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钣金件展开长度的计算

 真牛人 2016-04-05

概述

在钣金制作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获得钣金的展开图,以便准备钣金件折弯前的毛胚件,这时就涉及到钣金折弯的展开计算问题。钣金折弯的计算有多种方法,例如折弯扣除法、中心层系数法、折弯因子法等。

折弯扣除法

折弯扣除法是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有许多种经验公式,例如:

L=A+B-K*T

其中AB是钣金件外边的长度, T是材料的厚度,K是个经验值,在0.31.6之间。

如果折弯角度不是90

K’=K*实际角度/90,公式变为L=A+B-K’*T

例如用2.5mm的铁板折180mm*180mm的直角,那么你下的料长就是180mm+180mm再减去2.5mm*1.6也就是4mm就好了,也就是356mm

这种计算方法的好处是K值可以通过实验很快地确定,计算方法很简单,只需手工计算就能获得展开长度。

用这种方法,需要为不同的材料设定不同的K值。

但折弯扣除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不同厚度的材料,K值是不一样,当材料厚度大于4mm时,这个经验公式就不适用了。另外,使用折弯扣除法,没有考虑到钣金件的折弯半径,标准的K值是按照折弯钣金为0为理想值,实际的钣金件折弯半径一定不是0,当折弯半径较大,或一个钣金件中有多个折弯,并且有不同的折弯半径时,使用折弯扣除法不可能获得准确的结果。使用折弯扣除法只是粗略计算。

下图是扣除法的计算示意图:


中性因子法

中性因子,也成中性层系数或K-因子,它代表中立板相对于钣金件厚度的位置的比率。


中性因子的计算公式是

L=A+B+pi*(R+KT)*A/180

其中AB是材料内侧直线段的长度,T是材料的厚度,R是内测折弯半径,A是折弯的角度。K是中性因子,一般取值在0.2~0.99之间

这种计算方法比折弯扣除法精确,因为它考虑了折弯半径的不同对展开长度的影响。对于有不同折弯半径的钣金件,这种方法较为精确。

中性因子法的缺点是,对于不同的厚度、不同角度的材料,中性因子K值是不同的,因此还是不够精确。

折弯系数表法

针对中性因子法的缺点,现在标准的计算方法是折弯系数表法。

这种方法扩展了中性因子法,针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折弯半径、不同的折弯角度设定了不同的中性因子,因此能够得出最精确的展开结果


折弯系统表的缺点是计算较为复杂,折弯系数表需要经过大量试验来获取。因此手工难以完成。

不过,现在有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复杂计算已经不是一个难题。在许多三维CAD的钣金模块中,已经内置了钣金展开的计算功能。例如Solid Edge ST8中,已经可以使用折弯系数表来自动计算展开长度了。另外Solid Edge软件也内置了常用材料例如不锈钢、铝材的折弯系数表,不再需要人工试验来获得常用材料的折弯系数表。

总结

如果是手工计算,不需要特别精确的结果,可以使用折弯扣除法来计算钣金的展开图。如果是CAD设计,则首选折弯系数表法来进行计算。可以使用的软件包括Solid EdgeNX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