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化让语文回归本位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树林日日日 2016-04-06

摘要: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非常便利地参与到语文实践中。信息技术为学生丰富体验、增长知识提供了载体,还原感性化的语文;信息技术“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和“最轻松的方式”开展语文学习,还原生活化的语文;信息技术是教师对学生个性需求做出回应、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还原个性化的语文;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还原实用性的语文。

关键词:语文;实践;信息;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规定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本性,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是相当有限的,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借助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非常便利地参与到语文实践中,让语文课程回归社会性和实践性的本位。

一、还原感性化的语文

现实的语文教学大多是以理性为主的:含义解释、情节分析、要点归纳、主题概括、文法疏通……凡此种种,教师纯理性地教,学生纯理性地学。这样一来,文学的形象被淡化,文学的情感被稀释,文学的直觉被斩断,文学的想象被禁锢,文学的灵性被扼杀。过去的文学教育缺乏感性,教师有时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对于阅读经验和人生体验尚不丰富的中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语言文字,是难以获得丰富感性认识的,甚至理解文字本身都可能比较困难。现在,信息化为学生丰富体验、增长知识提供了载体,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影像资料,是学习语文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如果我们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生活面,为学习语文积累更多的感性素材。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一开始上课,就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要求: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看的连环画,谁能帮老师读读标题──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里可着急了,谁能读出这种语气?学生阅读标题后,教师指着屏幕上的图片给学生讲故事。学生在观看图画的同时,听老师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被生动的故事所吸引。这时教师话锋一转,这个故事就藏在咱们的课文里呢,大家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因为学生对故事不再陌生,他们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这节课始终保持着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还原生活化的语文

语文特级教师魏星在阐述如何让学生乐学时强调: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走向最远的终点,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所谓“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最轻松的方式”,就是要站在儿童的视角,还原语文生活化的面目,把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联系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文本的“词典语义”和“情景语义”之间,“文字语言”和“文化心理”之间,“共识层面”和“纵深层面”之间行走,达到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目的。借助信息技术使语文教学向生活还原,不仅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拓展了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季羡林写的《怀念母亲》,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独自出过远门,他们很难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甚至个别学生会因为母亲不给钱买手机,限制他们上网等觉得离开母亲似乎更为自在。针对学生认识上的这类误区,如果我们的教学仅停留在课文的文字中,那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我们不妨利用互联网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了“百度”──“贴吧”──“母亲吧”,并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链接相关的网页,并以李宇春的《脚踏板》、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等音乐做背景,以丰富学生对母爱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与妈妈的亲情。

三、还原个性化的语文

课堂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它不可能由教师单边的课前预设包揽天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是生命活力的释放,教师只有顺应学生和课堂及时变更教学预设,才能找到“以生为本”的导学路径。一堂没有现场生成的课,往往是学生生命活力没有得到真正释放,老师原封不动地实现着课前预设,却缺席了学生的真情参与,无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特别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的感悟、困惑和错误,往往不是教师能够预设的,但这正是学生最真实、最迫切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轻易放过,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但是,由于学生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学习需求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需求作为调整教学设计的依据,在课堂上不可能对所有学生的需求一一做出反馈。在信息化时代,网上校园、网上教室、网上图书馆、网上阅览室、网上实验室、网上实习基地等虚拟空间构成了一个无限的网络教育空间。借助网络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是教师对学生个性需求做出回应、培养和保持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如一位教师执教《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时,学生朗读“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一句时,多次把“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读成“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每次读错了,教师总是耐心地帮他纠正过来,但学生还是一错再错。或许是教师的疏忽,或许是因为只是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没有与学生探究读错的原因,让学生失去了一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机会。该教师可以相约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在课后进行探讨:“上百万年”的“上”,有“达到”“够”的意思,是一个“约数”,若在“人类历史”的后面加个“上”字反而显得多余了。通过网络交流,不但解决了出错学生个性的需求,也让存在类似问题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讨论,通过网络探究满足了学生真正的学习需要,这正是语文学习的价值所在。

四、还原实用性的语文

语文课程必须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置于中心地位,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空间,创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成为“发展实践者”,真正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是,缺少实践机会、缺乏实用性是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参与的机会少、质量差,有教育理念落后的问题,也有教育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学生太多,教师不可能与每一位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信息化却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信息技术具有生动性、交互性,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如我在执教话题作文《我最爱听的一句话》时,在老师的启发下,大多数学生说出了许多有趣的话题,没想到,居然有几个学生说自己没有最爱听的话,我没有为难学生,给出了另一个话题:“那就说说你最讨厌的一句话。”我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了教学预设,让更多的学生有话可说了。听了学生的发言,我朗读了自己的一篇下水作文并运用电子白板展示出来。作文从“老师,你真幽默”这句话说起,回忆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两件事,突出表现了老师的教学机智和风趣幽默。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我让每个学生都拿出作业本来给这篇下水作文写评语并运用电子白板展示了五位学生的评语,并对学生的评语进行了梳理,不着痕迹地概括出几条写作技巧。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安排学生回家后,把自己对老师作文的评语通过班级QQ群发布出来,老师在QQ上与他们讨论,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同时鼓励不怕“拍砖”的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放在QQ空间里。这节课我运用电子白板和QQ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而且能够全方位地发挥语文对学生的影响,增加学习语文的机会,拓展语文的使用范围,让语文教学回归实践的本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