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文章 | 冲突是化妆的祝福

 笨鳥先飛龍 2016-04-05

“有
钱是你唯一值得别人尊敬的地方。现在我和你一样富有,我们是平等的。”
“不不不……我们生下来就不一样……你不管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当情敌汤姆用出生羞辱盖茨比时,盖茨比满脸涨红,五官抽搐,抡起拳头喝令对方“住口”,精心维护的绅士风度瞬间崩塌,情人黛西被吓呆了。

这场冲突,是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高潮。冲突,往往是故事发展的关键节点,它往往是各种情绪、价值观矛盾的集中呈现和爆发,由此,人与人既可能走向对立,也可能携手向前。


把冲突视为一种积极信号
“冲突会毁掉一切。”很多人相信这一点,冲突令人想到战争想到愤怒、恐惧、悲伤等“坏情绪”。人们对待冲突的方式,往往也和对待那些坏情绪一样,避之唯恐不及。

“今天,人们都想要‘正能量’而忽视‘负能量’,以为这是对立的两个东西。只要好的,不要坏的——不好的就切掉。其实情绪只是一种能量,它对我们是好还是坏,取决于我们与它的关系。”心里专家钟谷兰说,“比如冲突中常见的愤怒情绪,就像‘火的能量’。我们想到愤怒时,往往想到的是它造成破坏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内在身体感受到的‘火的能量’其实是中性的——就像火可以灼伤你,也可以煮制食物,带来温暖与光明。”

生活中,我们都很有必要拥有面对冲突、见诸行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坚定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懂得争取自己的利益。”资深心理咨询师卢丽卿也非常肯定这种力量。

像以上这样试图将情绪置于问题之外的人不在少数,但他们无一例外的经常遭遇失败。即使你的观点是对的,也很难在冲突中说服对方放弃自己的观点;即便表面达成一致,结果也可能只是双方表面妥协,内心不满。因为,冲突如果让你感觉不舒服,背后一定有情绪,而且,冲突通常只是问题的表象,真正的问题往往藏在情绪背后,惟有触及情绪才能解决。

“越觉得某些情绪、冲突负面,越想除掉,往往越是做不到。”钟谷兰说,“《一千零一夜》中有个故事讲到,有种宝石很神奇,长在桃子的硬核里——就像礼物被痛苦、愤怒、悲伤等能量包裹着。如果只想逃离,礼物就接收不到,还会持续痛苦。只有在那情绪里待着,对自己、他人、生命有很深的理解,感受到智慧和爱,才能收获那礼物。

首先,需要对行为背后的情绪有更多的觉察和理解。以冲突当中常见的愤怒情绪为例。“感觉不安全时,愤怒、攻击是最常见的情绪表现形式,因为愤怒让人感觉自己有力量;愤怒之下往往还有深层情绪,比如恐惧、伤心和内疚,等让自己感觉弱小的情绪,通常在比较安全的关系中,人们才会表达脆弱的深层情绪。”卢丽卿说。

“冲突是化妆的祝福。”关于冲突,“爱情博士”黄维仁有很多很有价值的观点。他说:“夫妻间越大的冲突,通常是跟双方越在乎的事情有关系,都跟我是不是被爱,是不是受到尊重有关……如果希望关系亲密,就一定要借着体验式的学习,不断操练处理冲突的技巧,学会建立安全的环境,让两人都能吐露真正的心声与感受,处理双方真正在乎的冲突,即所谓的‘真我冲突’。” 而这个“真我冲突”,往往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所以黄维仁博士认为:“我们很多人今天在亲密关系中所打的仗,多半不是现在的仗,而是在打过去没有处理完的糊涂仗。” 心景视界总经理、亲密之旅项目的中国执行者吴新萍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提到一个数据:大约九成的伴侣冲突,来自我们的过去,只有10%是新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冲突可以被视为一个礼物。卢丽卿认为,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点,往往与人们内心的期待相联。亲密关系中,更多的是对爱与被爱的渴望,涉及想要而得不到、你重不重要、被抛弃的恐惧等;普通朋友、职场人际关系中,则更多涉及尊重与否、价值认可、物质经济认可等。“冲突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信号,有助于我们去了解:我和他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分别是什么,重视的价值是什么。


觉察冲突中的情绪
“都是你的错!”受害者心态是使冲突维持和加剧,让我们无法接受其祝福的一大障碍。不过这不是你的错,而是人类都有的思维缺陷。为了更好地在一起,需要我们去克服。

我们都擅长运用一种叫“投射”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别人的身上看到其实是属于自己的问题。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处于自我价值保护的心理机制我们对自己和对别人行为的归因,会用两套不同的标准——对人严厉,对己仁慈。比如别人做错了,我们会归因因为他这个人有问题,而如果我们自己做错了,则会归因于外在因素,“我的本意是善良的”。所以陷入冲突的双方,往往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自己的言语不过是在面对不当指责时的自我辩护。还有很多人选择隐忍,不直接表现出愤怒、不满,却会用拖延、不合作来进“行被动攻击”,他其实也参与了这个维持冲突的游戏。“一个巴掌拍不响”。冲突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参与,而不仅是“受害者”。

“我曾经多年卡在与前夫关系的纠结里,感到受伤、愤怒、绝望、无助。两年前我做了一个决定,我不要再计较是非得失,谁对谁错——太痛苦了,我一定要改变。为了孩子,我愿意放下一切。渐渐看清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什么是他人的责任。”钟谷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们常常会有种迷思:对方令我受伤,让我愤怒、痛苦。其实成年人的痛苦往往和你已形成的模式有关,与对方冲突的火花只是点燃了那根导火线。就算冲突当中对方有责任,我如何回应仍是自己的责任。以前和婆婆起冲突时,我会压抑或爆发,而现在面对她同样的做法,我能更平静地和她沟通。你的回应不同,结果完全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不同的回应方式,而不是陷入模式当中。“如果你认为你的情绪是别人造成、决定,那你就是木偶,提线在别人手里。”放下“受害者”的角色,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负起责任,你会发现更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了


认识生命的“冰山”
冲突,表面上看起来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其实,卷入冲突的每个人的内心,也都上演着自己的心理故事——冲突,实际上是双方内心不同故事之间的差异。

比如一场恋人间关于去哪里旅行的争吵,男人内心的故事可能是“凡是都要听她的,她盛气凌人”,而女人心理的故事可能是“他做决定不考虑我,我对他不重要”。如果能够聆听对方的故事,认同他们隐藏在争辩和控诉后面的情感——男人渴望尊重,女人渴望被爱——就变成心与心的相遇,美好关系的开始。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提出的“冰山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层面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冰山理论认为人的自我就像漂浮在水面的冰山,被外界看到的通常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一部分——行为和应对方式,而更大的冰山体(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及真实自我)藏在水平面下,越往下越接近真实自我,我们与他人的相似之处也越多。

1.行为(应对模式);2.感受(喜悦,愤怒,恐惧,悲伤)以及对感受的感受;3.观点(信念,假设,想法,价值观);4.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期待);5.渴望(被爱,被接纳创造,价值感,归属感,自由);6.自我(我是生命力,精神,核心,本质,存在)。

化解冲突、让心靠近,最需要的就是觉察。“当深深体会到我的痛苦,我也能感受到与他人的联结。”穿过表面的冲突,钟谷兰看到双方内在的故事,“比如我理解了我的婆婆。我们都是女人,我的痛苦和她是类似的——我不能好好地照顾我的儿子,她也是如此。慢慢地我可以体会我和她之间发生了什么。我不再是受害者,或者,我们都是受害者。我承担起这个责任,不再逃避,而是去支持、理解,以爱去回应。”因为理解,而生出慈悲,让冲突的关系得到疗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