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痰饮》经文】 “燥湿分,治痰略” 【燥痰、湿痰怎么分?】 大家可以在吐出的痰里分辩,燥痰比较粘稠,不易咳出,而湿痰容易咳出,不那么粘稠。 【燥痰、湿痰怎么治?】 痰怎么治?大家记住,论燥和湿,分湿痰和燥痰,这是提纲挈领,简单扼要。 “燥痰宜润心肺,湿痰宜温脾。” 如果是燥痰,应该增加他的津液,让它容易出来,所以要润心肺。 如果是湿痰呢?温脾增强脾的运化作用,才能把这个湿痰化掉。 【化痰的方子】 化痰的方子很多,我们原来也讲过,最常用的方子就是二陈汤。在这里给大家再推荐一个方子。 如果是比较顽固的、很难排出来的老痰,就用王节斋化痰丸。王节斋老先生对于痰是很有研究的。他为什么创这个方子呢?因为他说二陈汤是治痰通用方,他的好处是实脾燥湿,治其标。 如果你要治湿痰、寒痰、痰饮、痰唌,用二陈汤确实比较好,但是二陈汤是偏温的,在当今这个时代,痰火的人特别多,我到各地去看病,就看见很多痰火的。 【当今时代有痰火的人很多】 有次我到上海出差,早上起来看了几个病人,我连用了两个温胆汤,有痰火的人很多的,但是病不一样,治的方法是一样。 【痰的生成原因】 很多痰是有火的,导致肺气不清,同时兼有咳嗽,尤其这些老痰、瘀痰,结成黏块,凝滞在喉间,吐咯难出,吐不出来,咯不出来,很粘稠的东西,这个痰是因为火太旺了,薰于上焦,导致肺气被郁,肺气被郁以后,津液不得随气而升降,津液有升无降,再经过火一熏蒸,津液凝结而成痰了。 本来津液是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结果成了废物了,成痰了,而且岁月积久、根深蒂固,所以就叫老痰、瘀痰。这是非常危险的,比如说肺癌,有的就是这么得的,这个痰老瘀在这里,时间长了,气血都凝滞了,最后长出恶疮来了,就是肺癌了,所以不要小看痰的问题。那么多年的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是不也和这个痰有关系呢? 【化痰丸的奇妙之处】 化痰丸就是要开其郁、降其火,清润肺阴,消凝结之痰,缓以图之。但是像这种老病,吃几副汤药就想彻底好?好像不太可能!要缓以图之。所以王节斋化痰丸这个方子还是有很多奇妙之处的,大家可以研究一下。比如这个方子里面的芒硝是干什么用的?大家可以思考。 【二陈汤怎么正确理解?】 二陈汤大家应该掌握,这是治痰的通剂。半夏2钱、陈皮1钱、茯苓3钱、炙草8分。 但是二陈汤怎么理解?我觉得这个方子学点中医的都得记住,一共就这么几味药。关键是怎么理解这个方子。二陈汤当中真正治痰的是哪味药?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其实真正治痰的就是一味药,就是茯苓。茯苓它是健脾渗湿的,利湿的一个药,只有这一味药是真正祛痰的。 二陈汤:茯苓3钱,半夏2钱,陈皮1钱。为什么茯苓量最大呢?因为它是最主要的。那么半夏是不是化痰的?半夏不是化痰的!半夏是降逆的。陈皮是顺气、理气的。甘草是调中的,是辅助茯苓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张仲景的书里头,凡是痰多的方子,他在加减法里头都是加茯苓。而呕者,加半夏,胃气上逆的时候加半夏,所以张仲景的加减法可以看到他用药的规律,不是张仲景这么说的,是上古传下来的,我们古代圣人就是这么教的。 我们现在上中医药大学、学中医,老师都会告诉你,半夏是化痰的,这个不是古训。如果明矾制了半夏以后,半夏的降逆的作用就减弱了,而且用明矾制了以后反而容易吐,所以后世对明矾制半夏,经方派是比较反对的。 【二陈汤加减法】 二陈汤的加减法是非常多的,一个二陈汤能治很多痰症,当然还要加减。二陈汤是时方,如果你要是借鉴了经方,你用二陈汤就特别得心应手。 比如一个人反复发作咳嗽、气短,二陈汤加上桂枝、白朮之后就是苓桂朮甘汤的意思。或者与肾气丸一块儿吃。 四肢肿了,加黄芪、防己,就是防己黄芪汤。 咳嗽老不好,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些全是从《金匮要略》的思想来的。 火痰的,加海蛤粉、瓜蒌仁、黄芩、海石,这不就有点化痰丸的意思了吗? 寒痰就加干姜、附子。 风痰加制南星、天麻、竹沥、姜汁。 燥痰加天门冬、玉竹、瓜蒌仁之类的,用来润肺。 瘀痰加川芎、贝母、香附、连翘。 虚痰加人参、白朮,补虚的。 实痰加旋覆花、枳实。 食积生痰加莱菔子消食。 【礞石磙痰丸】 如果是实热老痰,甚至病人出现癫狂的这种现象,那就用礞石磙痰丸。礞石磙痰丸在我们讲癫狂痫的时候特别强调过。礞石磙痰丸大家也应该知道一下,因为治疗老痰的时候用得着。它里头就用到香附、橘红、瓜蒌仁、黄芩、天门冬、海蛤粉、青黛、芒硝、桔梗、连翘。 【痰饮导致的临床症状】 还有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以前我在病房里头看到过一个脑血管病-----脑血栓的中年女性,后来我就问她:“你有什么难受的感觉?”她说唯一的症状就是右上肢举不起来了。临床大夫就说她是半身不遂,但我说这不叫半身不遂,因为她腿没事,她唯一的就是右上肢抬不起来。但西医照CT,说她是脑血管病脑血栓,堵在左边了,西医是这么解释的,所以西医大夫认为这是中风。 中风咱们讲过了,这不是中风,中风是半身不遂,光右上肢不遂,那不叫中风,这叫什么呢?这叫痰饮,正因为痰饮留伏在中脘,导致了胳膊疼、举不起来,也有可能脚也会出现一些障碍,但实际病根在中焦,因为脾主四肢,是脾胃出了问题了,所以手脚也出跟着出问题。 【中医病名诊断的重要性】 《全生指迷方》里面有一个方子叫指迷茯苓丸,专门治疗这种中脘的停痰,我就给他开了这个方子,为什么我能开出这方子来呢?因为我上学的时候背过这方子。你要是没有背过这个方子,你头一次碰到,你怎么知道怎么治呢?所以中医是理论医学,指迷茯苓丸就是治这病的。 指迷茯苓丸这个方子一共就四味药:半夏、茯苓、芒硝、枳壳,就四味药,是一个丸药。这个女的吃完这个药以后,胳膊就抬起来了。痰饮这个病多种多样,你要不认识痰饮这个病,你就没法治疗。当然这个女的肯定不吐痰,她就是一个胳膊抬不起来,被误以为是中风。如果要按中风治,那肯定好不了了。所以中医的病名诊断太重要了,这些东西讲起来都是挺深的。这个方子里面的半夏降逆燥湿,茯苓化痰渗湿,芒硝是软坚的,它在化痰当中也是作用很强的,枳壳是利气的,所以这个方子很平和,但是它是攻的。 【指迷茯苓丸治疗双脚发麻的病人】 我还用这个方子治过一个糖尿病的老人,这个糖尿病的老人是两只脚发木,他不是麻,他是木。他跟我说:“我要不拿眼睛看,我都不知道我的俩只脚在什么位置,我脚上有没有穿鞋,有没有穿袜子,我都不知道,所以我的脚很容易烫伤。为什么呢?我这洗脚水很烫,我都不知道。” 他的脚发木不是发麻,这种情况下我就给他开了一个指迷茯苓丸。我认为他是痰堵在经络了,吃完以后他说我一只脚好了,另一只脚还没彻底好,就是明显渐好。因为是病房里面的病人,我也没给他彻底看完,但是起码说是很见效的。 【痰饮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病症】 痰饮可以导致的病是各种各样的,是能认出来的。比如:胸胁疼、呕逆、神志不清、手足痹痛,太多了。 为什么痰饮能导致这些病呢? 因为痰为阴邪,随气所至,变幻无常。它随着经络无论到哪里都能引起各种各样的病变。 痰和饮都是阴邪,但是两个再细区分一下,痰就属阳,饮就属阴。因为饮太阴了,所以它一般是停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像痰到处跑。 而饮会停在心下、脇下,出现胀、咳、心悸、头晕、头昏,也可能饮邪溢于皮肤出现肿。 饮既然这么阴,所以一定要用温热的药物才能够把阴邪化开,就像离照当空,群阴退避。比如说天气阴沉沉的,早晨起来雾气很重,这时候太阳一出,马上一扫阴霾,雾也散了,空气也变好了。人也是这样,你阳气不足,所以会阴气沉沉的。我们现在就是用中药把你的阳气扶起来,然后阴霾就散了。这时候千万别开一些养阴的药物,什麽地黄、麦冬、五味子,那阴霾就更盛了,饮邪滔天了。 【治疗痰饮的方法很多】 治疗痰饮方法很多,我们一开始学习,需要分清楚燥痰、湿痰。记住刚才讲的这几个方子。二陈汤必须得记住。现代人痰火特别多,化痰丸也要记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