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之剑道精神

 昵称20499314 2016-04-05
剑道七段教士、医学博士 郭宗波  谨述


    「剑道」这个名称世界最早出现是距今二叁00年战国时代的古书「吴越春秋」越王勾践向剑客问「剑道曰:夫剑之道则如之何?」剑客答:「剑的形状简单,任谁都能很容易学习,剑的挥舞振动轻灵,有如见到美女优雅的舞姿一般,然而剑之道甚为幽玄深奥,相当难以领悟体会,但能达到剑之道的人,精神充盈,一旦行动,就如猛虎获物般敏捷勇猛,可以寡击众而无惧…。」如此学习「形而下之剑术」发展到最高境界,可成为「形而上之剑道」,因道是顺天理,是大自然之理法,能超越时空,中性而永远不变的「中庸之道」真理。於二千年前之汉书第叁十卷艺文志之兵技巧十叁家百九十九篇中又有剑道叁十八篇等详细目录,可惜其内容失传於台湾。然日本下川潮着「武道史」报告现在仍残存有十馀种之多,或许有些遗留在日本,值得我们注目追踪研究。

  一、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年至四七九年)之剑道精神 距今二五00年前在春秋时代,孔子已注重武力与经济在国家之重要性,於论语:子曰「无兵与食不可以为国。」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文武合一为教育之目标。又在论语中: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即君子对武艺之比赛应客气,如有必要始作之,而竞争时,应以拜礼开始,下台时胜者敬败者酒,亦以礼结束。这亦是论语所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在中庸第十章说到武勇:「宽柔以教,不服无道…衽金革,死而不厌…」即武人须以宽容柔雅之修养待人,但对不仁道的事绝不可屈服,甚至不辞穿着战甲奋勇待战。不顾自己生死拥护正义,这才是人文哲学儒教下真正的武勇。因孔子对中华文化贡献莫大,世人尊为「万世筅师」,祀於文庙,在国外亦受敬为Confucius孔夫子。 同时期的释迦牟尼亦在印度创始代佛教。说明生死如一,能量不灭,轮回再生的「佛光普照、引渡众生」之自然哲学为经,使人类,即灵长类之精神力量快速开明。 孔子亦说「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而不变,强哉矫。」即与人能和谐共存,但不同流合污,立场公正不偏。国政上轨道,应多支持,国家陷入混乱无道时,死守正道不变。如此自强不息方可,矫正他人,也是今日剑道人士所遵守的。 剑道活动须付出个人之能量,而人之能量来自大自然,而大自然的能量呢?孔子论易经曰:「立天之道曰阴曰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谓之神。」,子又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是易经中的至高名言。假借现代科学,我们可想到一个阴(电)子和阳子之结合谓之道(合理)。但碳和氧化合成二氧化碳时,尚会发光及发热,即发生光线及其他热线,即「阴阳不测谓之神」。光子或量子等不属阴阳之不易测的微粒子,即中性,但其能量之放射守大神速就可谓神。如此养成大自然即天地之浩气,使其气和剑、体一致为道。

  二、孟子(公元前叁七一年至二八九年)之剑道精神 孟子生在战国时代,性豪迈不羁,幼时受慈母叁迁之教,长後私垫孔子为师,强调恩师之学说而曰:「恻隐之心为仁之端」,又创造「人之初,性本善」等世界闻名的性善大学说。对剑道亦特别留意,警告「抚剑疾视乃匹夫之勇」,认为练剑须养成浩然之气,体会大仁大勇的剑道精神。

  三、老子(公元前六0四年生,死不明)之剑道精神 老子生在春秋时代,他对「修道习剑」,与世上一切事同,必顺自然之天理。而天地宇宙,均属於其本体「道」之内。道不受时间、空间之因果律,道是「虚」而悠久无边,生是「道之发现」,死是「归真於道」之理。得道就可超越喜怒哀乐等情绪,肯定现世人生自由的价值。自然主义是道家修心养性之目标。因此重视在空气清爽、寂静无人的深山林木中打坐。以静坐法,以餐霞饮露之心,和舍清俗欲之意,瞑想入静,以达到无念无妄之妙境。用静坐法将自我忘 ,致力於气纳丹田,可培养灵敏的身心,修得剑法真髓「剑与身随」「剑气合一」之剑道。 丹书中又记载「静坐要最初还虚,不还虚不能见本性,丹道须仰呼吸之功,使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静而悉化…」。「最初还虚」意为初生之时未受俗染,天真烂漫的婴儿状态,又如胎儿,或许能归以前的腹中胎儿状态属一种不生不死,无觉、天真的境界「天心」,由此静坐将得道即「开悟」。科学发展物质文明跃进之今天,回想二千五百八十八年前的老子,对生命能量恣谢想像力之强,而今日有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之「光圆锥」(Cone of Light)的时空世界及超光速的迅子(Tachycon)的虚数世界之出现等,证实中国古代人以哲学予言物理之深。儒学的「大学」书中亦有「致知在格物」之理念。如此剑道之「道」是顺天理、合自然的。所以练剑得道者,可超越时空之限,死生之念。

  四、庄子(战国时代)之剑道精神 庄子楚国人在墨子五十年之後和孟子略同时,代闻名剑道。所着剑篇中提到「…夫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後之以发,先之以至…」等剑道操作之心要。在互相争斗生死之关头,动作绝对不能迟滞落後,即「刀摇敌头落」「白刃一闪,身首异处」「剑斩已鞘中」,人眼难信迅捷制敌,至今仍是剑道最高之要诀。 庄子在老子之後,以宇宙之能量叫之为「道」而能量之细小拟近零之量子,即称「虚无」之大。庄子刻意篇中:「吹向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古之真人其息深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主张静坐中之呼吸须将污浊的废气吐出轻缓地吸满新鲜的空气,充满至体内深处,行深呼吸有若以脚踵呼吸一样线长细密,可如熊如鸟般保持身体机能旺盛,达成长寿之目的。 以後倘有「武艺至于极境,能拒敌于未料之时,盖如静坐之功,丹田之气始动,心中神意已知」,亦有「因灵根动心老武艺也,养灵根静心者修道也。」等文献,承认静坐对剑道修练之益处。

  五、孙子(公元前五百年生於春秋时代之齐国)之剑道精神 中国最早的兵法家,提起「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为吴王阖卢之名将,征楚胁齐、晋,奉吴王称霸。史记中有孙武传、为武书,分十叁篇「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他集当时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成为军用,系一兵法之名着。其军争篇中有「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後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也。」…即示敌人以迂远,敌意已怠。复诱敌人以利,使敌心不专。待敌对吾不专时突袭,虽在後人发,但我们可先制敌人之要害。 又谋略战中有:「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即不能任用敌方乡人为我导军者,不能得道路之方便。 「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即诈骗敌人使其不知我本情,方能立胜。因此我们须以分或合惑敌人,在变幻无常中量敌可击即击,仍可取胜。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即兵之移动要如疾风一样迅速,击敌之虚,行军排列如林之森然不乱。攻入敌国时,势如猛火燎原,只有前进,不可有往复。驻军时不信敌诱,须安固如山,如元云蔽天,阵容幽隐莫测。出击如雷,闪迅不及避。攻敌制胜後进而抄乡,兵分数道预防不测。得手敌地,必须郭度所据地利,分兵守利。待量确知敌情之後,始能下令动战。如上先知作战之远近,迂直者可胜,此为军争之法也。 在孙子兵法之「始计」篇中有:「经之以五校之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叁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民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这五校之计中的第一条之「道」是道德,战时以武道精神即「仁义」为管道,可使上下一致,同生死,民亦不畏危。   六、墨子(公元前四五九年至战国时代)之剑道精神 二四五0年前鲁国之墨子着书有七十一篇之多。现存有五十叁篇,有关兵法之二十篇中,有记号令、典范、技击、攻守、战术等。但技击遗失未传,汉朝以前儒家和墨家是思想界的二大势力。墨子否定宿命论,倡导「博爱重义」,反对世袭制的贵族制度,批评儒家过份重仪式,轻忽实际行动。以严格纪律,绝对服从,视死如归的实践行动主义,形成任侠性的集团,唯能成功不得失败之奋斗精神,留下不少的壮烈事迹。失败时自尽谢罪以祈万古流芳之敢死精神,後世剑客尊奉墨子为武圣。

  七、叁国时代之剑道精神 诸葛亮(孔明)(公元一八一年至二叁四年)是叁国时代蜀汉之丞相,系一位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他呈刘备之子「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叁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受命以来,夙夜忧勤,恐托付不效…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叁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於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忠心耿耿,感人肺腑,後世赞以读孔明出师表而不哭者,非忠臣也。正是一千七百年前的剑道精神,一死报国之发扬。 关羽(公元二二0年至二六五年)出生於蜀之解。叁国史中蜀汉刘备之最忠义和有节气的勇将。曾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但拜辞未接受,後世尊为武圣,於民国叁年和岳飞共受奉祀於武庙,与文庙(孔庙)相题并论。关羽闲暇常阅左氏春秋,熟能颂。武圣的遗像,常见身穿甲胄、手拿春秋书,是文武双全的象徵。 张飞,叁国时代生於蜀之涿,武艺超群骁勇善战,万夫莫敌之蜀汉名将。他出生於富豪之家,受过良好教育,写得一手好字,善於丹青。曾在定渠之战得胜後,在岩上刻下:「汉将军飞率领精兵万人,大破贼将张 於定渠,立马勒铭。」实一豪壮之词。

  八、岳飞(公元一一0叁年至一一四一年)之剑道精神 岳飞出生於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之农家。未弥月时,黄河洪水忽然大涨,奔流冲岸,防堤溃决,波浪暴至,房屋淹没。母亲仓皇襁抱岳飞坐巨 中,顺水涛而漂流,乘流快要灭没,幸流及岸地得救。飞年廿时丧父,家道不丰,其进德修业,得力於母教为多。天性至孝,自北境金兵纷扰,母命以从戎报国。但岳飞想从军後家中无人可顾双亲,将患不孝,待结婚留妻可养母後,即从高宗渡河北征。他在军旅中,修身齐家,敦尚道义,好学亲儒,律身廉俭,尽忠报国。自廿岁从军到卅九岁,战金兵收复河南陕西之未朝所失广大中国领土。金国宗弼从长城之北,调入最精锐的一万五千「拐子马」骑兵,向广大河南平原中的朱仙镇南方之岳军冲击。因未朝骑兵少,岳飞命步兵放去长枪士刀,改用麻札刀(马刀)和大斧应战。用此长柄之刀先扫马脚,再用大斧破战车,杀尽金兵之最劲骑旅。收复朱仙镇,急追至离汴京只剩四十五里。眼看就要收复华北之时,不幸中其宰相秦桧之奸计,在一百中连接十二道金牌圣旨,令兵飞迅速班师撤兵回京。回京不久秦桧以抗命罪判刑岳飞,和义子岳云被投入监狱。在受刑脱衣时审判人明见,兵飞背上所刺「精忠报国」四字,确是忠勇良将,但不顼一切秦桧竟把他冤斩。岳飞身死(公元一一四0年),然其武人之正气、剑道之精神永誉人间,被尊为武圣,於民国叁年和关羽共被奉祀於我中华民国之武庙。

  九、文天祥(公元一二叁六年至一二八二年)之剑道精神 文天祥是南宋时候江西吉州庐陵人,庐陵现改为吉安县。幼少时受父於自家庭内「竹居」书房内薰育,廿岁赴南宋之京临安(杭州),考上状元。一二0六年外蒙成吉思汗,南征西夏(内蒙),又东进黄河以北之金,建立元朝。一二四一年向西远征欧洲竟达今日之德国及匈牙利,而为其领土。迁都入燕京(北平)。一二七四年渡过黄河侵入南宋,近迫临安。当时文天祥为丞相,带兵出战,但众寡不敌,终被补。伺机脱出元营转入游击队,决心奋战到底。然南宋恭帝主张谈和,命天祥为代表到元军谈判。遂被强押掳至燕京,禁於八尺四寻之地牢。经两年之折磨,元朝皇帝忽必烈亲自诱他以元朝丞相亦不降。此间天祥在牢中,更振作他生死一如的剑道精神,写下正气歌一首:「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气所磅薄,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叁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元确认文天祥对宋之忠诚不可变,终在他四十七岁时命斩杀。死後被发现袍带里书有壮烈爱国的辞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精神於公元一八五叁年,由日本儒者藤田东湖宣扬於日本,并作「和文天祥正气歌并序」,公元一八七六年日本明治维新时,芳野金陵又写「读文天祥正气歌」之文,振作日本人的爱国心,对日本近代国家之建设,贡献不少。

  十、结语 上述自二五00年前我们的战国时代至一叁00年前之唐代,中国人实行孔子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文武合一的教育制度,提倡「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文章」,讯求「文武并重,知德兼备」,培养情操,锻 体魄,进德修性。 如此传至唐朝,诗人李白(公元七0一年至七六二年)蜀之昌明人,以道家思想之诗仙亦是剑客闻名,实践文武双全的剑道精神吟有「金 清酒斗十斤,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筋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茫。」或「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等,留下豪壮且文雅的诗句。 但在一000年前,宋朝为避免战祸,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之後,中国文武分途,使「文人不知兵」,武人亦任侠粗鲁,轻忽学问。世人正在陶醉太平梦时,北方蒙族发动中国之侵略,虽有文天祥等忠臣奋战,但压武荣文的宋民,不敌狞猛的元兵骑旅之攻击,公元一二七九年南宋终灭於元之武寇铁蹄下。至公元一叁六八年朱元璋据江南起义,北伐大都(北平)建立明朝之前,欧亚两大洲之百姓受近百年之战乱消耗。各国之历史均可证明,重文轻武可积成国力不振之祸根。 明後中国又受满清统治,中国传统的剑道精神无异失传。一八九四年 孙中山先生复兴我国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後,忠孝爱国之热潮再起,依「 热血,抛头颅」之尚武精神,我国传统的剑道精神亦随之兴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