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絮语】清明感怀

 长林悠草 2016-04-04

 
 
  

   清明感怀

  中国的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祖节日。据专家介绍,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

  清明最早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它在春分后半个月,此时春色已浓,阳光明媚,杨柳垂丝,绿草如茵。气温渐渐升高,正是农耕的大好季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清明踏青在宋代最为流行。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高翥《清明》)。清明扫墓在唐朝就开始盛行,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在继承。

 
 

  清明祭扫缅怀先人的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有烧纸挂钱,修坟除草。近年来又出现一些新形式,如:献一束淡雅的鲜花表达无声的交流和思念;植一棵长青树,挂上先人名,意在将思念植于土中,四季长青;在家供奉牌位,家人团聚,共同祭拜,教育后代饮水思源。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作为法定的假日。清明假日化是对这一传统节日的正名。

  以前曾一度认为清明扫墓祭祖是迷信。千百年来人们在清明节里通过扫墓祭祖的方式怀念先人,“慎终追远,明法厚道”,体现了感恩祖宗,传承家庭荣誉的文化传统,怎能说是迷信呢?

 
 

       岁岁清明,缕缕相思念亲恩。一年一度,清明又至。

  今天鼓励人们过清明节,正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悟和认同。纪念先人,缅怀先烈,追思先贤,寄托哀思。清明节不仅是扫墓这一形式,它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寄托着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它对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起着巨大的作用。

  清明假日化,我们更应该深刻领会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要通过对先人的感恩、敬仰,获得思想升华,通过对先人的缅怀,获是灵魂的熏陶。

  祖宗恩情不能忘,传统文化不能丢!

  清明节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让我们民族的优良文化得以代代相传,万载永续。

  退休后有时间回忆过去,一个个先我而去的亲人、好友,他们的形象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记住他们,寄托哀思。“每逢佳节倍思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对已逝的亲人之恩,虽难以回报,但我始终没有忘记他们。他们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力量,他们的坎坷让我认识了历史,懂得了人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愿天下所有的人在清明那绵绵心雨的日子里,要留心看看“牧童”所指的地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