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意识杂谈

 tuzididie 2016-04-05

引用:

人只有珍爱自我,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才能形成独立的人格。鲁讯

鲁迅之所以在意识到人生在世的虚无、绝望的同时而没有走向虚无主义,是因为他选择项绝望挑战

鲁迅小说批判了放弃精神信仰、因而也放弃自主抉择责任的思想倾向。反抗绝望意味着个体生命通过自主自为的行动,在绝望的世界中找寻自我的意义。外在世界无法为人提供意义和价值,因此它们只能由行动主体来自我测定、自我承担,使“自身”成为“神”。

人的自主自为的另一面就是自我负责。放弃选择的责任即放弃了自我,放弃了生命;而不负责任的选择同样会使自我生命误人歧途。

真正使人成为人、使人获得生存意义的却显然是对自我意志的坚守。

鲁迅小说就是这样通过负面的批判和正面的肯定,确认了以高扬自我抉择、自我负责的自由意志来反抗绝望的人生态度。,他认为“抗战”的结果不会导致希望,而同样是绝望的。

所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故乡》),它是同绝望一样虚妄的‘如果说有,它也只能存在于“抗战’,的当下之行中。

 


经过仔细的考虑,我决定以这样一个灾难开头:不知大家是否了解“埃塞俄比亚大饥荒”,那段被人们称为Kifu qan(灾难的日子)的日子,那里最近的一次饥荒发生于1984年,波及到5个多省,死亡人数达到一百万。或许这样我们还不能深刻感受到那场灾难,但我想看到下面的几个画面,你就会潸然泪下更会心有余悸:第一面,一个瘦弱的小孩双腿跪地弯曲着身体铺在地上、痛苦的双手紧蒙着脸,而不远处一直秃鹰正在等待着小孩的死去;第二面,一个瘦弱的小孩(那里的小孩只能用瘦弱来形容)坐在地上,因快要死去升上发出恶臭,成千上百只苍蝇正附着在她身上;第三面,一对夫妻在完全没有医疗器材的条件下迎来了一个生命、但不远处一具尸体正在腐烂。。。。。。

我想在那样一个到处是死亡,到处弥漫着绝望的埃塞俄比亚,生命的意识会脆弱到无法想象的程度,因为生命的无望无时无刻不在侵扰着早已不堪一击的心,因为他们生不如死——当人们说出“生不如死”这个词的时候就是在否决生命的价值吧。但同样那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渴望生存,惧怕死亡的,他们在世上坚持的每分每秒都是在做生命的抗争,同时这也是有生命意识的体现。

从理论角度讲,生命意识是每一个生存个体对生命的自觉认知,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死亡意识三个部分,在我感觉,你努力生存,祈求安全,拒绝死亡,这便是生命意识的体现,只是每个人生命意识的强弱程度不同。Pascal在他的《思想录》中这样说:“一个绝对荒谬、毫无意义的人生是一件恶事。”通过对这句话的第一感受就可以初步知道一个人生命意识的强弱程度。面对这句话时,若你会感到更绝望那你的生命意识正在减弱,若你会努力告诉自己“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是否荒谬、无意义完全看自己的付出”那你的生命意识便经得起挫折和磨难的考验。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种现象: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报道,称某高校大学生自杀,身亡或未遂;同时大学生行凶残害他人生命的事件也让人惊叹。而当人们回头去追究具体原因时,人们感受的只有更加的悲痛和不解,因为那些在我们看来鸡毛蒜皮的事让他们选择放弃生命或残杀他人生命。这一个接一个的事件让我们不得不回到起点重新去考虑“人应该树立怎样的生命意识”的问题。

在我认为,首先,应先在心中持有正确的生命认知。生命意识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它在我们心中从形成到成熟,需要时间、更需要我们自身自觉的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内心脆弱就是因为生命意识薄弱,缺少对生命的正确认知:他们不能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宝贵、脆弱以及生命的责任”,他们缺少对自己及他人生命的足够珍惜和尊重。同时,最终选择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人也错误的理解了死亡的意思,在他们绝望的内心里,死亡是作为一种摆脱痛苦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生命的消逝,他们往往考虑不到生命只有一次,珍贵无比,放弃生命就永远失去了对世界的感知。所以,能在心中对生命的意义有个基本正月的认知是很重要的。

而后,是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每个人都应在心中尽早的种下自己关于美好人生的理想,或伟大或平凡。或许大部分人都认为“理想”这两个字太伟大、太遥远,但在我认为,这种美好却确实有一种魔力,一种让你不甘放弃、不愿堕落、一直向前的魔力。这样,实现美好人生的理想就能为你提供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增强心里承受挫折的能力而对生活能始终抱有积极的态度,即使倍感绝望也能坚持、不会堕落甚至是放弃生命。这便是生命意识的增强。

再之,应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对亲友、对社会,对自己的生命。对父母,三毛的母亲曾对三毛说:“你凭什么杀害我的女儿!……”我们的母亲是在忍受了分娩的急剧疼痛和付出了多年的关怀和心血后,才迎来了今天令他们骄傲的我们,我们的身上承担着母亲的骄傲和更大的期盼,这是一份我们必须承担的永远的责任;对社会,孟子提醒我们应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我们的导师也告诉我们不要过早的为求职而烦恼,大学生就应有大理想,越大越有价值越好。他们都是希望我们能勇于且自觉的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实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对生命,当父母亲赋予我们宝贵的生命时我们就应珍视它而不是断送他,我们有责任积极快乐、有责任跨越重重挫折和绝望、有责任实现其存在价值,努力精彩的走完这一生。或许这样说听起来很荒谬,但我们确实需要对自己负责。有句话说“责任能让人自知自觉”,当我们深深意识到我们身上有重重的责任,就不会轻易说放弃了。

虽然上述三项听起来有些抽象或宽泛而且我也仅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对其进行阐释完全没什么哲学理论基础,但至少在我认为这三项是增强个体生命意识的根基,随着不断的成长,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去探求正确的生命认知、自我实现的人生价值观和应承担起的责任,那么要从具体细节上强调的“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人际交往”都会自然地得到提高且是向着正确的方向。

最后,我想为因感到生活绝望而选择自杀的大学生提供一种方法-----向绝望挑战,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方法。鲁迅先生也曾深深的感受到人生在世的虚无和绝望,但他没选择自杀而是向绝望挑战。“反抗绝望意味着个体生命通过自主自为的行动,在绝望的世界中找寻自我的意义。”一位作家如是说,“鲁迅小说就是这样通过负面的批判和正面的肯定,确认了以高扬自我抉择、自我负责的自由意志来反抗绝望的人生态度。如《伤逝》”所以不要因为对生活的绝望而去用死亡这个方法寻求解脱,要学会去抗争、要珍视并坚守自我。

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曾这样说“人只有珍视自我,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才能有独立的人格。”我想,大学时光应该是每个人一生中理想最能远大,思想能比较成熟,对自己的认知能不断增强,自尊心会比较旺盛,最能经得起失败的一段时间,在这个时期我们身心最自由,能高扬鲁迅先生“自我抉择,自我负责”的精神,实现自我的存在意义,形成独立之人格,能自由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努力走过珍贵的一生。

最后我只想说:请: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存在价值而放弃自我;请:不要做出不负责人的抉择:请:珍视生命。在自己年龄不断增加的同时能对上面三个充满哲学意味的词进行认真的思考,不断的不断的增强自己的生命意识,让悲剧能再少一点、再少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