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于蓝I 南通拾色之调研篇

 jasonyejun 2016-04-05




南 通 拾 色 / 调研篇

引言


夏初,晴好,抵达散发着古韵的南通二甲村。

次日清晨,调研组一行人来到了“曹裕兴染坊”,

出于蓝在南通的合作基地......


穿过晾晒的蓝印花布,走进染坊,时光在这儿仿佛慢了下来。

所见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

看着老手艺人从容进行着的一道又一道工序.....

我才知道原来在这蓝染技艺的背后,

深深烙着的是老手艺人传承了数百年的对蓝染技艺的热爱,

一时间,不由心怀敬畏。



出于蓝色彩研究组走进南通,

“ 用脚丈量中国蓝色地图 ”第一站......


初进染坊的我,对什么都感兴趣,

染缸、石灰、豆粉、刻板、手套、竹竿、铁架……

漂浮在染缸上的泡沫,还有染坊周围的每个角角落落。


此行,我将把这些色彩一一记录,

因为,正是这些自然色彩和人工环境色彩,

构成了沿袭至今的蓝染记忆。




染坊的灵魂 / 染缸


石块垒成的染缸里盛满了暗暗的蓝紫色染液,

上面漂浮着一层紫色的泡沫,兀自静谧......


走近用手轻轻拨开泡沫,

染液随着漾开的涟漪显露未经氧化的绿色液体,

不一会,又慢慢地变成蓝紫色。




染坊的老曹师傅自豪的介绍,

眼前的这缸染料养了好多年头了,

而且在这个染缸初建的时候,

缸底还压了光绪年间的铜钱。



测 色


挑布、捞布等染布过程中都离不开竹条,

经年累月下来,竹条就已固有的黄色慢慢地变成紫色。



用来把布展平的滚子,被岁月磨练的锃亮,

在朴素的染坊里倒有几分现代的科技感。



现代的防染剂使用豆粉和石灰粉按一定比例,

用水混合制成。


夏天的时候,早上和好了白浆,

到下午还没用完就会变酸,酸了的白浆就会失去防染的功效。



染液缸放在染缸旁边的角落里,

已经很难看出缸本来的颜色,

斑驳一片不同层次的蓝灰向我述说着染坊的时光。


内侧缸壁上从顶到底颜色逐渐变化着,

由蓝到深紫,直至缸底。




现在大多是在牛皮纸上刻花版,

精美繁复的纯手工作业,

都是手艺人经年累月磨练出的娴熟技艺。



在染坊里染布,劳保工具必不可少,

这些工具也在日复一日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保护色”。




看着眼前这些工具和材料,

让我不禁萌生自己染蓝的想法。

在老曹师傅的指导下,

我试着通过自己染布走近蓝染......


第一浸


把处理后的布用竹竿挑好放进染缸中,

进行第一次浸泡染色。




大约浸泡了五六分钟,待布料充分浸泡染料后,

在老曹师傅指导下,把浸好的布捞出,挂在杆上通风氧化。




从染缸中捞出的已浸好的布,刚出水的布呈绿色,

经由挂在架子上氧化,渐渐的由绿色转为蓝色


第二浸


约摸晾了二十分钟,

老曹师傅慢慢走回染缸边。


他知道我想要试染并将每次的颜色留下色值,

所以早早的就在外面捡回来两块砖头,

放在在染缸一角的两旁,

这样,再次浸染时就会有一块砖高度的布料不会浸入染液中了。




又等待了约莫五六分钟,待布料充分浸染后捞出,

挂在架子上通风氧化。




等待着染液氧化的间隙,

我赶紧蹲在老曹师傅的身边,让他给我讲讲染色的趣事。


老曹师傅笑着不紧不慢的点上一根烟,

深深的吸上一口,说:

“手艺人啊,一般不会用一成不变精准的配方来调配染液,

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

比如说啊,夏天雨水多时,

空气也就潮湿,就得多加一些染料;

冬季啊,干燥啊,染料就少放一些。

想要上色好又深,不是加更多的染料就有用的,

有时候啊,染料加得多了,反而染不上颜色了……。”


第三浸


说话间,通风时间差不多了,

老曹师傅又从染坊外面拿回两块砖头加垫在染缸边上。

然后把第二次通风氧化好的布料用竹竿串了搭在砖上。


老曹师傅低头看了看,

走到旁边拿来一个金属夹子,夹在布的底端。

老曹师傅耐心的解释到:“这块布比较小,

如果浮在水面上的话就无法将布染匀,

所以一定要将布完整的深深的浸在水中。”




第四浸





第五浸





挂在架子上通风的湿布,通风两分钟左右,

布开始呈现蓝色,几次浸染之间形成的色差,层次分明。



老曹师傅说:“这块布的大小就只能染这么几次了,

再往下染,颜色会叠在一起,

就没办法看出来每一次之间的变化了......

走我们去外面,我给你讲讲其他的。”


老曹师傅领着我来到染坊外面的草地上,

继续说到:“布染好了,就拿到外面的草地上暴晒,直至完全干透。

然后把染好的布一匹一匹的卷好,

放在木架子上展开,拿着钝刀,

沿着布的纹理,一点点地把防染的浆粉刮下来,

露出原本的白色布底,整块布就显现出花纹来......'




听着老曹师傅的讲述,

氤氲着染坊的蓝靛气息,

我不仅感慨蓝染技艺能得以如此平和而自然生长背后所沉淀下来的质朴和坚持,

这就是蓝印花布最大的魅力所在吧。



蓝染技艺的蓝,以人文观之,以色彩考之,

或许,才能更添一分温暖的相照......



图:王云

文:馨月 张欢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