渊明是东晋名将陶侃的后代,但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已经衰落了。他虽然也断断续续做了一阵官,但是无奈靠山不硬,脾气却分外高傲,玩不来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只好回家乡当隐士去了。我们只有了解这些才能顺利地解读《饮酒》这首诗。

察言观色,关注诗歌细节刻画。因为诗歌所描写的人物都是特定的人物,其语言神态、动作心理都有一定的表现与特征,可以透露人物的形象,所以,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一切,才能准确地揣摩出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或诗歌重点刻画的人物的形象特点。但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将这些方面写深刻,再辅之以简练的笔法来刻画,就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诗歌《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综观全诗,“鸟高飞”,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这里从他的神态与心理揣摩出其孤僻的特点。那“孤云”也许就是诗人自己吧,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闲适孤傲。正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归隐自然、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

源自《语文报·高二年级苏教版》第79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