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统为何突然剃度出家?

 诗意秋天珍藏馆 2016-04-06

总统为何突然剃度出家?

右一为吴登盛(资料图)

文:光伟

刚卸任5天,总统的椅子还没凉,吴登盛已经披上袈裟,成了僧人——这身份转换实在有点儿快。然而,对熟悉缅甸这个佛教之国的人来说,这简直不算新闻,你可知道,缅甸长大的孩子,不当一次和尚都不能算成人?

3月30日,吴登盛才刚从总统的职位上卸任。

5天后,他又上了头条。

媒体报道称,4月4日开始,这位前总统要以僧人身份度过5天的生活。

在这5天里,吴登盛的名字隐去,只有一位名叫吴桑迪·达摩(U Thandi Dhamma)的僧人,在一座不算热闹的寺院,默默修行。

据说,早在吴登盛还担任总统,并出席世界佛教会议时,就已经接受了一位高僧的邀请;只是因为时间上实在安排不来,才只好承诺,到卸任后再转为真正的宗教人士。

这一次,吴登盛只穿5天袈裟;但之后,他预计将长期在宗教界从事佛法事务。

总统为何突然剃度出家?

佛教早已渗入缅甸生活的方方面面(资料图)

也许你会惊讶:在缅甸,出家、还俗就这么简单?

确实有一种观点认为,缅甸是出家、还俗最容易的国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佛教早已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本身,无论出家与否,礼佛都是缅甸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在缅甸的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纱、手持黑伞的僧侣,仅仰光、曼德勒就有2万多名僧侣,平均300人中便有一个。

甚至,男孩必须要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

一般在10岁左右,男孩就会被剃度后送去寺庙,当上一周到数月不等的小沙弥。

这样一来,几乎家家都有亲人出家做过僧人,所以信徒们都乐于布施。有的寺院因此非常富裕,但僧侣们都认为自己是佛的仆人,在寺院过的依然是一种非常严格、充满戒律的生活。

总统为何突然剃度出家?

缅甸出家人(摄影:Steve McCurry)

跟中国土豪讲求捐巨额资金、做巨大功德不同,缅甸人评判功德的标准也很“佛教”。

缅甸人认为,光是在炎热的夏天向过路人施舍一杯清凉洁净的水,就是一件很积德的事。因而在家家户户门口、公交站、公园、佛塔等地,随处可见盛满清水的罐子和水杯。

人们也捐款,但盖的可不仅是寺庙——连公交车凉棚、公园凉亭、石凳上,都刻有捐助施主的名字。人们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修佛塔,往往在临死时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

缅甸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心不诚的人即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

社会如此善待出家人,寺院也就对社会张开怀抱。

缅甸的寺院不收出家人一分钱,富人们愿意给多少就是多少,尽的是供养佛法僧三宝的心意。

穷人给不起钱怎么办?也无所谓,只要买两套袈裟穿上,吃饭住宿,寺院都给承担;甚至连剃头、师父说法的供养钱都可以免。明知他们是短期出家的,寺院也欢欢喜喜接受,决不嫌贫爱富。

缅甸盛行的是上座部佛教(国内也称南传佛教),提倡释迦牟尼在世时奉行的过午不食。考虑到凌晨3点半就要起床去坐禅,晚上10点才睡觉,这对普通人而言,真是莫大考验。

大部分短期出家者却都坚持这一戒律,他们私下表示,虽只有短短的十几二十天,但却要当好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并期望以此功德回向他们过世的亲人。

缅甸本就有俗谚:“一人出家,全家沾恩”。

不过,无论出家一辈子,还是像吴登盛这样只出家几天,只要一穿上这身袈裟,大家都把你当真正的出家人看待。比你先出家的僧人,甚至身份比你高出几倍的法师、长老,都会称你为法师、师父,而自称学生、弟子;俗家人更是把你当僧宝看待,不仅一般的居士信徒对你恭敬有加,迎面碰到你会低头合掌避让一旁,连你的爷爷、奶奶、父母、兄长都得给你磕头顶礼。

出家的风俗,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了缅甸的社会和文化。在缅甸,除了政府与民主党及少数民族之间的摩擦外,你很难听到哪里发生杀人、放火、强奸、抢劫的事件,甚至连吵嘴打架的现象都看不到。

缅甸的公共汽车都是超负荷的,许多公共汽车都因负载过重而一边明显地沉下去,倾斜的幅度让人心惊胆战,但你很难在车厢里听到谁发一声怨言。

当你心情烦躁时,不妨来这个95%人口都是佛教徒的国家走走,甚至像吴登盛总统一样,短暂地皈依三宝,持戒修行,或许会抚平内心,有不一般的感受?

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永嘉大师证道歌:高度认同道 当下即极乐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