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爱依注:这是两封爱的信笺,非常真切、细腻地探讨了人的生死,以及爱。推荐给你们,因为这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哲学思考。我们不能决定死亡的宿命,但是能决定生存的姿态。 武编辑: 你好,我是一名上大三的女孩,今年过年回家,爸爸突然病重,我好害怕。 其实,我家只有我和爸爸两人,妈妈已过世十几年了,是爸爸把我养大的。自从妈妈去世后我的脾气变得很不好,常和他吵架。后来爸爸也病了,病得很重,医生说要做好心理准备,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不行了。 现在,家里有叔叔在照顾爸爸,我开学回学校了,可我想回去,守在爸爸身边。 还有,我是养女,爸爸妈妈没有其他的小孩。我一生下来就来到这个家,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特别疼我,生我的人找过我,可我对他们没感觉。从小我就想,要是我真是妈妈生的该多好。可是,妈妈走了,奶奶走了,爷爷走了,现在轮到爸爸了。 爸爸一直不愿意我上学走得太远,可能他怨我走得这么远,可能他认为我觉得上学比他重要。其实,他不知道,没有了他,我上学就失去了意义。很快,这个世上就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会很想很想他们。有时,在梦里我都忘了爷爷已经不在了,醒了以后更想,为什么爸爸也要这样,我不想这样。为什么他们都要离开我。 现在我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一旦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不想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孤孤单单的。我有时候觉得即使我现在没事,不久以后也可能得什么病。有时觉得身体轻飘飘的没有力气,也许根本不用我自己动手就能死去。 去年春节我有了男朋友,他很爱我,给爸爸看病的钱也是他家出的,他父母对我也特别好。可是我舍不得爸爸,舍不得那个随时都可能没有了的家。 阿雪 ---------------------------------------------- 亲人走了, 我们自责有用吗? 爱一个人,就会渴望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渴望与他同甘共苦。但是,这个人突然去世了,我们怎么办? 通常,我们会产生两种幻想:第一,我们容易想,如果我做了什么,亲人就可以不死;第二,死去的亲人在那个世界很孤单,希望得到我们的陪伴。 因为第一种幻想,我们很容易自责。因为,当我们幻想“如果我做了什么”时,那事情的另一面一定是我们没有这么做。由此,我们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开始觉得,自己应该为亲人的死亡而负责。 如果亲人是意外去世,这种自责最容易出现。因为意外就是偶然,一个人的命运似乎在一瞬间就被很小的偶然给夺走了。那我们难免会想,假若我随便做点什么,打破了这个偶然的链条,他就不必死了。但是,我恰恰没有做什么。那岂不是说,我应该为亲人的意外死亡负责? 这种自责,可以说是一种幼稚的自恋。因为我们夸大了自己的力量,却忘记了,决定死亡的,是比我们远为强大的力量。 阿雪,从信上看,你预料到了爸爸这一天,这算不上是意外事件。但是,你和其他人一样,也有了第一种幻想,并因这种幻想而出现自责。你写道,“可能他怨我走得这么远,可能他认为我觉得上学比他重要。” 你用了“可能”这个词,这让我感觉,这只是你的想法、你的猜测,爸爸未必这么想。就算爸爸以前这样责备过你,那也是与爸爸即将面临的死亡没有关系的事情。你就算曾经做过让爸爸不快,甚至对不起爸爸的事情,那与爸爸即将面临的死亡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事,你不必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事,而责怪自己。 读你这封信真令人难过,我读了几遍,每一遍都忍不住落泪。 好像是,我能切身地体会到你所说的,“现在我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一旦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阿雪,你说“不想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孤孤单单的……也许根本不用我自己动手就能死去”,这段话给我的感觉是,你的意识和身体,好像都想追随你的至亲的亲人而去,是吧? 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任何人接二连三地失去至亲的亲人后,都可能会出现和你一样的心理。这种心理,是源自爱,是我们渴望与亲人同甘共苦,渴望永远和他们在一起。 但是,这种“爱”,是出自我们自己角度的考虑。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忽视了重要的一点:至爱的亲人在离开我们之时,他们一定会祝福我们,希望我们好好活下去,并且把他们命运中失去的那一部分,也给活过来。 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这种爱,这种期望。 当亲人离世后,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各种办法让自己也生活得苦一些,好像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他,对得起彼此的爱。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哥哥突然遭遇意外去世后,她莫名其妙的离了婚。丈夫和她很恩爱,她之所以离婚,并非是因为这个婚姻的需要,而是因为她要与哥哥“同甘共苦”。 阿雪,你会不会也这样?想着爸爸即将离世,于是不再想与男友的幸福未来? 你在信中写到:“我有时候觉得即使我现在没事,不久以后也可能得什么病。有时觉得身体轻飘飘的没有力气。”这听上去,也像是源自同甘共苦的渴望。你甚至都有点渴望得什么病,那样就可以和他们在一起了。 很多情况下,在亲人离世之前对我们说的最后一句话基本上都是叮嘱和祝福:“我就要走了,但你要好好活下去。” 有了这句话,我们的第二种幻想“死去的亲人在那个世界很孤单,希望得到我们的陪伴”就会被打破。我们想追随死去的亲人的自杀或自毁的冲动,就会大大的减少。 阿雪,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你还记得他们对你说的最后的话吗? 你要记住这些话,这样才是真正对得起他们,才是真正的爱。 我们很容易只沉浸在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幻想中,自以为死去的亲人希望我们怎么样,但却忘记了他们对我们真切的叮嘱。如果真是这样,那才是对爱的误解。 村上春树在他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中说过,死并不是生的对立面。即使爸爸真的走了,他也并非是绝对的离开。他的精神,他的音容笑貌还驻留在你心中。你是他的女儿,只要你继续活下去,也就相当于他的生命仍然在继续,不是吗? 你遭遇的打击太多了。但是,反过来看,你是多幸运啊,你总能得到最难得的爱。亲生父母把你送人,但你得到了养父母一家的爱。现在,你又获得了男友和男友一家的爱。 死亡不是我们人力所能左右的,但爱却是。你看到了前者,也须看到后者,后者也同样是你的命运。 相反,你应回到真实中,记住你的亲人对你说过的那些真实的嘱咐。 他们肯定都是在祝福你!(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