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筠家庭教育第五讲《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视频及文字稿

 徐逸涵 2016-04-05

与孩子沟通,是让你头疼还是舒心?你会抱怨没时间,或者说孩子不懂你的心……其实沟通是有技巧的,一些细微的改变可能就会缓和你和孩子的关系。


常筠校长用自身经历,告诉你如何做到事业和孩子兼顾的。




视频   常筠: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

(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观看)





各位校长,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星期天晚上,又到了学习家庭教育讲座的时间,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如何与孩子沟通。


我在做学校的时候,经常给家长讲家庭教育讲座,这几年又经常教校长讲家庭教育讲座,很多家长和校长都非常感谢我,夸奖我事业家庭双赢,其实我也不是天生很多事都处理得很好,这几年关注家庭教育问题,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我本人,因为我教别人应该怎么做,那我首先自己就得做到,所以家庭教育的这些内容,我一遍遍地给别人讲,不知不觉就内化成为我自己的原则。

整个系列中,我觉得最受益的就是沟通主题,因为沟通技巧对所有人都适用,讲多了以后,我发现自己在处理一些学校管理问题时,也不由自主地用上了这些沟通技巧,然后我就发现很顺利地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所以大家如果希望自己成长得更快,就去教别人,就去帮助别人,我保证大家能进步很快,做到事业家庭双赢。

好,回到今天的主题,我们先来看沟通的目的。

第一点,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最初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是不了解的,他们常常会感到恐惧,茫然,无助,孤独和好奇,他们需要成年人的呵护,通过学习,他们一点一滴地接触这个世界,过程中,非常需要父母理解他们的各种感受,对孩子欣赏,包容和鼓励,比如孩子很可能会害怕天黑,害怕打雷,害怕小虫子等等,父母应该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给予安慰。

第二点,启发孩子的思考。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让孩子记住答案即可。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常常被扼杀在摇篮里,造成很多孩子自己查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

我儿子的数学老师曾经说,他们班有一次考奥数,出了一道题目以前没有在课堂上讲过,除了我儿子当堂做出来了,其他孩子都放弃,没有尝试自己去解决。

在和孩子聊天时,我发现孩子有很多有趣的思考,印象很深的两件事。

1.初二的时候,儿子和我聊以后要学习的专业,他说:“如果只考虑兴趣爱好,我想学天文或古生物学,但我又担心这两个专业找不到工作,如果考虑赚钱多,我应该去学金融,但我又不喜欢这个专业,怎么办?”我当时还是建议他考虑兴趣爱好,我说不喜欢的专业,以后也不会发展得很好。过了一阵,他很高兴地说终于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他可以学物理,因为物理他也相对比较喜欢,同时也相对好找工作。

2.儿子每天坐公交车,他观察到有时上了车,司机关了门还有人在后面追着喊等等,这时候应该等他么?大多数人等一个人,是否浪费大家的时间?过了一阵,他告诉我说,还是应该等等,因为如果不等他,他很可能会迟到,等他一会,就几秒钟,大家都不会迟到,所以从结果上看,避免了一个人的损失,还是值得的。

孩子去观察世界,从他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他的成长是很有益的,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这么做,通过沟通去启发孩子的思考。

第三点,我们通过沟通和孩子分享对与错的概念。

我父母这一代人,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来管我们,但是我们在吃晚饭时,或者夏天出去散步时,听父母聊天谈亲戚间的事或者同事间的事,并加上自己的评论,我觉得从他们那里学习了很多待人处事的道理,这是对我最好的教育。

第四点,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

很多孩子不理解为什么父母特别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总觉得那是因为父母虚荣,喜欢和别人比。我非常喜欢和孩子分享龙应台曾经说过的那段话: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孩子对父母的想法多些了解和理解,我相信他们就不会那么叛逆了。

第五点,建立爱的关系。

我们只有和孩子建立友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才会更愿意有良好的表现,才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而良好的沟通,是我们建立亲子关系的桥梁。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不同的时间与场合,会有不同的效果。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沟通可以每天进行,对于中小学生,和孩子沟通放在周末会比较从容。

沟通不一定是非常严肃的谈话,可以在一些比较放松的场合进行,比如全家出去吃饭,去看望爷爷奶奶的时候,一起旅行,或者散步锻炼身体的时候,我儿子上高三的一段时间特别忙,我经常早晨送他去公交站台,在路上以及在等公交车时聊几句。

根据我的经验,孩子在愉快和放松的时候,更容易接受父母对他的引导。

那么什么样的方式孩子能接受信息的比例更高呢?

据社会学家统计,一段时间以后,接受信息者保留信息的比例:身体语言(动作,表情)是55%,语调是38%,话语的内容是7%。所以父母和孩子沟通时,保持亲和的态度,温和的语调很重要,如果是对孩子发火,面目狰狞的样子也会让孩子们记忆很持久。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儿子过了母亲指定的时间,到夜晚十一点半才回到家。

母亲:你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你不是说十点

前回家的吗?

儿子:我只是晚了一点而已。

母亲:迟了一个多小时还说迟了一点点而已,你没看时间的吗?

每次外出都是这样。

儿子:什么每次!

母亲:你奶奶告诉我,你经常晚上出去,弄到十一、二点才回家。

儿子:所有同学都说多留一会儿,难道我自己先走吗?

母亲:那有什么不可以!难道朋友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你应

该有自己的主见。难道朋友去打劫,你也去吗?

儿子:说了你也不会明白,懒得跟你说。

母亲:你这算什么态度?我的话你总是不爱听,真不知道你在外面

交了些什么朋友,变成这个样子。

儿子:我不觉得我的朋友有什么不好。

母亲:好?好就不会整天在外流连,晚上不是应该留在家中温习功

课的吗?弄到这么晚才回家,明天哪有精神上课?你看,你的成绩退步了很多,你如果再不努力,我就不再让你晚上出去。

儿子:你很烦人呀!(转身入房)

在这段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用抱怨,绝对性的话语去指责孩子,孩子不会愿意接受。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欠缺效果的沟通是这样的:

指责、责备、批评

泼冷水、马后炮、翻旧账

绝对性的话语

否定、操控性的语调

直接的反对或建议、坚持己见

教训、直斥其非、指正

论断、争辩、妄下主观结论

嘲讽、落井下石

否定感受、空泛的安慰

而有效的沟通是这样的:

欣赏、肯定

鼓励、支持

接纳、尊重

耐心聆听

鼓励交谈

回应的话语

正面的话语

留有余地

认同感受


下面我们谈谈沟通技巧:

第一,要选择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千万不要一和孩子们聊天就追问学习成绩。我2006年开始创业,每天晚上九点多才回家,回家第一件事就去儿子房间里聊15分钟,每次我第一句话都是问:“牛牛,你今天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事?”他就很高兴地和我聊,甚至手舞足蹈地模仿别人说话的样子,我们一起开心地放声大笑,

这15分钟成为我们母子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光。后来我开通了博客,写了一些儿子学校里有趣的事,他们不少老师同学和家长会看,有一次他们老师上课口误说错话,全班哄堂大笑,老师反应过来第一句话就对牛牛说:“不许告诉你妈写到博客里去。”

牛牛白天在学校里看到好玩的事,怕晚上忘了告诉我,会在本子上记一笔,晚上和我聊天时看一眼就想起来了,我出差的时候,他还给我打电话说。

周五晚上,牛牛比较放松,我回家以后就和他一起吃宵夜,喝点他喜欢的果酒,

边吃边聊,他热情地把他喜欢的音乐都介绍给我,一首一首地放给我听,还有他喜欢的游戏,动漫,电影,书,我也和他聊我喜欢的书,电影,歌曲。这是我觉得特别温馨的时刻,牛牛如今在美国读大学,我现在去超市,看到他喜欢喝的那种五彩缤纷的果酒,就会想起和儿子一起喝酒聊天的场景。

牛牛和爸爸聊得最多的是篮球,电影,游戏,他们都是NBA的忠实粉丝,父子俩每周一起看场电影,他们还一起玩魔兽世界,三国杀。

父母陪伴孩子,不要总想着对孩子说教,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进入他的天地,尊重他的喜欢,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

我们只有成为孩子的朋友,他才会听父母说话,我们才有机会影响到孩子。


第二,我们和孩子聊天时,要专注和耐心,放下报纸手机,眼睛从电视电脑上离开,我们聊天时是否有诚意,是否专注,孩子是能感受到的。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很短,高中毕业以后,他很可能就去别的城市甚至别的国家去上学和工作,以后我们想和他面对面聊天的机会都很少了,所以乘现在孩子在身边,我们就抓紧时间和他多聊聊吧。


第三,聊天时要看着孩子,要有眼神的交流,如果面带微笑,频频点头,或者孩子小的时候可以握着他的手说话,这些身体语言,都可以鼓励孩子和我们交流。


第四,孩子说话时,我们要给予简短的回应和认同,这也是鼓励对方说下去的方式。这一点,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打电话,当我和朋友在电话里说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他回应一些语气词,都会鼓励我说下去,但我有个朋友,他接我电话时总是一声不吭地听着,我讲一会就觉得他可能没在听,所以我往往是急急忙忙地说两句就把电话挂了。


第五,我们可以用一些友好的提问来鼓励孩子说话,比如:

那怎么办呢?后来怎样呢?那你认为呢?还有呢?是吗?是什么事情令你这样想的?

这些问题非常实用,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第六,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网上有句笑话叫:“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冷。”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里面有个案例特别好:孩子的养的小乌龟死了,孩子伤心得哭了,父母如果说:“乌龟死了有什么好哭的,再买一个就是。”孩子不会接受,他会哭着不要别的乌龟,就要死的那只乌龟。但如果父母认同孩子的感受:“乌龟是你的好朋友,它死了,你很伤心,爸爸妈妈很理解。”这样孩子就会接受现实,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愿意讨论接下去怎么办,比如怎么把乌龟埋了这些事。

上次我讲过一个例子:孩子在图书馆,书被别的孩子抢走,他很生气,拿文具扔那个孩子,被老师请家长。我们应该先理解接纳孩子当时生气的情绪,然后再教导孩子做得不对的行为,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

第七,当孩子有不恰当行为时,我们要多用正面有建设性的话语,以“我”为主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要求,不含批评,指责,让孩子感到受尊重。

并且留有余地,避免破坏关系的话语和带批评性的词句。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正面和负面话语的对比。 


 

第八,我们和孩子聊天,可以多提问,让孩子多说,启发孩子思考,提高孩子分析事物的能力。

和大家分享几个常用语:

  1. 这个事,你怎么看?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2. 如果这么做,可能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吗?

  3. 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这些都是开放性的问题,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可以鼓励孩子多说。

在孩子叙述的过程中,我们再发现问题继续提问,继续鼓励谈话。

建议不要太早给建议或表达个人的想法,因为孩子很可能会觉得这是强加给他的而不愿意接受。


第九,我们和孩子聊天,分享个人经历或体会,孩子更容易接受。

比如我和孩子分享过两件事,我觉得他听了就很有感触。

第一件事是:我上高中时喜欢看小说,在高考前买到特别棒的一本小说《飘》,

然后就忍不住在高考停课复习期间看完了,像字典那么厚的一本书,结果高考政治都没考及格,没有考上自己想上的学校,读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做着不喜欢的一个工作,长达18年,后来为了换行,吃了很多苦。

第二件事是:我有一次打出租车,司机不认识路,走错了,本来也没什么,但是那个司机推卸责任,怪我没有早点告诉他怎么走,气得我和他吵了一架,

我通过这件事意识到:如果我们做错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认错,承担责任。

我们通过和孩子聊天,告诉他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对孩子是很有价值的,如果他听得进去,就会避免这些错误,我告诉孩子因为高考前十几天没忍住,没有去做应该做的事,结果我做了18年不喜欢的工作,孩子听了若有所思,在决定升学命运的几次考试中,就表现得很好。

我们在聊天中,一定要避免说教,长篇大论,或者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并且留有余地,避免主管绝对性的话语,给孩子压迫感。


第十,我们要换位思考,孩子其实也很辛苦,通常从早晨六点起床,一直学习到晚上十点,有时想休息一下,玩一会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孩子面对他每天要做的事,特别是学习方面,学得不好就越不愿意学,就想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这种状况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父母不能着急,慢慢来,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就要夸奖,争取一步步往好的方面发展。

最后,我给大家推荐这本书。




本周日(3月27日)晚9点,常筠校长将进行主题讲座第六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已购买的校长请准时听课,还未购买的校长,可根据下方提示方式进行购买!



课程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